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绷安全弦 织牢“安全防护网”
“快点打火,山上燃起了!”6月24日上午9时30分,急促的喊声撕破了嘉陵区文峰街道观音堂社区的宁静,由于有群众在劳动时吸烟,烟头未熄灭,引燃了山顶森林植被……这是嘉陵区2020年综合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的一幕。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特点,该区充分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把地质灾害预防、森林防火、防汛减灾等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A加强实战演练 完善减灾救灾预案
上午9时30分,演练正式开始,模拟村民发现观音堂社区发生森林山火火警,迅速向街道办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接到火警报告后,街道、社区干部立即组织村民自行扑救,但因风势大,火势难以控制,社区现场指挥员向区应急救援队报告。区应急救援队队员立即赶往现场增援,一到火灾点,队员们迅速展开了作业面,有序开展扑火工作,只见他们一部分队员迅速扑火苗,另一部分队员利用林间小道地势,砍伐隔离带,阻断火魔前进的道路。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引起了50米开外5处民房燃烧,房屋燃气泄漏,引起烟花爆竹爆炸,对附近小区构成威胁。在这危急关头,区消防救援大队及时赶到,只见他们在水枪掩护下,赶紧疏散群众、转移受火灾威胁的气瓶和烟花爆竹,并投掷灭火弹封锁着火区域。只见隔离带迅速建立,将火场与小区居民完全隔离开来。经过20多分钟的连续奋战,火情逐渐减小,得到有效控制,队员们圆满完成了此次应急演练。
当天,该区还举行了山洪地质灾害救援、水上抢险救援、电力应急抢险、地震救援等综合实战演练。演练过程中,参演队员反应迅速、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各项模拟事故均成功处理,受灾群众安全疏散,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演练活动顺利完成。
针对全区干部群众缺乏防汛减灾和山洪地质灾害抢险经验所存在的问题,该区还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了防汛减灾、森林防火、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以练代训,不断修订完善防灾减灾救灾预案。
B严阵以待 确保安全度汛
挖掘、混凝土搅拌……7月2日,笔者在嘉陵区七宝寺镇龙泉防洪治理工程现场看到,堤防主体工程已完成。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了应对主汛期的到来,该工程自今年疫情复工复产以来,工程队每天凌晨5点开工,除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每天都要工作到下午6点。区水务局派出的监理人员蹲守在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
“为保证汛情、险情、灾情的及时收集和传递,汛期(5月1日起)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据嘉陵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主任何卓霖介绍,今年3月以来,该区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利在建工程、40座水库进行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加以整改。该区还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与水文、气象、水务等部门协调开通水情、气象信息查询账号。同时建立防汛抗旱应急救援指挥短信发布平台,保证汛期能第一时间将水情、雨情和各项防汛指令传达到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
“我们落实了专人,对防汛物资进行保管、维修和养护;对需要通风、翻晒的防汛物资,做到常通风和翻晒。”据何卓霖介绍,为确保防汛物资备得足、调得出、用得上,今年该区除补充编织袋3000根、救生衣100件、雨具150套、防汛照明灯10台等防汛抢险物资外,还准备了抢险船舶6艘、客货运输车辆各25辆、大型机械6台,组建抢险队伍47支、抢险人员近1500人。
目前,该区防汛防旱物资设备均已维护保养完毕,物资调运通讯设备24小时开通,随时处于应急调运状态,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调运到抢险地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C“人技结合” 动态监管地质灾害隐患点
“时间:2020年7月2日9时25分,监测情况:未发现异常……”7月2日,笔者在西兴街道办染房院村看到,该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任国平对所负责的染房院村地质灾害危岩隐患点进行监测。
“今年我们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自动化实时监测,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山体出现松动、地表发生位移,报警器就会现场报警,确保群众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任国平告诉笔者说,他当监测员已快3年了,对村里灾害(隐患)点的情况一清二楚,只要遇上下雨天,不管白天黑夜,他都要来巡查,今年村里安装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不但减轻了他的监测压力,更效弥补了人工监测存在的观测周期长、反应速度慢等问题。
“全区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启动了24小时专人监测。”据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区、乡、村、组、点”五级群测群防监测体系,逐级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考核责任书,并拨付专项资金,对监测责任人发放补助,形成地灾防治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监测有人做、责任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同时,该区对威胁人数超过40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自动化实时监测,改变了单一靠人员主观判断灾情的预警方式,有效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群防群策工作。
此外,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区还针对4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方案,逐一细化预警方式、避险路线、营救方法,确保一旦灾情发生能够迅速处置并将损失降至最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