南部文史——八尔湖的历史
位于南部县城40公里的南面,有一个3000余亩水域面积的中型水库,总库容量1600万立方米,斗、农、支渠达250余公里,遍及西充,南部两县的13个乡(镇),有效灌溉面积达2.5万余亩。解决了15万人民的生产及生活用水,使灌区真正成为了鱼米之乡,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八尔滩水库。https://p3.pstatp.com/large/31c80000acbd4266fd13
水库风景
解放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野岭,十年九旱,民不聊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山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式的生活。1957年,毛主席指示:“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南部县委派县水电科科长谢全治,水利员刘陶,冉升中等人来到东坝区大堰乡五村一社吴家坟嘴(溪西河上游)的八尔滩口,经技术人员反复堪察论证,堤坝位置最终选准在八尔滩口。县委、政府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派来了工作队与东坝区公委一道成立了八尔滩工程指挥部。区公委向全区人民发出号召,东坝、太平、梅家、马王、河坝、大堰、回龙,窑场8个乡的农民一呼百应,很快从四面八方云集1200余人组成了修建突击队,于1958年10月1日破土动工,拉开了修建八尔滩水库的帷幕。
https://p3.pstatp.com/large/31d00004d1e83fb80c49
水库风景
在方圆近一华里的工地上,人群如潮,川流不息,到处是肩挑背扛,你追我赶的农民,人定胜天的号子声响彻山峪,插遍工地的三百余杆红旗飘飘炸响,充分体现了新中华儿女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民工们有的脚手砸破了不顾包扎,有的被累晕倒在工地上仍不下“火线",太阳烤干了人们的汗水,大雨湿透了民工的衣服,却无一人叫苦,更无一人要报酬,讲代价,肚子饿了一把干粮一口水,瞌睡来了倒在地上打个盹,衣服湿了又穿干,没有鞋穿打赤脚,扁担当床,锄头作凳。民工们在工地上无居住条件,每天早起晚归,往返步行30余华里,每天每个民工还要把一方粘土从一华里外运到堤坝上,民工们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拼命奋战,也没有动摇他们治水的坚强信念与决心。民工们采用简陋的人力运输工具和两个人一组打的一百余斤重的夯石,发扬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之精神连续奋战了三个春夏秋冬从未停工,终于筑成了坝基宽120余米,长140余米,高30余米的水库堤坝。1960年,因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被迫下马停建。
https://p3.pstatp.com/large/31cb00008ce990bad543
水库风景
1962年冬,在南部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利局的指示下,东坝区人民政府又一次组织了8个乡一千余民工的专业队伍和群众性突击队进行大兵团作战,转入开渠配套,成立了八尔滩工程指挥部,下设了6个工区,一个技术负责指导小组,韩国清同志负责技术总指挥,宋中龙同志负责测量工程,民工由指挥部统一指挥,一千多民工分散在四面八方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逢山凿洞,遇水架桥。从1962年至1967年在东坝区的各乡和西充县的大泉,金源等乡共修建干渠68公里,支渠55条,101公里,有效灌面达1.6万亩,甘洌的泉水穿山越岭,带着欢快的笑声,涌进了干裂的田园,滋润了10多万人民的心田,从此,改变了山区人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水稻由解放前的三四百斤提高到亩产上千斤,棉花山20斤亩产上百斤,小麦玉米等各种农作物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正当八尔滩水库初见成效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程指挥部被迫宣布解散,民工们迷惘了,在山间一步一回头,看见那些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山山岭岭,看见那些厚厚的高山被钻了一半甚至就差那薄薄的一两米没有被钻穿的隧洞,还有那些挖的残缺不全的明渠哇,留恋啊,不知还有多少双眼睛在盼望这泉水去救活那些干枯的田禾,可如今叫民工们去搞什么文化革命。四面八方的山间里从此消失了民工们的山歌声、号子声,留下了民工们舍离开工地的哀叹声。
https://p3.pstatp.com/large/31d40000858125b72bff
水库风景
1969年至1971年,八尔滩水库成立了临时管理处,专门负责水源输送,和水库上的简易设施,有正式专职职工一人,合同工近10人,管理处的同志们陆续发现水库大坝腰部,横竖几米成了沼泽地段和大坝右端底部渗漏逐渐增大,起初是隐约听见渗漏的气泡声响,后来底部渗漏每小时流量达50余立方,管理处针对这一险情分析:若不尽快抓住时机抢险,将直接威胁着沿河两岸的两万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甚至有一个乡和一个区中心场镇将全部毁坏。十多万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也将毁于一旦,农业生产又会回到解放前靠天吃饭饿死人的悲惨局面。管理处多次向上级书面报告这一险情。
