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7010 发表于 2020-12-5 09:03:07

发近千万红包请乡亲坐直升机,这个四川客家富豪曾创业失败险卧轨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gXnK

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民间风俗迎财神。虽然天气春寒料峭,但四川仪陇县丁字桥镇爱心广场却人头攒动热火朝天,130多桌坝坝宴整齐摆放,乡亲们围在一起吃客家流水席。正前方的舞台上歌舞杂技轮番上演,当然客家山歌是少不了的,老汉老婆婆们看得津津有味。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UTRX

忽然人群有些躁动,最后的“压轴菜”端上来了,竟然是一捆捆的百元大钞,一个衣着朴素的“财神爷”挨桌跟乡亲们嘘寒问暖,把成扎人民币的“大红包”往他们手里塞。在刘英老婆婆面前,“财神爷”显得格外亲热,甚至还记得小时候婆婆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当然刘婆婆也拿到了全场最大的6万元的红包。不单现金红包,“财神爷”还贴心地为乡亲们准备了“手信”,那就是道路两旁整整齐齐摆放着的空调、彩电、洗衣机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If6U

吃好揣好,别忙着走,接下来还有娱乐节目,老汉老婆婆简直开了洋荤,在家乡地坝头坐上了直升飞机。看那个老婆婆别提有多开心了,还像模像样地向大家招手呢,看来这个春节乡亲们过得好安逸好幸福哟。给乡亲们带来幸福的当然是那个“财神爷”啦,他派了900万红包,一共开销了1200万元,这个衣着朴素的“财神爷”叫郑大清。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jcGW

1

郑大清1959年出生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丁字桥镇丁字桥村,仪陇是个山区穷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直到2018年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郑大清祖籍是客家人,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迁至仪陇。客家人像野草一样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经过400年的繁衍生息,目前仪陇客家人已达30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的20%。所以仪陇即是革命老区,也是客家聚居地,至今还保留客家语言风俗。郑大清既有客家人的吃苦耐劳,更有客家人的敢于拼搏,因为家境贫寒,初中就辍学的他不甘于困守大山,为了改变命运,18岁的他走上了从军之路。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ScCN

在新疆的部队里,郑大清刻苦训练处处争先,先后立功受奖,他一心想在部队继续发展,然而一场提干考试将他的希望浇灭。因为他文化不高,数理化成绩只有二、三十分,结果自然被淘汰出局。这对郑大清打击特别大,但他没有消沉,很快找到了另一条奋斗之路——成为一名作家。为此他买来新华字典,找到很多学习写作的书,常常学习到深夜,他相信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一定会成功。然而每次寄出去的几十万字的稿子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原样退回,如此反复几次,郑大清的作家梦也破灭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W69e

在退伍回家过了三年干农活、打散工的日子之后,郑大清再一次尝试走出大山。他没有像当时很多人一样南下广东,而是攥着乡亲们凑的70块钱路费,来到自己熟悉的新疆。对于帮助他的乡亲,他永远铭记在心。

2

1985年3月的一天,经过几天几夜拥挤的火车旅途,面带菜色精疲力尽的郑大清出现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出口,此时他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元两角钱的毛票和一床旧铺盖,从此乌鲁木齐街头多了一个打工人。在做小工头的老乡的帮助下,郑大清在建筑工地和灰沙、砌砖头、扳钢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在工地“搬砖”。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WoRF

很快郑大清“搬砖”的手艺见涨,在工地当上了班长,工资升到5块钱一天,这样一年下来,挣了近2000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个令人羡慕的数目。第二年家乡40多个小伙伴争相跟着郑大清来新疆做工,郑大清也就成了一个小包工头。大家在工地拼命地干呀过,但万万想不到的是,等到交工的时候,上面的包工头却携带工程款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几十号工人拿不到工钱,吃饭都成了问题,郑大清强忍怒火安慰工人:“我郑大清这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要还清你们的一分一厘。”这年过年,郑大清没有回家,一位朋友借给他5元钱,他每天吃一餐饭,就这样过了一个饥寒交迫的春节。

