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兴旺鹅弯颈村:知识引领致富路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87f5e60cc4748da988d69ec9ee7fdc8鹅弯颈:知识引领致富路
9月26日,天还未大亮,脱贫户谢华英家,又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书声相传,划破宁静,蓬安县兴旺镇鹅弯颈村迎来新的一天。
读书改变了命运。2015年起,在蓬安县纪委监委的帮扶下,鹅弯颈村4户脱贫户家先后走出5名大学生。用知识引领更加光明的未来,成了如今村里致富的新风尚,并深刻影响着家家户户。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9f2682f20ab44c48b9c88cc71a979567
穷山恶水 贫困让孩子失去读书梦
鹅弯颈村,村如其名,山势崎岖,弯道交错,加之“四山夹三沟”的独特地理环境,山多地少,无论是基本农耕还是交通出行,都长期困扰着全村211户826人。
2014年前,鹅弯颈村只与邻村间修有一段长1.3公里的通村路,通村路位于山脊,全村6个社5个在沟底,仅是出沟走上这条通村路,就要耗费不少时间。遇到赶场天,出村一次更着实不易,摩托车只能开到村委会门前,远离村民家,徒步赶场依然是常态,脚程快的,一个来回也要走3个小时。
路难行的鹅弯颈还是远近闻名的旱山村,平均一年要缺水2至3个月,这个时候,住在沟底的5个社的村民,只能去老井或是地势低洼处找水,所谓老井,1个社不过2、3口,储水量还不多,用完只有等其自然蓄水,经常半夜一群人排队守在井边等水,先到先得;对于住在山上的6社村民而言,更是苦不堪言,每到旱季,全靠从场镇上紧急运送的水过活,水同样只能运到村委会前,家家户户再从村委会扛着水袋爬山回屋,生活用水是保障了,生产用水则是靠天吃饭。填饱肚子容易,赚钱难,是当地多数人的心声。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6683020e508e4eb3aa308f4740440075
2014年,鹅弯颈村人均年收入不过2900元,被确立为省级贫困村,其中,贫困户多达24户76人,除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不可控因素外,因学致贫现象在当地颇为严重,孩子往往初中一毕业就跟着父母外出务工,在鹅弯颈成了天经地义,待子女成年结婚生子后,又继续走同样的老路,似乎是当地人唯一的选择。
家住4社的谢华英一家就曾是村里因学致贫的典型代表,夫妻二人一个初中学历,一个小学文化,因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和供养3个女儿,前些年放弃在新疆务工的机会选择回村务农,微薄的收入,让夫妻俩都不确定能否坚持到3个孩子都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老大初中毕业后先跟着丈夫外出务工赚钱。”谢华英说,这是夫妻俩一度为了维系这个家的正常生活,做出的最坏打算。
扶贫扶智 让知识改变后辈命运
改变贫穷旧貌,从基础设施的兴建开始。2015年,蓬安县纪委监委正式帮扶鹅弯颈村。3年时间里,先后多方协调资金为当地兴建水泥路9.2公里、入户路4公里,实现交通社社通、户户通,以往赶场靠肩挑背扛,现在农用车辆可以开到家门口,农产品就近能运输不说,一个来回只需20多分钟时间,即便是步行,道路的硬化、拓宽也让路程花费时间相较2014年前,缩短了近一倍。
路通了,又向饮水难发起挑战。蓬安县纪委监委除了集中修缮全村9处山坪塘、蓄水池,基本满足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外,又协调资金于2018年在当地新建4处集中供水站,覆盖全村近半家庭,进一步保障了饮水安全。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c28692f735b54add9d92a51793fa2eb4
条件的改善只能助农增收,但真正要致富,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的扭转。围绕读书是否有出路这个话题,几乎每次的村民大会上,蓬安县纪委监委派出的驻村帮扶干部都要用大篇幅向村民们宣讲读书的重要性。针对村里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帮扶干部们除了要帮他们找政策给予孩子读书学费减免的同时,每周还要进行两到三次家访,并不定期为孩子送来学习用品、相关教辅资料,鼓励他们继续学业。
“如果让她们不读书,年纪到了就出门务工,吃的就是个苦力饭,但如果读书明理,将来考起大学,毕业就有在城里找个好工作的机会,后人也就有了走出山村的希望。”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ac92b3b02f044e58a96952ea2fb50e3
帮扶干部的这句话,谢华英至今都还记忆犹新,也成为夫妻二人继续让三个孩子读书的原动力。2019年,谢华英的大女儿参加高考,最终顺利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想着孩子毕业后的路,夫妻俩激动不已。同样在帮扶干部激励下,脱贫户袁化俊的二女儿也顺利考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还成为这么多年来,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医学专业院校的大学生。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仅是脱贫户家庭就考上了5个大学生,1个今年还顺利考研成功,继续向更高学位深造。从不重视教育,到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脱贫攻坚前后,在鹅弯颈村形成了鲜明对比。”蓬安县纪委监委驻鹅弯颈村第一书记杨千说。
知识引领 新的价值观带动全村发展
知识给鹅弯颈带来的变化,不仅在后辈前途命运上得以体现,还给整个鹅弯颈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重知识、守勤劳”。
2018年,村里建起120亩脱贫奔康产业园,发展李子产业,不满足只是在产业园里务工和领取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不少村民主动找到农技人员给自己开“小灶”,学习种植李子树知识。“娃娃都在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我们大人更要做表率,活到老也要学到老。”不止一户村民这么说。如今,村里人自发种植李子树的亩数几乎与产业园亩数持平,除草、施肥、修枝、打药,发展丝毫不落后于产业园。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278b3afdbab426ebd92036009a9a056
以往村里发展家庭种养殖,不少村民家规模小,养殖少,同样是主动去找养殖大户学习技术,如今以谢华英为代表的不少村民家,养殖鸡鸭数量都突破百只,以谢华英家为例,今年已顺利卖出40多只鸡鸭,仅是养殖这块,今年纯收入就达到4000余元,是2019年家里全年养殖纯收入的2倍。
“以往邻里间聊的不是张家长,就是李家短,现在聊的是谁家娃读书好,成绩棒;以往壮劳力外出务工了,村里土地撂荒得厉害,这几年,撂荒反而越来越少,70、80岁的老汉只要身体允许,下田种地的不在少数,别人去帮忙,还要冲你发脾气,就是不愿意假手他人。”村文书杨世洪的话,同样道出了村里如今的改变。
2019年,鹅弯颈村人均年收入突破9000元大关,脱贫户人均年收入也达到5400元,分别是2014年的3倍和5倍。
到达鹅弯颈,依然是山路十八弯,但在扶贫扶志的道路上,这里却走得格外笔直,格外灿烂。(廉洁蓬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