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天:三麻袋红军币哪里去了?
1965年,我在仪陇县立山中学读书,时逢暑假,学校唐先哲校长叫我到学校去开会,当天到会的还有县文化馆肖向成老师、以及音乐老师李学金、语文老师邓学良、美术老师郑国仕。唐校长讲:为了更好的落实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对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进行一次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及革命传统教育,学校经请示县文教局、宣传部康部长同意,决定办一个“三史展览馆”,即:地主发家史、农民的苦难史、长胜县革命斗争史。将学校的“红砖馆”三个教室腾出来作展厅。展品来源一是政府调拨,二是发动公社、大队、生产队、贫下中农将土改分得地主的衣物、家用具借来展出,三是发动师生捐赠。并指派李学金老师负责展室全面规划设计、布展,邓学良老师负责收集资料撰文、和书写说明及解说词。郑国仕老师负责画三套图画,学生顾春天、刘德华负责守护展室。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7dhWFHrY
唐校长做完布置后,肖老师补充说:办三史展览是个政治任务,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县文化馆也要大力支持,决定将川陕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500文铜币二枚、200文铜币二枚、布币二十张、用皮纸印刷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平均土地办法》布告二张、各种颜色的传单宣传资料约三十多份调拨到学校进行展览,丰富展品。另外他还特别提示:板桥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何万民同志,解放前为反抗国民党政府拉壮丁,亲自将自己右手食指用斧头砍断,断指保存至今,你们去动员一下,叫他拿出来展览,还有立山公社光辉大队支部 书记苏云万解放前讨口用的夹背、破碗、提篮也动员他拿来参展。
他还说:我们县文化馆的馆藏文物,除布币装了三个麻袋外,其它物件都很少,只能给你们调拨这些了。另外我还写了一部十集大型话剧《长胜红缨》,它表现的是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立山镇建立长胜县苏维埃政府的斗争经过,川剧团正在排练,力争在1965年国庆节在立山公演,希望到时候展览馆能同时开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7dhWpdZA
开馆后,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影响很大,连四川省教育厅石厅长也来立山看了展览,四川日报、南充日报都作了报道。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红军布币,当年我十四岁。
初中毕业后我离开了学校,展馆及展品发生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听说在文革中近六百件文物都流失了。参加工作后,我开始了漫长、艰辛的钱币收藏之路。肖老师谈的三袋布币的事,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同样的话题,在成都、重庆、南充都有近似的传闻,说文馆部门用麻袋装布币。
1994年,我在仪陇县农业银行工作,一次由于起草文稿,需要查阅刚刚发行的《仪陇县志》,在县志28卷第四节中,我看了有关红军文物的记载:川陕苏区铜币200文、500文两式......川陕苏区三串布币一型三式......川陕苏区一串纸币一型两式......。原来不是说有三麻袋吗?怎么变成三张?带着疑问,我再次查阅县志,第28卷第五章附毁损文物:1966年文革中,文化馆文物室珍藏的王维山水立轴、唐寅(唐伯虎)荷花图中堂被破“四旧”焚烧,有同样记录就是县川剧团服装道具也被焚烧。布币下落不明。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7dhWlVZ6
贰串布币
带着疑问我问了从银行退休的父亲,了解有关当年银行回收布币的情况,他说:1951年1月,我们三台中学六十多名同学在老师陈致道的带领下,考入了川北行署在南充创办的“川北革命大学”,到6月份毕业,我被分到了仪陇县人民银行工作。
两年后,于1953年7月我被调到离县城九十五公里的响滩营业所工作。响滩镇是仪陇县政府第七区公所所在地,1955年初划归平昌县管辖,营业所也从响滩镇迁到了立山镇。
当年到了响滩镇以后,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找房子、赶制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到八月份正式开门营业。开业当天,区委书记安效兴主持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场头场尾搭起了彩门,舞狮子、耍龙灯、走高脚、扭秧歌、打钱棍、唱大戏,持续了三天,好不热闹。安区委宣读了“中国人民银行仪陇县支行关于建立响滩营业所的文件,紧接着区长郭丕昌宣读了县支行收兑黄金、白银、银元及回收川陕苏区工农银行发行的布币、银币的公告,他讲:“当年红四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六路围剿,战事紧迫,迅速转移到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暂时无法全部收回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没有忘记那些热爱工农银行、信任工农银行的人们……”台下一片欢呼,盛况空前。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7dhWMoCH
三串币币
按文件规定,收兑比例每三串布币换第一版人民币伍仟元,当时可买50个鸡蛋,可买1.8斤白酒。一元川陕银币兑换第一版人民币一万元,当时可买40斤大米。响滩镇上一位姓冯的商贩领到用8张三串布币换回4万元人民币,高兴的说:“国民党统治三十多年,我都没有见过银行是什么样,解放才三年多,我们这偏僻的响滩镇也有了银行,存了多年的布币,如今也能换成钱,人民政府真好啊!”在响滩镇收回来的布币,我们装在一个麻袋里。
每月逢2、5、8,营业所组织行员背包带账及收兑金银工具,往返八十多里路,到立山镇设点营业,将回收的布币也用一个麻袋装起,并用木箱锁好,存放在立山乡镇府库房内,人员返回响滩。
由于经历的人员太多,时间久远,到底收回了多少记不清了。两个麻袋装了多少,装满没有也记不清了。此项工作结束后,由行警钟全荣、通信员陈开基押运到县支行,听说后来由支行调拨给了文化部门。到了1979年初,县人民银行又发了一个文件,第二次回收布币,我们营业所和所辖信用社一张都没有收到。
父亲的回忆足以说明银行收回的布币最后到了文管部门,50年代的账册档案,1972年全部消毁,无从可查。但和当年肖向成老师所说的三麻袋布币还差一袋。
到了2008年3月,在南充市西山农家乐,仪陇县退休职工聚会时,我见到了银行退休职工刘玉芳、胡历兴夫妇,他对我讲:我在南充川北分行工作后,1952年调到仪陇支行,后到观紫镇营业所工作,这个镇与巴中的恩阳、阆中的水观相邻,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活动的区域,观紫营业所当年收回的红军布币也装了一麻袋,我听后很高兴,三麻袋红军布币齐了!他还说,当年立山、响滩、观紫三个所收回布币最多。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7dhWloPQ
用布币做成的衣服
五十多年过去了,它到底去了哪里?当年回收调运的工作人员都已过世,留下太多的思考,确属收藏界一大憾事。但是,当年共产党领导下的银行人,在炮火连天的艰苦岁月里建立了银行,它是川陕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的金融人本着“立信为民”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感动了人民,苏区人民接受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新中国成立不久,区镇一级都建立了银行,开业第一件事就是收兑红军布币、银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不论是战争或和平年代,他们心系百姓,不能让百姓吃亏,以此回报老区人民对银行的信任。
作者简介:
顾春天,四川省仪陇县人,生于1951年5月。出生金融世家,在农商银行工作到退休。四川省古今钱币文化研究会理事,南充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1979年起开始收藏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至今已四十多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