https://p3.pstatp.com/large/31d00004d22988b338b6
水库风景
1974年春,中央水电部邱处长(女)来基层视察水利工程,县有关部门向邱汇报八尔滩水库险情后,邱处长步行三十余华里来到八尔滩仔细勘查险情后,立即回省水电厅指示,要求省政府立即拨款抢修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省政府很快拨款80万元,于1975年10月由南部县县委常委、财贸部长张如岳,县水电局袁学虎,东坝区区长李仕裕,八尔滩水库管理处书记江明凯,组成了南部县八尔滩水库整治领导小组,由王文昌为技术总指导,周体君为施工员。该机构设立了临时党委、临时团委。再次组织了民工5000余人,形成筑路大军,经过1975年的一个冬天的奋战,从东坝通往八尔滩水库20余华里的公路建成,为整治工程运输各种物质材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https://p3.pstatp.com/large/31ce00036a11f1ea40c9
水库风景
1976年春,从八个公社挑选了精兵强将1300余人,组成了九个连队,其中女子连一个,进行常年施工,从不下马。民工们全部居住在附近大队、生产队的农民家里。整治工程一是设法把库里容量的一万余立方米水通过人工排除,根据技术施工要求,决定从大坝左端上游80米处的山脚下,打两公尺高,一公尺宽的排水隧洞,使其排空水源。二是进行了三个月的大坝淤泥清理。三是采取粘土回填。这次堵漏工程,由于公路修通,大部分运输工具采用了机械化,有履带式推土机1台,拖拉机5台,另一拖拉机拉一2米长1.5米高的石滚用于堤坝蹍压。在施工中按照连队划定断面,每天整个坝面必须完成回填厚度10公分。临时党委还决定在工地上安起了高音喇叭、黑板报、工地简报,采用刻板印刷,表扬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民工们干的十分辛苦,生活也十分困难,但由于有宣传工作的鼓动,领导的表扬,大家精神振奋,你追我赶,奋勇当先。
https://p3.pstatp.com/large/31cb00008d355d8beed9
水库风景
1976年冬天,省水电厅戚厅长会同地区水利局杨局长亲临工地视察,看见民工们从一华里外川流不息运粘土的热烈场面,深受感动,对民工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大加赞赏。民工们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天晴下雨从未停过。他们看见那些被枯死的禾苗,甚至有许多地方开不了“秧门",哪怕再苦再累,也希望尽快修复水库,好为人民造福,工地上每天人流如潮,车辆轰鸣,他们团结互助,奋勇拼搏,一人搬不动的大家搬,一人抬不动的大伙抬,哪里最艰苦,就往哪里上,依然无一人讲代价,要报酬,求真务实讲奉献,这就是民工们的崇高精神。经过三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战,填土工程达二百余万方,劳力二百多万个,终于挽救了水库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的功劳和献身精神使灌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https://p3.pstatp.com/large/31c80000ad531f545b36
水库风景
2016年,南部县在脱贫攻坚中,以八尔滩水库为核心,整合水库资源、乡村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等,打造八尔湖精品旅游景区。
https://p3.pstatp.com/large/31d40000863419717b32
八尔湖规划图
目前,已完成景区公路40千米、骑行道20千米、徒步道20千米、环湖路20千米、景区雨水管网60千米建设。 景区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建设主体完工,水库管理培训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总投资2亿元的成巴高速公路八尔湖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项目,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及软基换填施工; 投资5000万元的水幕电影及音乐喷泉、多媒体宣传展示中心也已经调试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https://p3.pstatp.com/large/31c80000ad5fcec998ed
八尔湖规划图
弹指一挥间,快半个世纪年过去了,库区人民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了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如今经过衬砌的水渠延伸灌区,四通八达,把昔日的荒山沟壑变成了富饶的鱼米之乡。
https://p3.pstatp.com/large/31d4000085f4c9aef737
八尔湖规划图
近年来,南部县连续旱灾,而八尔滩库区的山山水水依然是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田禾葱笼,满栽满插,丝毫无旱,依然是山清水秀,一片世外桃源。凡亲临库区的文人墨客无不啧啧称赞,撰文赋诗;数不尽库区人民的艰辛,战天斗地,终于使这贫瘠的山区成为镶嵌在川北版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