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DOM326 发表于 2021-3-3 07:41:51

名人堂·师说|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②:杜绝“伪创新”,与钱钟书相识于一段学术“较真”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徐语杨 视频 王秋萱 实习生 罗一致 李昊南 苟春

上世纪80年代初,曹顺庆在四川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文艺理论家杨明照先生。杨先生对《文心雕龙》有精深的研究,其治学严谨,特别注重经典元典细读,深深影响了曹顺庆。

在当时,研究文艺理论,“文化昆仑”钱锺书的《管锥编》《谈艺录》等文学批评作品刚刚出炉,就成为学界研究绕不过的必读精品,研究者众。在这两部作品中,钱锺书凭借自己渊博丰厚的学养、通达深邃的识见以及烛照纤毫的眼光,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从具体细微的问题入手、语言诗意化等传统,每每于文学现象及作品的精妙阐解和对前人文评思想的“圆照周览”中,创化出许多精深透辟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文评理论;另一方面也创造性地使用了一些新方法,主要是中西比较和各学科的贯通。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TASGfSaDa

曹顺庆在家中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阅读钱锺书这两部作品时,曹顺庆发现,钱锺书在对前人文评思想的“圆照周览”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失误。特别是钱锺书的《谈艺录》写于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而《管锥编》又写于动荡不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料的收集与查对面临诸多困难,而两部著作所征引资料的数量之巨、范围之广又是空前的,所以尽管钱锺书博闻强识、学力过人,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字句讹夺、失检错漏之处。

比如在1985年版的《谈艺录》中,钱锺书多次征引《沧浪诗话》里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在曹顺庆印象里,《沧浪诗话》是南宋时期严羽所著古代诗歌理论。“神韵说”要到明清时期才得以形成。为了慎重起见,曹顺庆将《沧浪诗话》又全文核查了一遍,发现确实严羽没有“神韵”一说。虽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清代王士祯“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之一,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并没有正式提及“神韵”一词。在曹顺庆看来,钱锺书混淆了“神韵”的提法和它的理论渊源。

出于对钱先生的景仰,曹顺庆担心,如果直接写文章发表指出自己的发现,怕对钱先生显得不够礼貌。思考再三后,他选择给钱先生写了一封信,道明原委,希望钱先生能在《谈艺录》再版之时改正过来。

钱锺书很快给曹顺庆回了信,承认这是一处在勘定引用时的失误。钱在信中曰:“顺庆先生著席:奉到来函并新年贺柬,不胜感动。贱躯自去秋八月起患病,迄今尚未痊愈。拙著承勘订引文误漏,极感精心惠意。诸例皆在拙著旧本中,此类必当不少。”并在回信中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渊明诗云:’所云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作为大学者,钱锺书的说法具有权威性。曹顺庆担心,如果研究者直接引用钱锺书的说法,而不加以查证,这样下去,以讹传讹,必将混淆真伪。让曹顺庆吃惊的是,确实曾有一个人写了一本学术专著,其中一章节直接命名为:“钱锺书论严沧浪神韵说”,文章里分析得头头是道,大加发挥,却从根本上忽视了《沧浪诗话》原文的说法。“其实只要稍加阅读《沧浪诗话》原文,回归文本本身,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

“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这是伪创新带来的问题

除了忽略元典文本细读,容易导致伪创新。在学界,还有一些现象、做法,在曹顺庆看来,“是方向上的错误,做了大量无谓的争论和论述,浪费了太多的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过于将中国的美学理论,与西方的文论概念,进行生搬硬套的对应,在曹顺庆看来,“也是一个大问题。”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TASGfaZix

读文学史的都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原本来自西方文艺理论,却强行要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上生搬硬套:谈李白必说“浪漫主义”,谈杜甫就说“现实主义”。”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曹顺庆曾经亲眼见识过一场关于激励的争论。那是一场围绕白居易诗歌风格的讨论,有的人坚持白居易是浪漫主义,例举《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多么有感情多么浪漫!有的人又认为他是现实主义,例举《卖炭翁》,多有现实关照的情怀啊!“双方争论不休,后面吵到吃饭都不做一桌了。”曹顺庆笑道,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就是对西方文艺理论不恰当地套用。“我们古人评价李白惯用’飘逸’,评价杜甫惯用’沉郁’,这就很好嘛,何必一定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在《文心雕龙》中有“风骨”一篇,所讨论的问题,大约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相似。许多学者大书特书,讨论“风骨”,有说“风”是形式,“骨”是内容,又有完全相反的说法,又有人认为,风骨既是形式又是内容。久久争论不下。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TASGfTICa

曹顺庆编、著作品

这让曹顺庆觉得啼笑皆非,“只要翻开《文心雕龙·风骨》,细读文本就知道,刘勰已经将’风骨‘解释得很清楚,不仅列举了野鸡、老鹰、凤凰三种比喻,还直接提到了潘勖和司马相如的文章就属于风骨。然而却有不少学者写文章批驳刘勰的观点,认为司马相如历来是堆砌辞藻的典型文人,其作品没有风骨。我就在想,难道我们不相信《文心雕龙》原作者刘勰自己表达的意思,反而要相信后人读《文心雕龙》后自己解读出来的二手意思?”

曹顺庆遇到一些这样的学者,“传统根基也挺好,就是在错误的方向上消耗了一生的学术生涯,简直是浪费生命。非常可惜。要减少这种学术界的滑稽现象,答案也很简单:“回到传统,溯本求源。回到河流的源头吧。”不要说你“没时间”。“其实你不是没时间,而是你观念上没重视。凡事只要重视,就有时间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堂·师说|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②:杜绝“伪创新”,与钱钟书相识于一段学术“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