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鸡翅 发表于 2020-8-21 03:46:00

话说太蓬山 七

为了打听普定的下落,更详细地了解当初破四旧之时,太蓬山摩崖造像被毁的情形,我又特意在微信上问果开。果开是上次去太蓬山拍云海所遇见的,那次他还给我们当模特,让我们几个摆弄了好久的造型,拍云海,拍太蓬山的寺庙,拍迎客松下的僧人。
得知我们天未亮就从城里赶到太蓬山上来,只为拍太蓬山的云海日出,他便格外善意相待。在我们的眼里,太蓬山无论怎样去拍,都是与佛教离不开的。所以有太蓬山上的僧人相助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那天我让他面朝群山,背对寺庙,盘膝而坐。让他站在迎客松之下,让他们以云海为大背景,拍迎客松下的僧人。总想借助僧人的出现,来拍一些与太蓬山有关的东西。可惜,我只会用手机随心随拍,对于摄影、对于审美实在未有专业的技巧,往往心里所想要的那种意境和感觉是很难用镜头来表达到位的。
不过那天我们看见了很美的云海,大家都很开心。我与果开就这样相识了。
我们有简单的交流,彼此留了电话,加了微信。
我选了张我觉得不错的照片微信发给他,还随意配了一首小诗:


僧与松何语?
唯有云山知。
禅宗无法界,
合十问太虚。
最初末句发他的是“合什”,我以为是“什”。很快果开回复我那个字该是“十”,双手合十。
果开是山上的僧人,他是佛门中人,他说是十,就一定没错了。我马上就改过来,再和照片一起发过去,算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给他的见面礼了。
我们就这样成了微信好友,以后想了解有关佛教寺庙的事情,就可以找他了,要想去看太蓬的云海日出,或者冬天的雪景,也可以叫他提前通知我了。
国庆节本想去太蓬山呆几天,好好了解一下那座山。
但果开说那几天他不在山上,也是我没有去太蓬的一个原因。因为我想在寺庙里小住几天,好借此多了解一下与佛教有关的东西。
果开是他的法号,好像听他说过他是遂宁的人,他的师父在九华山。我曾经在微信上想好奇问些他的事情,但他没有多告诉我什么。
出家之人,从俗世进到佛门,也许自有一段隐情,既然不想说,我也就不再问了。
昨天提及普定,想要普定的联系方式,很快他就帮我告诉了我。
普定有手机,但并不会微信之类的,只有冒昧打电话给他。
那次去山上,遇见果开,也见到过普定。只是那时我并不知道他叫什么。
山上平时就他们两个僧人,戴眼镜的果开应该是寺庙负责的人,普定不过只是小人物。寺庙里到底怎么分工,各自负责什么,彼此如何称呼,现在我不得而知。
普定说他每天念经,没有时间去弄微信,也不会弄。
果开会手机拍照,也会微信,上网看新闻。他还带我进寺庙大殿去,让我可以随便拍照。我总担心那些那是佛门禁地,不可以随便在寺庙大殿菩萨面前拍照的,心里总是不安,但他对我笑笑说没事的,想拍就拍。我听他这样对我说,就拍了几张,但还是心里不敢放开来拍。我见他写过字,他说在山上没事,就念经书,写写字。于是他又给我做造型,让我拍写字,敲木鱼。
普定电话里与我说太蓬山上的菩萨,说山上的云海。
他们都以为,我只是对是那些云海有兴趣,所以几乎所有话题的重点都是与太蓬山的云海,日出风景有关。他们长年四季都呆在太蓬山上,自然对山上什么时候最好拍云海,日出日落和雪景最熟悉了。
普定本名叫王永和,太蓬本地人,山下双山村一组的人,1948年5月23日生是他在俗世的生,出家人,入了佛门之后,就从剃度之时算起,他在太蓬山寺庙的生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我问他以后我怎么称呼他,我心里想与成为可以交流佛教和了解太蓬山的朋友,但他说他是出家的人了,以后就叫他师父吧。叫普定也可以。
在寺庙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讲“爱”,因为在佛家看来,有“爱”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我执,“爱”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讲的慈悲,悲指拔苦,慈指与乐,由此可见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怀。
我问他太蓬山所有的地方他走完没有,特别是那些平时无人去到的山岩,还有没有隐藏的洞穴和摩崖石刻?普定告诉我,他也没有把太蓬山走完看完,他只听说山上有24个山洞。
我问他知道法严洞吗?他说不知道,没有听说过。
我告诉他我在陈周政的游记里看到陈周政提到过那次去朝阳洞也顺路看过华严洞。他并不知道我说的是谁,我告诉他穿岩洞口东面写:“吞月吹云”那四个字的人,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人。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33e49536afc4b8b8a38def521a428db


明朝进士陈周政的游记里曾看过这个华严洞,明天启四年四月望日(1624年4月15日)那一天,营山进士陈周政到了太蓬山,并留下了一篇《游太蓬纪行》,他曾提到过太蓬山上的华严洞,“十七从骑至朝阳洞,返走华严洞,复憩透明岩。”蝶庵公是专程来游太蓬山的,自然他去看的这些地方都是他认为最值得一看的地方,那一次华严洞也是他去过的一个地方。
查《营山县志》也载有华严洞:“治北太蓬东五里,深邃高敞,旧有楼阁,今毁。”由此也可见当时陈周政去看华严洞的时候,估计那里还应该有旧时楼阁,至于后来楼阁毁于何时,也不得而知了。
但山上的人都不知道。我问过太蓬山管委会的人,也问过山上的山民,现在问本地出家的普定,连他也不知道。
在佛教里,有著名的三佛宗,其中就有华严宗,佛教的经书,除了《金刚经》还有《华严经》。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故称华严。”所以在佛教里面,华严一词是有着其比较特殊的色彩浓厚的宗教教义的。

