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364 发表于 2020-6-8 15:40:56

蓬安171名“第一书记”驻村干实事

“柑橘熟了,等人来摘。”11月10日,康溉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5000公斤柑橘随即被抢购一空。自担任蓬安县正源镇黄粱村“第一书记”以来,县经信局干部康溉便一直住在村上,为贫困户制订扶贫方案。1年的时间,黄粱村就改头换面。

去年开始,蓬安县171名县级部门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的任务很明确:用3年时间,帮助贫困村找到最合适的发展道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群众不脱贫 干部不销号

母海平是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下派河舒镇唐康村的“第一书记”。下派前,母海平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对“第一书记”的统一培训,并签订了责任书:贫困村不脱贫,“第一书记”不走人。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怎样才能找准病根?母海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挨家走访,入户调查。

“现在农家乐算是经营起来了,未来我们还要养殖珍珠鸡,种植火龙果,到时致富门路就更多了。”李和平是土生土长的唐康村人,多年前就看中了该村的区位优势,想在村里搞农家乐和生态养殖项目。但由于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李和平一直不敢下手,直到母海平找到了他。

“村里没有水泥路,还经常停电。”李和平的顾虑道出了制约唐康村发展的瓶颈。连日来的走访也让母海平意识到,不改善基础设施,唐康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接下来的时间,母海平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村道水泥路建设、农电改造、新村聚居点建设和高速公路沿线风貌打造等项目。一系列项目“上马”,让唐康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基础设施完善了,搞产业就有底气了。”村里的变化坚定了李和平发展的信心。母海平知道后,找来专家对李和平的生态养殖和农家乐项目进行论证,并亲自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还多方协调,为李和平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李和平投入近2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农家乐。并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帮扶措施,帮助全村155人摆脱了贫穷。

写民情日记 记录扶贫点滴

“今天小雨,上午和两位班子成员查看柑橘情况,下一步要落实柑橘销售问题……”11月10日,从村里走访回来,蒋莹便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下走访的内容。

蒋莹是蓬安县住建局的一名干部。今年8月,他被选派到金溪镇史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后,他天天入户走访,了解村情,与村“两委”谋划史家坝村未来发展方向。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成了他的标配。

史家坝村有9个组、332户村民。交通不便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到村里报到后,蒋莹挨家挨户走访,对村道公路、山平塘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底。并通过大家评、入户看等方式,确定了贫困户66户、243人。

“村里的党员没有活动阵地,废弃的小学适当修缮后可作为党员活动室。”了解到村里还没有像样的党员活动室后,蒋莹把情况记录下来,并向县住建局汇报,并很快争取到7万元资金,用于废弃村小的修缮和装修,购置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

史家坝村的贫困户情况不一。“如果只是一般的帮扶,很难在限定时间内实现贫困户脱贫。需要根据各家情况,量身定制脱贫方案。”蒋莹陷入了沉思。

如何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为村民找到致富之路,是摆在蒋莹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他会同村“两委”制定了村里发展的详细规划。

短短3个月时间,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被蒋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绿化美化村庄,考察种植养殖业,增加村民收入,是蒋莹的主要目标。

制定规划 减贫摘帽干实事

今年8月,蓬安县农工委纪检委员罗朝阳被下派到碧溪乡圆顶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圆顶村沟壑众多,属典型的深丘地貌,全村204户、600余人,仅有一条公路连通外界,交通十分不便。加之该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罗朝阳到任第二天就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聊天,详细了解每户村民的家庭状况。并列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出圆顶村未来3年的扶贫攻坚计划。

按照规划,今年,该村要完成1.9公里通组道路的硬化工程。罗朝阳说:“修好路,村民脱贫就迈出了第一步。”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罗朝阳同村“两委”商量,决定让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如今,村里的贫困户家家都养起了鸡、鸭、羊,比起过去收入有了增加,这也让村民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8月以来,在罗朝阳的协调下,该村启动了两个聚居点建设,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贫困户危房搬迁23户,村里300余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将在年底动工。(王陈 邹文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蓬安171名“第一书记”驻村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