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川北旧事》守护传统文化 留住浓浓乡愁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4fa387e4bdf4dfb97b4e08c89343b91《西河丁缸酒》拍摄花絮
嘉陵江由北向南,在南充蜿蜒流过,滋养着两岸百姓。勤劳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口口相传、手手相传的传统技艺、传统文化正走向消亡。
南部县西水镇香炷山村人宋开华,今年71岁。他十分热爱传统文化,从2016年开始,在南部籍企业家王新的支持下,他带领拍摄团队,拍摄川北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川北旧事》。“这些传统文化正远离人们的视线,我想用文字和视频把它们记录下来。”宋开华说,他将一直坚持下去,用余生来记录和守护川北民间传统文化。
1 步行上万里 收集整理素材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123c42de21f40bf997704d716991b12
宋开华到农户家中收集素材
6月1日,记者在南部县伏虎镇正觉寺村的一间办公室见到宋开华,他正和摄制组成员一起商量接下来的“古南部十四景”和“红苕麻糖”的拍摄计划,并安排人员分工。身兼策划、编剧、导演数职的宋开华,虽已年过七旬,但是说话做事,干净利落,俨然一个壮小伙。
“拍摄的题材有些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有些是在走访中获知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正在走向消亡。”宋开华说,现在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已经没有多少人能传承传统手艺、传唱民歌了,把快要失传的宝贝记录下来,刻不容缓。
为了挖掘题材,这些年宋开华奔走于南部、阆中、剑阁、江油、盐亭等川北所属县(市)的山山水水、村村户户,采访搜集素材。四年时间,宋开华一步一步走完了南部县60公里的嘉陵江两岸,全长303公里的西河两岸,累计行程上万里。“长年累月都是一个背包伴随我,包里装的是摄影支架和矿泉水,走饿了累了,就在树下歇脚,喝口水再走。”宋开华说。
有一次,宋开华前往江油市云集乡探寻西河源头,在一处溶洞里,岩石打滑,不慎摔倒,头上碰出了一个口子,血流不止,在同事的帮助下才脱离危险。“在走访过程中遇到危险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都不算啥。”宋开华说,他内心最迫切的是尽早记录下更多的川北民间传统文化。
根据走访和群众提供的信息,宋开华梳理出100多个拍摄题材,并对其优中选优。4年时间,宋开华带领的拍摄团队,四处奔走,辗转川北多地,已拍摄21集川北民间传统文化纪录片《川北旧事》,内容丰富,涉及傩戏、灯戏、号子、山歌、剪纸、戽水、丁缸酒等。
2 留住“旧事” 乡友和大学生助力
“收集、整理、拍摄、制作并将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下去,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需要更多人参与。”宋开华介绍,从南部县伏虎镇正觉寺村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王新,十分钟情民间文化,一心想要留住正在消失的“旧事”。
王新,依靠勤劳和智慧,在外拼搏数十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为了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正觉寺村连续举办了17届春节大联欢活动。“过去春节期间表演的花灯、地灯、皮影、狮舞、傩戏等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流传在民间的山歌、劳动号子等也差不多成为绝响。”王新心想,何不对其进行挖掘整理,让这些“旧事”原生态地展现出来?
王新和宋开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拍摄30集纪录片《川北旧事》,把川北民间传统文化通过视频记录下来。2016年6月,《川北旧事》摄制组组建,王新担任出品人,宋开华为制片人,首先聚焦具有川北地方特色的剪纸、花灯、地灯戏、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旧事》摄制组成立后,吸引了不少“90后”大学生加入,来自绵阳的王力、来自广元的何昊阳,还有来自南部县大桥镇的杨之羽、升钟镇的姜波等,他们从事剧务、摄像、剪辑、配音等不同工作。“这些年轻大学生本可以进入大城市工作,因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而选择留在农村,他们的坚守和执着同样也感染着我。”宋开华说。
2017年底,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摄影专业的王力,经朋友介绍加入了摄制组,两年多时间他先后参与了傩戏、打稻谷等众多内容的拍摄制作。“每拍摄一个题材,都深有感悟,一方面感觉到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时间还不够多。”王力说,那么多古老的文化和技艺同时在失去,抢救性记录十分必要。
在王力心中,与到大城市拍摄商业片相比,他更愿意行走在山乡田野之间,听听老故事,看看老物件,用镜头记录民风民俗和百姓劳作过程。“我们都是抱着传承的义务而来,拍摄和记录的都是正在与年轻人渐行渐远的事务,它们是历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3 原汁原味呈现 乡土气息浓郁
“河东两条索,河西两条索,当中一个马脑壳”。这则谜语描述的是在川北地区,尤其是在山地丘陵地区,灌溉不方便的情况下,当地民众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戽水兜”。在第三集《川北旧事·戽水》中,详细介绍了戽水兜的使用方法,展示了农民用戽水兜汲水灌田场景,还原了不少人的记忆。
南部县太霞乡王光烈是传统酿酒手艺人的代表,祖辈四代,皆以烤酒卖酒为生,因其酿酒的工具主要是土缸,所以叫做丁缸酒。在第十九集《川北旧事·西河丁缸酒》中,将丁缸酒的传统酿造技艺进行了全方位展示。片子播出后,用土锅、土灶、柴火和传统工艺酿制出的丁缸酒,引起不少人关注,北京、广州、福州、重庆、成都等地的一些企业对丁缸酒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清早起来嘛哥哎,去上梁嘛妹儿哟,摘片树叶儿玩耍,叫叫吹响响,花花扇儿摇;情妹儿听到嘛哥哎,树叶儿响嘛妹儿哟,假装出门玩耍,叫叫晾衣裳,花花扇儿摇……”在第二十集《川北旧事·民歌小调》里,阆中古城土生金客栈民歌手王建华唱的民歌小调《晾衣裳》,婉转悠长,清脆悦耳,配以古城院落青瓦木格子门窗、木案桌、青花瓷茶具,展示了别具一格的风情。
每集《川北旧事》都对故事的来源、流传区域、特征特点、表现形式等进行了介绍,既有原汁原味的呈现,又有经典传承人的采访,内容详实,乡土气息浓郁。目前,已经完成制作的21集《川北旧事》,可以看到对店垭花灯、双峰山歌、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也可以看到建房抛梁、挂晒玉米、收稻谷、打铁等渐行渐远的劳动场景。
《川北旧事》包括人文、地理、故事、传说、民风、民俗、戏曲、山歌、劳动号子和劳动过程等,每一集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愁。在宋开华看来,自己所做的事,正是为了让人们在回忆时有所依托,浓浓乡愁有所依附,将继续带领拍摄团队走下去,记录更多民间传统文化。
(南充日报 记者 杨晓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