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的“三大法宝”公开!看三青沟村是如何逆袭的——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67371dd2936462a8c47b1b9a914f736通往村子的绸带般的柏油路,宽阔平坦;依山而建、风格统一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清水鱼塘首尾相连;已形成规模的牛羊养殖奔康产业园镶嵌其间……从贫困村蝶变成蓬安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三青沟村人做梦都没想到的。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蓬安乡村发生了可喜可贺的变化,贫困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三青沟村的变化,是蓬安县众多贫困村的一个缩影,更是蓬安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集中展示。
A 修通致富路,摘掉穷帽子
“一家人挤在一间土篾房里,一口破铁锅既煮饭又熬药。村里不通路,种出的粮食卖不出去。”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刚嫁到三青沟村的生活,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直摇头。
在三青沟村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曾经的三青沟是这样的模样:3条大青沟连着几块不长庄稼、光长杂草的田地,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耗子快搬家,兔子早挪窝,好女不嫁三青沟”,这句顺口溜是当时该村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怎么变?当然先从修路开始。没有公路,粮食、柑橘、土鸡等无法运出卖钱,何谈摘掉穷帽子。
修通一条致富路,是三青沟几代人的梦想和执念,也成了陈建清的“心病”。修路的问题越来越迫切,但这却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三青沟村有9个组,组组不通公路,一条崎岖陡峭的石崖路,曾因雨雪湿滑差点让几条生命断送,人们靠这条路与外界联系,也因这条路割断了几代人发展的希望。陈建清“不信邪”,身体瘦弱的她,大雪天穿着一双胶鞋走家串户、征求意见,背包里装着硬馒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连续三个多月,陈建清用所见所闻写成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县级部门关注。2014年,寄托全村人希望的第一条公路建设完工,村子到县城从过去的大半天缩短到1个小时。2016年,村里又建成了4.3公里水泥路,人饮工程和灌溉工程顺利完工,安全饮水和生产用水得到解决;五改三建、厕所革命、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路修好了,发展就有了出路,大家搞起种养业,办起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刘建华说起村子这些年的变化,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修通这条致富路,不仅让该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垂钓、观光旅游。
也正是依靠这条致富路,2016年,三青沟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光荣摘掉了“穷帽子”。
B 养殖黑山羊,鼓起钱袋子 路修通了,没有产业带动,老百姓想脱贫致富无疑是一场空谈。三青沟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贫困村,徒有绿水青山,没有农业产业。2014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而此时的三青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40户124人。
“贫穷不会生根,富裕不是天生。国家政策这么好,咱们自己也要找活路!”在县委的指导下,陈建清与其他村干部一合计,选定了“荒山变金山、杂草变牧草、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并积极动员村民,协助回乡创业乡友建立领头羊专业合作社,建设三青沟村脱贫奔康产业园。
引进产业只是第一步,带动群众致富才是关键。陈建清提出“托养”“寄养”助农增收发展模式,引导53户村民以入股的形式托养黑山羊近200只、肉牛80头,帮助3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
村里有了产业,不仅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门路,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2019年3月,该村被评为蓬安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以种养业和劳务经济为主,以领头羊和山青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立足脱贫奔康产业园,大力实施“百千万产业振兴工程”(百亩清水鱼塘、百亩核桃园,千亩有机稻、千亩生态牧场,万头猪牛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村的‘百千万’工程发展越来越好,大家的钱袋子也会越来越鼓。以后,我打算学学怎么开网店,把我们三青沟的米、鱼、牛羊肉,卖到全国各地。”陈建清又有了新目标。
C 改掉坏习惯,过上好日子 初冬时节,走在三青沟的村道上,只见路旁是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赏心悦目的庭院小景,村活动室外的广场上,数名村民正围聚在一起,健身、聊天,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环境变好的同时,大家也改掉了不少坏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正在广场上锻炼的村民龙万山说,钱袋子鼓起来了,腰杆子撑起来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
“我们还开展了文明家庭评比活动。”陈建清说,该村把“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要求与文明村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文明新村的美好画卷在此铺展开来。
近年来,三青沟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村风文明方面,修建了文体广场、山顶群众活动平台,文化活动中心全面开放,“五星”家庭评选如火如荼。在村级治理上,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一时间传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全村营造出文明和谐新风尚,为推动实现村风和谐、乡风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南充日报(汪泽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