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仪陇:红色基因铺就“光明”之路
仪陇,是一片凝聚着英雄情结的土地。这里即便历史的烟尘已经消散,也能够看到那些共和国元勋们为追求光明时冲锋陷阵的豪迈。20世纪30年代,五千七百多名南充儿女无反顾地融入赤色苏维埃创建与万里长征的滚滚铁流之中。而留在家乡的人民,更是心怀革命火种,用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满腔澎湃的英雄血呼唤着南充洒满朝霞的黎明。
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仪陇用红色经典、红色精神铸造出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独有的灵魂。国网仪陇县供电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秉承英雄主义的信念牵线挂灯的历史。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8d6910e63ea46c9b34c950985bc197b
红色感召下的电力发展路
20世纪30年代,五千七百多名仪陇儿女怀揣救民族危亡于水火的大德,义无反顾地融入赤色、苏维埃创建与万里长征的滚滚洪流之中。
时间定格在1951年,中国正值百废待兴,是年2月,在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中,时任川北行署主任的胡耀邦来到仪陇县视察工作,见仪陇县城(现在的金城镇)没有电厂,便向时任中共仪陇县委书记周慎说:"搞个电灯照一照。"随即,仪陇县委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决定在潘家桥头建立一座火电厂,成立"仪陇县人民电厂筹备委员会";随之,仪陇全县人民欣喜若狂,积极响应。刚刚站起来的仪陇人民,还来不及抖落战争的尘埃,全县人民又带衣缩食,仪陇县人民政府拨付大米十万斤,作为建厂和购置设备的费用。
是年3月,仪陇县人民电厂在潘家桥头破土动工修建厂房。建设过程中,胡耀邦多次询问建设情况,川北行署给予大力支持。12月,仪陇县人民电厂竣工,并立石碑一座,题为"仪陇县新工业建设第一基石"。
1952年1月,仪陇县人民电厂成立。一台容量35千瓦火电机组投运,正式向县城机关和居民供电照明。从此,仪陇县有了第一盏电灯。
上世纪五十年代,整个仪陇县由于电力发展滞后和苍白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几乎整个仪陇县城、乡完全处于柴油发电的原始落后状态,严重缺电的局面一拖就是30年。直到1986年,国家电网成功引入仪陇。当年110千伏营仪输变电工程投运。1987年5月,位于仪陇县马鞍镇35千伏马鞍变电站建成投运,仪陇县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
营仪输变电工程和马鞍变电站投运后,仪陇县停电时间明显减少。两项工程共计16000千伏安的主变容量是当时全县所有火电厂、水电厂总容量的2倍多。国家电网投入大笔资金完成的两项建设为仪陇解决了大问题。随后,仪陇电力被南充电力代管到省公司控股,再到现在的省公司分公司,仪陇电力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58e8e73652714c9b8d999a5af7d59184
依托红色优势建设地方电网
仪陇县走出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和"普通一兵"张思德,被誉为"两德"故里。
1982年8月1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落成开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就在这个时期,几乎整个仪陇县城、乡完全处于柴油发电的原始落后状态。1986年国家电网引入仪陇县,110千伏复兴变电站投运后,给当地电力发展带来了复苏。
1987年5月,依托马鞍朱德故居纪念馆优势,南充电力在仪陇县开建第二座变电站——35千伏马鞍变电站。当时用电很紧缺,马鞍镇只有一座10千伏开关站,东起燎原水电站、西连金城火电站,为马鞍、金城两镇供电。"那个时候,我们4个人带领工人坪场地、筑地基、垒堡坎,没有挖掘机,就靠人工搬运石头和土方;晚上没有电,大家就点上蜡烛挑运土方和石头。"仪陇县供电公司员工吴强说。那时的吴强只有22岁,刚参加工作就被派往马鞍参与变电站建设。
1989年,距朱德故居纪念馆五公里的35千伏马鞍变电站投运。随后又建成了复仪(复兴到仪陇)、复马(复兴至马鞍)、仪马(仪陇至马鞍)三条35千伏线路为骨架的小三角环形供电网络,辐射到仪陇县各区、乡所在地并建成配套的35千伏变电站。
2004年8月,时任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关怀下,朱德故居纪念馆改扩建,五十二点五平方千米景区的原生态布局,使之成为"中国十大精品纪念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红色教育、红色旅游随之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仪陇县人民用电热情高涨。
2005年12月,仪陇电力由四川省电力公司控股。随后的西部农网完善、"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升级等建设接踵而至,让仪陇电力发展进入历史性崭新阶段。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bd03c85dc994bd4937bafbf8b87b6fa
红色精神孕育"善小大爱"
1944年9月4日,陕西安塞县一座炭窑在雨中垮塌,舍己救人而不幸牺牲的张思德感动了毛泽东及全体共产党人。从此,为民宗旨统率全党,思德精神光耀千秋。
对于"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这样影响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南充人民自然是无从知晓的。此起彼伏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热潮一眨眼就到了60年代,中国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老三篇"热潮迭起,这时的仪陇人才如梦初醒:"张思德是我们老乡!"随后,前来学习、瞻仰张思德旧居的摩肩接踵。1971年,张思德纪念馆在仪陇县城(现金城镇)落成,与朱德故居纪念馆形成鼎足之势,成为人们接受红色教育的基地。
2007年5月,国网四川电力南充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
自建队以来,南充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秉承"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精神,足迹遍布南充三区五县一市,先后开展为民服务活动20余万次,致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电网建设、重大保电,奋勇投入救灾抢险,开展公益爱心服务行动,架起了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值得一提的是,当"5.12"那阵天倾地陷的摇摆掠过蜀中大地,5月13日,由十余人组成的张思德党员服务队急驰三百公里,赶赴绵阳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期间,他们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备用调度中心的筹建,并顺利通过了省电力公司的验收。
当脱贫攻坚战打响之际,南充张思德党员服务队勇做"乡村振兴、电力先行"排头兵,联合省公司内其他三支共产党员服务队,紧急弛援巴州区易地扶贫搬迁电力迁改,经过四天连续奋战,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南充张思德党员服务队把服务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头,在群众用电有困难和最需要的时候,一个电话,服务队会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保障群众用好电。群众赞扬他们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是真诚服务的"电保姆"。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8f95249c4f86493488393a357378b838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张思德精神就像火炬一样一直传递着,正在川北城乡蔚然成风乃至星火燎原,辐射神州大地。2017年,由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南充市委、政府主导发起成立南充张思德服务联盟,全市17个部门和单位参加,使弘扬和践行张思德精神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姿势不断扩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