我告诉他下次如果有机会上太蓬山,很想他陪我一起去那些平时少人的地方再好好找找有没有隐秘的石刻古迹还没被发现,我也很想再去迎客松那一带山崖仔细看看有没有过去砍伐大树残留下的伐桩痕迹,因为我很想好奇证明现在我们所看见的这棵迎客松到底是不是那些历代古诗里所出现的那棵松树,我想通过这样的寻找痕迹来推断这棵迎客松的真实年龄。
除此之外,我还想好好对照权威文史考证资料提供的信息来一一比对太蓬山上那些历代遗留古迹的现实情况,我想一一对号入座,再完整系统地拍照记录,现场实物仔细地观察与记录,形成自己收集的一套图像和数据资料。我也很想深入寺庙和僧人一起有一番了解交流,以便多积累一些自己对于太蓬山宗教的了解。如果有机会也想走访一下山上人家,看看从民间还能得到与太蓬山有关的东西没有。
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在太蓬山寻找吃住和向导方面的帮助才能完成。
普定答应到时帮我的忙。
他和我说起山上的云海。他说他是太蓬山本地人,太蓬山基本上很多时候都有云雾的,一年到头没有雾的天气不过30—40来天 ,全晴天大约20—30天一般都是在最热的高温热天。冬天寒冷基本上都是常雾天气,冬天的雾是那种散雾,迷雾,山上山下到处都弥漫的那种,到处能见度都低,是不适合拍照片的。拍云海最好的时间还是在春夏之交的四月间,那时的云海最好。一般春天是山下雾多,山上雾少。夏天早上起雾,中午雾散,雨后山下雾多,山上雾少。最好是久晴之后,突然下雨,第二天一早去拍云海最好拍。但如果连续下雨,出来的雾和云海也不好,也不好拍。到了秋天山上的雾会久一些。
他如数家珍一样一口气给我说了很多很多太蓬山云雾的情况。我想这与他从小在太蓬长大,又长期住在山上留意观察是有关的。
我对太蓬山的云雾出现并没有几次亲身经历,我只能根据我个人对太蓬山地形特点纸上谈兵地与他谈了我对太蓬云海成因的分析。
太蓬山整体上属于秦巴山脉的余脉,它独起中央位置,周围都是被比它稍矮的山环围着,太蓬山山脚有消水河和滴水河将它几乎三面围绕着,所以山下常年都有充沛的河水蒸气弥漫上来,再加上太蓬山植被茂盛,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自然空气中湿度比较大,上下空气因气压和温度差异变化,对流作用下导致水汽不断顺着山体上升,特别在经过大小太蓬对峙的垭口时,就最易形成平时我们所看见的美丽云海晨景,可以说太蓬独特的云海,也是因为大小太蓬一高一矮对峙的独特地势所造成的。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有太蓬山神奇云海的自然揭秘。
普定虽然从小就看惯了太蓬山的云海,但他恐怕还是第一次听我这样口若悬河这样来说太蓬山的云海是怎样形成的。
我不知道我这样想象分析的对不对,但我听得出来,普定已经对我说的这番理论无话可说了。但我心里一直在想,太蓬山的云雾和云海情况,起码必须要经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时期的长期观察记录才能形成相对准确的太蓬山云海详细情况的气象数据资料。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1a20bef31f44c488b64599e296cdecb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de0e8178ed642f9884704272304cbaf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facbbd827fd4a39a4d8ddd603c112d0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c33102ecbf948308d40586ef9a8ef61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1f707b7cb5c467abf7a5a9ceac948fa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3d1db4dbff14e759f034059c90b320c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ba07016ec884a248701bc2af54f9351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ce0c505a6b343aeb9d1315097919766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2611d8ac48d4f19aec644414d3c640e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887a80a912e4a7ca4f28346538b204b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887a80a912e4a7ca4f28346538b204b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d82b3fb2dd0409097e98cded3e21ef9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27cb68d5c0e46cbb344fad24fb01352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ccd506edaaf415aad952e60eb8adf29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0deee2fea7c43d498ce779b93475850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a5e347db5dd405a92308ca3a29db0ec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7ca6eb722a34a699ad6239702534f77

从地质学来说,营山全境的地层以中生代侏罗系中上统最为发育。太蓬山一带的岩石主要为浅灰色长石砂岩。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6edf28a580a480bbcff4e5d5e192b04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84b930ab4844057854aaae019e324f0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956b4cda95014a27b831183fac317ad4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cdac6d313a14f3aa8a1bb825d6557b1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2813a26709e40b9b6a34005554de3b2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2b5dfb311d34d11b97c32fe61d3555d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9b17930d25f4b0190c812305cd76819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92cdfa7b3eff4ac6a8ec65a58007fb05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e673aa8742749edafbd3fdbcc01e2ac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7cff576a77d4f16a3a317ea3d89d938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0614626af6d4872bd0d851b2e4b270d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773cd29745a4aa3ad7fdf7b24c23906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cee2fc6c2574c56a1341fc14e1177a9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3527df341ea4a73b0c9ae437a23091c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3e892938549426dbdef66f7d708bb7d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5360d407dff4f7da96bfb41af2e5775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d0e643e00e3459ea2690ce73b1f1c1b

作者:剑笑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太蓬山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