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551 发表于 2020-6-1 23:49:03

神秘的仪陇客家文化之马鞍老街

原创 孙洪兵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8920716d40faac857

马鞍老街

在仪陇马鞍镇,有这样一条老街,现在名字红军街。这条老街饱经风霜,记录着当地客家的历史和文化。从马鞍新街出发,穿过繁华的马鞍街道。走过一段大约500米的公路就是红军街,来到马鞍老街,远远地可看到一个标志性建筑———立于街口的高大牌坊,上面刻有朱德元帅亲笔题词的“马鞍老街”四个大字的牌坊,踏着老街的青石板进入老街,整条街保存着雕花木楼,石刻和青瓦,古朴雅致,意韵悠长。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275012a47218599e

马鞍老街

据《仪陇县志》记载据了解以前红军街原本叫马鞍老街,1933年,红九军政治部在这里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现有红九军政治部旧址、众多的石刻标语和红色文物,红军街由此而得名。红军街浓缩了客家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和古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学和审美价值。所以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古老砖墙上红军时期的各种标语。

穿过牌坊,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 街的两边是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的建筑。 虽然呈楼房建筑式样, 但房子依旧沿袭川北民居传统的穿斗结构, 其中点缀着客家建筑的风格。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3038356cdf522a40

马鞍老街

老街不直,弯弯曲曲,四道斑驳的高大砖墙将老街隔成几段,砖墙中间下方,建有拱形的门洞, 相传系清光绪年间所修。站在第一道砖墙的门洞里朝前看,一串串门洞形成别样的风景, 如同皇家园林一角。“墙高10米,厚半米。一位在老街生活了63个年头的告诉我们,当年门洞有门,天黑时分大门关闭,任何人休想入内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3240532c9e4b56ea

马鞍老街

。”

“反对吊打穷人,反对国民党攻打红军!”第一道门洞两旁,有两幅石刻标语,落款为“红九军政治部”。由于时间久远,石刻的字迹有些模糊。

对老街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客家老人告诉我们,当年红军在老街上留有40多幅标语,但历经战乱,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11幅。

马鞍老街源于隋朝末年,一侯姓人家在今马鞍镇千垭村2、4组交界处的山垭口设立了几间幺店,作为巴、仪、营、蓬一带行商来往的歇息之所。随着往来客人的增多,垭口逐渐繁荣,于唐朝中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镇。因地处荒山之上,故名荒山场。相比马鞍镇政府所在地南海路的车水马龙,红军街显得偏僻而宁静,街上少有行人,偶有轿车缓缓驶过。两三米宽的老街两边是古朴沧桑的木板房、石头房,街面由石板铺成,一路蜿蜒。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343889966c2aa626

马鞍老街

明崇祯二年, 当地人在荒山场附近修建了一座关帝庙。明末,荒山场焚于战火,仅关帝庙保存下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马鞍周边的客家大姓邓、张、许、丁、林等15姓人家倡议重建场镇,经时任县令批准,乡人修建新场镇,并与关帝庙相接。

老街上绝大多数是那个时期的老房子。这些房子的历史已经有近300年。在老街街尾有一间废弃的老房子, 这就是关帝庙。在当地人口中, 关帝庙与老街上的禹王宫、万寿宫、龙母宫并称为“三宫一庙”。在禹王宫、龙母宫两侧看到,分别有一堵高墙将老街隔断,行人、车辆只能从墙下拱门穿行。此墙为风火墙,如果发生火灾,火势将被控制在两道墙之间,避免火势蔓延,这也显示出客家先民们的防火智慧。”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398397553a24ec53

马鞍老街

客家老会馆书写几百年客家传奇,马鞍老街虽然不长,因语言差异、祭祀需要等,不同地方迁入马鞍的移民自发组建了同乡会馆,客家会馆便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这些会馆大都由同乡或同族筹资共建,名称又都不叫馆,冠之以“宫”或者“庙”,用于供奉宗族先贤。两湖(湖南、湖北)移民修建了禹王宫,供奉禹王神像;江西移民修建了万寿宫,别名江西会馆,供奉许真君;客家人修建了龙母宫,也叫广圣宫,供奉龙母娘娘但以会馆为载体的“宫”却不少。漫步老街,禹王宫、万寿宫、龙母宫、 广圣宫、 文昌宫……一一矗立在街道两边,虽历经沧桑,但大多数被保存下来。龙母宫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也是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证。 近30万客家人聚居的仪陇也因此被专家称为“客家胜地”。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452753fa7a17d4ea

客家美女

老街正中的龙母宫是从广东、 广西迁徙到仪陇的客家人于清嘉庆年间修造, 迄今已有200多年。龙母宫大厅上的横匾“海不扬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一旁的上联阐述了修建龙母宫的目的, 下联则道出了龙母望子成龙的期盼。殿中正龛塑像就是龙母娘娘,高1.5米左右,神态端庄,栩栩如生。正殿对面建有戏楼,为二重宝顶式楼房,飞檐斗拱,四角高翘,风铃叮当,正面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2094737851a3d4de9b8

客家美女

客家人尊崇龙母, 这段街道是马鞍最繁华的地方,逢年过节都要演大戏、舞狮子、耍龙灯。 据一直居住在老街的八旬老人代玉兰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马鞍老街热闹非凡,当场天从场头到场尾, 不长的距离要走上半个多小时。上世纪90年代,艺人邓传平经常在此表演看家节目“双龙火流星”,曾在南充市演出获得过一等奖。“两个铁丝笼里装上火炭,晚上把灯一熄,双手把带子一拎,立马就在夜空里闪现出惊险刺激的炭火奇迹。”提起当年观看邓传平表演的“双龙火流星”,代玉兰至今记忆犹新

与马鞍场镇的热闹相反, 马鞍老街却显得十分清静。“走过历史岁月,老街在经历‘湖广填四川’的‘热闹’后,最终归于平静。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6159938773c4e98e1115

本文图片摄于马鞍老街,转载请注明出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秘的仪陇客家文化之马鞍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