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村:写在桥上的故事
第A4版:四版鲁班村(原鲁班村和印盒村合并),位于营山县灵鹫镇,距离营山县城23公里,因鲁班桥而得名。全村有人口660户,2299人, 面积3.2平方公里。达成铁路、 流江河穿村而过,紧靠省道204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川北营山县,因山丘起伏如营垒而得名。在县城的东面,一条河流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穿行,画出好几个巨型“几”字。
这条河名为流江河,系渠江支流,是营山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在流江河过灵鹫镇时,便有了第一个“几”字,在“几”字大弯处,隐藏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鲁班村。
若不是因为“百工圣祖” 鲁班的名号,可能它会更加沉寂,一如中国大地上众多的村子,只有生活在其土地上的人传承着它的故事。
鲁班村的故事,就写在一座桥上。
一段口口相传的故事
在营山流传着众多关于鲁班桥修建的传说,被当地的老百姓口口相传,津津乐道。在鲁班村有一座鲁班桥,相传便为春秋时期鲁班所建。
传说鲁班修桥时怕惊动百姓,常在夜间进行,向来是一夜竣工,如果一夜都没修起那就作罢。鲁班的墨斗是个宝物,无论是石头或木头,只要用墨斗线一弹,材料便自动断裂分开,随心所欲,裁择石木,又快又好。这次,鲁班来到灵鹫山附近的流江河上架桥,恰巧墨斗干了,便叫徒弟赵巧去河边舀墨斗水。赵巧偷懒,就躲在树林里,把尿屙在墨斗里,害得鲁班的墨斗再也不灵了。鲁班只好用树枝将已开采的石条,赶到河边,刚下好基石,听到鸡叫,就此停工。所以,灵鹫附近的河岸上,至今仍是山石累累,河中巨石铺陈数丈,平坦如桥,自古及今皆称鲁班桥而载入县志。
鲁班村村民,80多岁的杨圲圲从父辈口中还听到另外一个版本。相传,鲁班修桥,赵巧修鸡山(今营山县大庙乡境内),二人约定看谁先修好,以鸡叫为信号。谁料,赵巧先把鸡山修起,拍簸箕庆祝,鲁班听到拍簸箕的声音,误以为是鸡叫,于是就停止建桥。
传说的故事,当然不足为信,但是却为鲁班桥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同时还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鲁班桥是一座未完成的桥。在《营山县志》有记载:“治东六十里,近灵鹫而汇七曲。有石□□数丈,平坦如桥,其下深潭多鱼。相传鲁班夜造,桥未成而金鸡鸣,遂止。故河岸山石累累,若运赴河者然。隔岸数尺,土人设义渡以济。”
一座隐藏于水下的石桥
拂去历史的尘埃,探究鲁班桥,真实的鲁班桥是什么样子?
在乡人的带领下,沿着林间小道向鲁班桥走去,靠近河边处,茅草碧连天,路的尽头就是流江河。河面水域宽阔,水流平缓,两岸树木高大葱郁,清澈的河水犹如一面透亮的明镜,无数峰林将身影轻盈地投下,水上是景,水下也是景。
目光在平静的河面扫了几个来回,哪里有什么鲁班桥?“鲁班桥就在这里,这里就是鲁班桥。”同行的村主任杨春华把手指向水下,鲁班桥隐藏在河水之中。
1965年1月,鲁班桥下游的陡坑电站竣工,筑坝拦水,河水上涨,鲁班桥便没于河水之中,只有在枯水季节,人们才可以透过水面隐隐约约看到长长的桥面,桥面由块块石板铺就,每块石板之间有10厘米的间隙,水更浅时,还可以看到石板上的脚板印。
杨圲圲的家就在鲁班桥附近,小时候他时常到鲁班桥下洗澡、摸鱼,桥的存在给他的孩童时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而今,这位耄耋老人依然会回想起鲁班桥带给他的美好童年。
鲁班桥一度时期,名声盖过了营山县城白塔(又名回龙塔),外地人来营山都会主动打听鲁班桥。随着桥面被淹,鲁班桥也渐渐走出了大众的视线。站在流江河边,一块白色的大石头依托岸边向水中延伸,这是我们仅能看到的一处桥头,鲁班桥的宏伟壮观和精妙构造,或许只能依靠现代科学下潜到水中才能一探究竟。
营山县文史专家何方政提供了一段民国时期《营山县志》的采访稿,系1942年至1945年间,时人编修县志时整理而得,很具可靠性。资料显示,鲁班桥长约八丈,阔约二丈,桥身不见洞,曾有渔人下水探寻,桥下面有洞可通水,此桥左端差二丈未抵岸。同时,这段资料显示,此桥亦可作堰。
在营山有记录的100多座古桥,大多数都是民间修建,官方修建的极少。何方政研究认为,鲁班桥极有可能是清代民间百姓募集修建,差二丈未抵岸,或是有意设计。流江河连通渠县,在古代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修桥后桥墩可能阻碍过往船只,因此专门留下一段二丈宽的通道,为船只通行提供方便。
然而,鲁班桥的史料少之又少,修建者以及修建的时间都已无从考证,未抵岸的谜团,正考验着后人的智慧。
河水可以淹没桥,但是不能淹没流传的故事,不能淹没人们对它的想念。上个世纪80年代建村时,全村人一致同意,取名“鲁班村”,以示对鲁班桥的纪念。
一个藏在山间的百年老寨
鲁班桥附近有一座山,名叫延寿山。山上有延寿寨,又名原始寨、原世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山势蜿蜒曲折,站在山顶可以俯视周边乡镇,天气晴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县城白塔。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当年寨上有座寺庙,名叫鸿恩寺,香火很旺,在鼎盛时期,寨上僧人约300人,后来寺庙被毁,寨上的村民陆陆续续搬下了山。
在我们寻访的过程中,的确在寨上看到不少人类生活的痕迹,石洞、石梯、石砌的墙,石头上的圆洞就是当年被毁坏后的木柱留下的。目前,延寿寨上发现了道光二十四年的墓碑,由此可以推算,山寨至今至少有近200年的历史。
寨上还有一口古井,从来不缺水,即使在大旱年间,寨下的堰塘都干了,古井照样有水,相传古井深300米,井水供全寨人的饮用。但现在古井已经荒废,周边杂草丛生。寨下的老人回忆,寨上还有石碾盘,年轻的时候还在寨上用过石碾盘碾谷子和小麦。
延寿寨寨门宏伟,寨上有很多雕花的石头,由于村民修房子,寨子周边村子里的石匠都开山凿石,寨上多为青石,石头坚硬,村民们把寨上一些雕刻得好看的石头都抬到山下,用作房屋的基石或铺在院坝里。
延寿寨上一直人气很旺,在新中国成立前,当地名人还曾在寨上建过私塾,教授学生。而今,每逢春节或者村民家有外来客人时,都喜欢去爬延寿寨。延寿寨,顾名思义,延年益寿,体现了当地村民对生命的美好期许。仔细打听,鲁班村(未合并前)这个1.5平方公里的小山村,仅有人口1083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0多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延寿”二字的期盼,不谋而合。
岁月悠悠,延寿寨的历史也在渐行渐远。村上曾有想法,把一桥、一寨重新开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或许,这是让两段历史重新被记忆的好方法。
如今,达成铁路穿村而过,呼啸而来的火车让这个古老的村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行走在鲁班村,鲁班桥、延寿寨的故事经久不息,成为村子永远也说不完的传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