像这样上当受骗的事情此后郑大清还经历过很多,但他始终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所有人,不管遇到什么坎坷,面临什么困难,他没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反而变得更加坚强执着。他以他的人品、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成功终将来临。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cf0w

1987年3月,新疆制胶厂向郑大清抛出橄榄枝,双方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郑大清终于正儿八经捞到了第一桶金。接着他又接了几个小工程,慢慢在乌鲁木齐站稳脚跟,到1989年,他个人资产超过了70万。郑大清早年打拼很辛苦,据他女儿回忆,当时一间60多平方的房子最多住了20多个人,每天晚上都要打地铺。

3

1990年,郑大清的事业越做越大,他在乌鲁木齐闹市租了一间大型地下室,开了一家商场,与此同时在东郊投资了两个煤矿。刚开始几年煤矿和商场都很赚钱,后来因为管理和决策上的失误,煤矿和商场先后倒闭,郑大清一夜之间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负债几十万的穷光蛋。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nghm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郑大清悄悄走出家门,来到附近的铁轨旁边。他神情恍惚,对扑面而来的雪花无动于衷,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雪人。在那一刻,他万念俱灰,面对轰隆而至的火车,他几次想冲上铁轨。然而冷静下来,他又感到了一个男人肩上的责任,不能这样一走了之,家里还有娇妻幼子,外面还有跟着自己打拼的老乡。细细反思这几年的创业生涯,自己犯过许多错误,突然他头脑灵光一闪,也许应该这么干。顶着大雪,郑大清在铁轨边坐了一个晚上,也思考了一个晚上,他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

1995年,郑大清借了100多万元,在乌鲁木齐大西门地段创办了一家大型服装商场。这一次他吸取教训,全部自己经营,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考核与管理,公司终于走向成熟。1998年他又投资2亿多元在中山路建设“东方100商厦”。在资金严重不足,员工因欠薪而情绪波动的时候,郑大清深入工地和工人拉家常,问寒问暖,鼓舞士气。他的真诚打动了每一位员工,不少人反而把自己家里的钱借给了公司 。结果这座大厦创造了“西北地区的奇迹”,当年就顺利开业,营业额逐年节节攀升。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j7V1

郑大清这个客家汉子,凭借自己的诚信和勤奋,终于在大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立足,公司业务迅速扩展,目前涉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房地产开发、生产加工等多个领域。他的财富也急剧增长,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富豪榜上。

4

郑大清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忘记那些穷乡亲。他把老家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安置在自己的企业,目前公司仪陇籍员工已达数百人。他还专门组建“成长学堂”,让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管理人员,获得不菲的收入。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fvrQ

2001年10月,郑大清带着全家回到仪陇祭祀母亲,看着曾淹死两个同伴的小河仍然没有建桥时,他心情沉重,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他捐赠700多万元,为仪陇69个乡每一个乡修一座公路桥,取名为“慈母桥”。至今郑大清修桥的故事在仪陇家喻户晓,学校老师都把郑大清作为榜样,教育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后记得乡情,回报乡亲,回报社会。

郑大清感概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没钱读书,他为仪陇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并设立教育基金,用来奖励家乡的优秀学生、救助特困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TtIp

从2004年起,郑大清为家乡28个村年满70、80、9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200——1000元不等的养老金。还为无钱治病的病人支付住院医药费32万元,令乡亲们无不感动。多年来郑大清为家乡累计捐款5000余万元。

郑大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社会,理所当然要回报社会。他说给别人带来幸福,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AzvlMW5q

郑大清从一个穷打工仔,经历艰辛和失败,凭着客家人的聪明、勤奋、诚信和毅力,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发财的人不少,像他这样不忘自己的家乡,造福桑梓,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犒劳乡亲的人少之又少。坐直升机回老家的富豪不少,但能够请乡亲们一起尝尝鲜的几乎没有。这正是郑大清的可贵之处,凭借这一点,相信他的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大伙说是吗?

创业财富故事,成败得失人生,关注我【实体店开讲】,天天有坚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近千万红包请乡亲坐直升机,这个四川客家富豪曾创业失败险卧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