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 | 诉源治理的“枫桥”之路
8月18日,《人民法院报》第5版以《诉源治理:“枫桥”之路的新步态》为题,报道南充法院诉源治理工作。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RXIEcnHe
2017年开始,民事诉讼案件增幅连续三年回落;2018年开始,受案数同比连续下降,降幅平均达到20%;2019年,立案前调解案件为12398件,调解成功2329件,4个基层法院案件出现负增长……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探索出了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先后到南充调研,对南充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周强院长认为这是新时代对“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邓勇评价南充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具体举措在四川法院属首创。
奠基:从“两家试点”到“十面出击”
7月1日上午,顺庆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办公室,该院立案庭庭长李春霞和两名干警正在将上月诉源治理数据“上墙公示”。
不足10平方米的诉源治理办公室,却是该院诉源治理的“运转中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一站式”建设,统筹各法官工作站,对接辖区相应街道社区、特邀调解组织及重点企业;办公室人员定岗定责,每月动态监控,实时总结,形成稳定风险评估结论、矛盾纠纷态势分析研判意见,及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形势所逼,不得不为!”顺庆区法院院长邹九九认为,面对案件的不断涌入、人案矛盾加剧的双重现实困难,每年96%以上结案率的背后是消耗战换来的法官身心透支,如不进行战略调整,就不能从根本上走出案多人少的困境。
顺庆区法院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全市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南充法院居全省第二的案件体量,提示了诉源治理的迫切需要;传统型、常见性为主的案件构成,创造了诉源治理的有利条件;群体性、多发性的诉讼态势,指引了诉源治理的突围重点。”南充中院党组研判后认为,关口前移,重心前倾,于深水区打开局面、打破定势、打通症结,才是实现执法办案良性循环“诉讼生态”的上上策。
2017年开始,南充中院将顺庆区法院、南部县人民法院作为试点法院,试水诉源治理工作。随后,全市10家法院高密度快节奏出台了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实施意见、立案调解工作规程、律师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法官工作站工作制度、诉非衔接实施意见等相关工作规则,奠定诉源治理制度根基。
“诉源治理,必须符合审判规律,符合当地法院发展实际。”正是在这样理念的推动下,全市法院明确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两个治理层次的基本盘,在助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探索出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务实举措。
南充中院主动加强向党委、党委政法委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将万人起诉变化率、矛盾纠纷增长率等指标纳入地方考核体系,让诉源治理从“法院主推”转变为“党政主抓”。
顺庆区法院建立了法官(法官助理)诉源治理片区责任制,做到“一街道、一社区、一法官(法官助理)”;推行法官(法官助理)《诉源治理日志》制度、每月治理成效通报制度以及诉源治理绩效专门考核制度。
仪陇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以“李二嫂聊天室”为契机,探索从源头预防和解决纠纷的新方式,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党委的领导下,南充已初步建立起“院内+院外、诉内+诉外、线上+线下”的诉源治理新格局。“谈到成绩,南充中院副院长刘远表示。
发力:从“治理体系”到“平台引领”
7月14日下午4时,快速办结一案件后,南部县人民法院南隆人民法庭庭长邓金蓉前往该县交警大队沟通交通事故“案源分流、快调快处”工作。
此前,南隆法庭牵头在南部县交警大队建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培养了两名调解员常驻该巡回法庭,经过优化工作机制,与交警队共同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每年将400余件交通事故案件化解在诉讼之外,进入法院的交通事故案件同比下降了45%,工作成绩先后受到了上级法院、省公安厅的高度肯定,而这仅仅是南充全市法院拓展诉源治理工作半径,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围绕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两大核心内容,南充全市法院联合行政机关、行业组织、律师协会等相继出台了房地产纠纷诉源治理工作合作备忘录、保险纠纷诉调对接的意见、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实施办法、律师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会签文件。
随后,该院从队伍、管理、矛盾纠纷监测预防预警、诉调对接四大方面入手,构建诉源治理体系,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
一方面,南充全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了包括21名员额法官,39名法官助理共计150名工作人员的诉源治理队伍;在全市各重点乡镇挂牌建立70个“法官工作站”、30个法官诉讼服务点,为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打下人才根基。另一方面,南充全市法院与行业组织、行政机关的合作数量、频次也呈几何式增长。
南充全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房地产中介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93个特邀调解组织,选任特邀调解员1011名,其中具有律师资格的特邀调解员118名,并适时系统开展调解组织、调解员、法官助理的调解专业培训。
在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方面,南充法院也花了一些功夫。“经过他们调解成功的案件,我们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如果调解不成,能归结争议焦点,或者确保法院能联系上当事人的,我们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助。”邹九九介绍。
南充全市法院将诉至法院的适宜调解的纠纷以及其他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或争议金额不大的纠纷,委派给特邀调解组织或特邀调解员调解,合力搭建起“一体化”运行,“网络化”覆盖的多元解纷平台。
该院实行诉调对接无缝衔接。“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撤诉、申请出具调解书、申请支付令、申请司法确认的形式进行程序对接,调解书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文字表述是否规范严谨,由专业法官严格审查把关,对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依法适用司法确认程序,确保调解协议的强制力和执行力。”刘远介绍。
“调解不成功的纠纷进行繁简分流,层层分流至速裁团队、简案团队、繁案团队,分别开展速裁快审、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实现了多元调解与速裁快审无缝衔接,赋予了诉源治理工作充足的效能。”刘远接着说。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格局凝聚了强大的合力,诉源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南充全市法院立案调解案件7359件,委托、委派2962件,邀请调解113件。
标尺:从“法官满意”到“群众欢喜”
“刚开始我们是不愿意的,大家觉得前台放了那么多法官当摆设,后台负责审判的法官压力肯定就大多了。”阆中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唐正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都尝到了甜头,案件整体数量少了,到我们手里的案件确实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考量。”
“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办更专业的事,办案能力提升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也上去了,老百姓对我们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营山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刘苍也表示。
“诉源治理让老百姓纠纷化解的选择面更宽了、诉讼成本降低了。”在蓬安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前来参加调解的代理人任某表示。
“大量纠纷通过诉外化解,法院可以集中审判资源办理少量复杂疑难案件,从而更好地发挥法律适用、行为评价、规则指引功能,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刘远认为,南充推进诉源治理,还大有可为。
事实上,诉源治理的力度在不断加大。6月3日,南充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南充中院院长杨敏再次强调,要站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位,要站在“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智融合”的视野来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要精深研判、精准施策、精耕细作。
“扭住重点领域、盯住关键环节,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突破,让更多的矛盾纠纷解于萌芽、止于未诉,有效减少诉讼增量。”杨敏在多个场合表示要“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完善从源头到诉前、再到诉讼前后端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多元解纷体系。
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好其“过滤器”“桥头堡”“连心桥”作用,结合乡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借助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网格员制度机制,全面实施“一乡镇(街道)一法官”计划,构建“政法委员+法官+网格员、调解员、基层干部”的“1+1+N”基层解纷体系,杨敏提出要注重人民法庭的前端解纷功能。
“目前我们已对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物业、家事、房产交易、医患纠纷等多发、频发纠纷构建起了全流程监控、全领域治理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瞄准在规则治理、行业治理、系统治理。积极参与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纠纷诊断和处理,加强诉内治理,减少衍生案件,避免矛盾上交、程序空转。”刘远说。
关于下一步工作,杨敏认为,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是极为重要的,南充法院将在深化诉源治理、提升审判质效、优化诉讼服务上开拓思路、开足马力、开创局面,展现大城法院的硬核力量。
来源:人民法院报审核:魏正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