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恼冉 发表于 2020-7-29 21:04:59

脱贫攻坚看南充!南充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5uGtboAUt5sO2

仪陇县赛金镇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仪陇县扶贫开发局 供图

7月22日,央视把目光对准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一天内两次聚焦五龙小康生活、点赞南充美丽乡村。10余天前,30多家中、省媒体汇聚南充,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采风,南充成为全国、全省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并不是南充首度成为媒体宠儿,仅今年以来,南充便先后20余次“抢滩”国家级主流媒体。“脱贫攻坚看南充”在全省乃至全国喊响——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历史性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5uGtc99bk86J2

阆中市飞凤镇枇杷销往全国。记者 余中华 摄

A 产业破题

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攻克深度贫困难题,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南充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长期、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这也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最大亮点。

偏远山村、农家老太、客房、磨咖啡……想象力再好的人,一时也很难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联系到一起。然而,在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这些词汇正以让人惊叹的方式,共同讲述着“五龙奇迹”。

每天一大早,85岁的王素清和76岁的杜云珍老人打开院门,擦拭桌椅、清洁庭院,一番准备工作完毕后,慢慢悠悠开始了她们新学的活计———磨咖啡。她们的老房子,经过统一改造提升,成了乡村特色民宿,每天迎来送往不少游人。民房变客房、村民变“工人”,两人足不出户就有了两份收入,出租房子+就地打工,年纯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就在山脚下,农耕文化体验馆重现传统农耕技艺,正笑迎八方游客。自2017年五龙特色旅游小山村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带动全村584户群众吃上“旅游饭”。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基础设施完善了,人们精气神也更好了,整个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龙村的巨变只是南充市大力推进产业脱贫进程中的惊鸿一瞥。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南部县八尔湖畔就会热闹非凡。在这里,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整体打造的旅游度假中心和特色古街区已经开门迎客,精心雕琢的亭台廊阁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让游人流连忘返;周边,统一标准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涌现,以往老百姓家中最常见的萝卜干、土鸡蛋、干豇豆等农产品,现在都成了游客眼中的美味佳肴。

作为农业大市,南充的“大农业”在脱贫攻坚中蓬勃发展,真正实现了“大有希望”。仪陇县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建起以赛金镇潮水坝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该镇10个村、面积达1.6万亩的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打造出仪陇乃至南充脱贫奔康的产业“航母”。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充共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234个,直接带动9.1万户贫困户持续增收,从根本上破解了“穷”这个最大难题。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5uGtceG9sSXpC

嘉陵区三会镇牌坊沟村村民搬新家(资料图)。记者 张力 摄

B 补齐短板

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在大抓产业发展的同时,南充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总要求,大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从本质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长远上夯实脱贫奔康物质基础,将发展成果赋予全民共享。

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不高、管养体系不全、农村客运不畅的问题,全市坚持农村道路建设、安保设施配套、管养体系完善、农村客运激活同步到位,立体式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蓬安县相如镇牛毛漩村,曾经没有一条进村道路,虽距县城仅几公里,却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该村在县、镇的帮助下,修好了水泥村道,货车、轿车可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有了交通,人心思变,村民们有的发展起了果园,有的养起了黑山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了,整个村子重新充满生机。

截至目前,南充实现100%的乡镇和100%的村通硬化路,100%的乡道建成安保设施,所有乡镇设立交管站,100%的乡镇开通客运班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居才能乐业。在脱贫攻坚中,南充大力推进住房安全。各地严守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收入“四条原则”和建筑面积不超标、自筹资金不超额、质量标准不降低“三条底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89631人。同时,大力配套推进道路、供排水、电力燃气、环境卫生、通信网络等建设,确保贫困群众修得起、住得进、不返贫、生活好。

嘉陵江贯穿南充,但水源分布不均,“用水靠天、饮水靠担”是部分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充采取“集中供水为主、联户供水为辅、分散打井为补充”的方式,构建起“三级配套、层层相扣”的全域供水体系,贫困户“龙头一打开、清水自然来”,彻底解决37.4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市贫困户安全饮水得到保障。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是“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也是长效脱贫、防止返贫重要手段。南充积极探索建立上级政策扶助、本级基金援助、社会力量赞助、教育系统帮助“四大资助”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扶贫,构建起关心关爱常态化、防止辍学网格化的“教育大扶贫”格局。积极推动医卫资源下沉,建成贫困村卫生室1290处,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坚持基本医保扛大头、大病保险和补充保险减负担、民政大病救助兜底线,实现贫困群众县内住院费用个人零支付、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

此外,南充坚持整合政策资源兜底,实现贫困群众农村低保、特困人员集中或分散供养、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民政临时救助、符合政策贫困群众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C 机制创新

南充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

贫困群众大多是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的“五无群体”。如何有效组织贫困群众,让他们一起发展产业、共同抗风险、抱团闯市场?

南充从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入手,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思路,搭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强化产业扶贫基础性、长期性、保障性功能,探索出了“党政引导、群众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方联动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引入四川森肽公司,由公司投入25万元,带动15户贫困户利用贴息贷款投入75万元,组建食用菌种植农民合作社。又以合作社担保,再贷款450万元,建设食用菌大棚15个,由森肽公司统一管理、保底收购。每户贫困户认领一个棚,每年可获利10万元左右。

西充县在太平、古楼、金源、李桥等10个乡镇,建设长110公里、130个村集中连片发展、总面积达10万亩的“百公里百村香桃产业带”。园区大力推行“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探索创新“龙头带动、支部主导、专合服务、能人引领、大户示范”产业发展“五型”助农增收机制和入股分红、返包创业、劳务收入、二次返利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带动周边2万余名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随着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南充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症结”也被一一破除:

建立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在贫困村建立“扶贫保险+风险基金”的风险防控机制,一旦发生种养风险、市场风险,先由保险公司理赔,再由风险基金按一定比例补助,给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完善脱贫后扶机制———对已脱贫人口全面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扶持,坚持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撤。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增加市县两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全面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信贷投入+保险托底”等模式;组建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产业扶持、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

“三方联动”考评问责机制———纪检、组织、扶贫联动考评,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部门目标考核一律一票否决、有关领导一律就地免职、追责问责一律从重从严。

在摸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一批新机制、新模式,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逐渐确立,成为“南充经验”,走向全国。

2016年以来,先后有20多次国、省脱贫攻坚相关会议在南充召开;300余个考察团到南充学习考察;“日暗访日通报”暗访督查机制得到肯定批示;“脱贫奔康产业园”模式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受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在2016年、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综合考核中,南充连续两年被评为“好”等次;2018年,南部县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9年,南充市扶贫开发局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记者 张春华)

数说亮点

●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历史性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

●共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234个, 直接带动9.1万户贫困户持续增收。

●截至目前,南充实现 100% 的 乡 镇 和100%的村通硬化路,100%的乡道建成安保设施,所有乡镇设立交管站,100%的乡镇开通客运班线。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89631人,彻底解决37.4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贫困村卫生室1290处,实现贫困群众县内住院费用个人零支付、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全市无一学生因贫辍学,全市无一家庭因学致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脱贫攻坚看南充!南充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