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仪陇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历程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00323baf4e140e7bdb55e81174c449e(散文) 作者:胡笳(重庆市南岸区教师)
作者:胡绍阳(中国乡村作家)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076405ebfd143cf938bb142d55ec895
仪陇是川东北百万人口大县。勤劳朴实的仪陇人民具有得天独厚的蚕茧丝绸生产技术。据仪陇县志记载,清末民初仪陇县农村养蚕缫丝就已蔚然成风,其生丝多由本地土法缫成,外销顺庆府(南充市)。当时,仪陇全县年产蚕茧1—2万公斤,其生丝为黄色茧丝。旧时,仪陇有句谚语:“家有良田万顷,不如黄丝白蜡”。说的就是副业生产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致富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仪陇县特别重视栽桑养蚕技术,产量不高的草桑基本嫁接成了扶桑,不仅提高了桑树的产叶量,也大大提高了蚕农的积极性。1953年,阆中市茧站看好仪陇蚕桑生产,在观紫镇建立收购站。随后,仪陇县也在马鞍、立山等地纷纷建站,一共建立了22个国营茧站。随着蚕农养蚕积极性提高,县委、县政府对养蚕售茧实行奖售政策,每收购100公斤蚕茧奖售化肥
80公斤,粮食20公斤,茧蛹5公斤。如果在计划指标外每超产
100公斤蚕茧奖售粮食30公斤、棉布6.66米、煤油4公斤。
1973年起,县委、县政府决定每收购1公斤蚕茧奖售1公斤化肥。1978年,随着仪陇蚕桑生产的发展,仪陇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丝绸厂(二道丝绸厂),仪陇蚕农再也不愁蚕茧的销路,农民养蚕积极性大大提高。1980年,仪陇全县创下年收茧子199.28万公斤的新纪录。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仪陇农村就把栽桑养蚕作为一项农村中心工作来抓。在每个生产队都建有一个蚕房,栽桑养蚕业成为农业社最重要副业之一。蚕农靠养蚕挣工分,挣到工分才能分到粮食。蚕竿、蚕簸、蚕架、蚕笼、蚕网、蚕纸,消毒石灰都是生产队统一定制,由专人负责管理。养蚕既是一门技术活儿,也是十分辛苦的农活。蚕特别贪食,每天要喂4次桑叶,采集的桑叶必须干干净净,每天天刚麻麻亮就得去喂食,半夜要去添食。生产队所选的养蚕能手,基本上是手脚麻利的农村妇女。在捡老蚕的时候,蚕农们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酒,还要往桑叶上面喷洒一点。笔者曾认为这是给蚕消毒,减少蚕病,增加结茧率。后来听老人们说,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蚕农们认为蚕就是蚕神爷,就是衣食父母。蚕的一生太短暂,春蚕到死丝方尽,留下温暖在人间,所以要敬蚕神。多年来,在农民心中一直认为养猪不如养蚕,养蚕时间短见效快。“勤养猪,懒养蚕,48天见现钱”,这句谚语就是对养蚕好处的精辟总结。1989年,仪陇县委书记李阶生特别重视农业兴县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在仪陇农村到处可见:“要得富,栽桑树”。成片的农田、山坡地变成了茂密桑园,成为随处可见的一道亮丽风景。农民也告别了生产队统一养蚕的蚕房,干起了单家独户养蚕农活,基本上每户都有一间养蚕室。每到卖茧季节,乡镇茧站热闹非凡。茧农排起一条条长龙,一担担茧子洁白如雪。蚕农们怀揣着鼓胀的人民币,喜悦心情如沐春风。在那个年代里,养蚕业成为仪陇老百姓家庭中的重要收入,许多养蚕专业户,一年就可卖茧子上万元。许多养蚕专业户盖起了楼房、增添了现代化的家电设备,过上了做梦也没想到的好日子。家家种桑养蚕,农民致富增收,仪陇蚕桑业的发展也曾创造过辉煌。仪陇历来具有桑、蚕、种、茧、丝、绸一条龙经营的产业基础,争取到国家实施“东桑西移”万亩蚕桑基地建设项目,从江苏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了苏隆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观紫、保平、柴井等7个乡镇新建桑园10056亩。1993年,全县发蚕种11.6万张,产茧达250万公斤,蚕农茧收入3000多万元,行业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税利1000万元,蚕桑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兴县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由于受到市场疲软和体制障碍等方面的影响,仪陇县蚕桑业发展逐渐萎缩,农民毁桑种粮,大片大片的桑园被夷为农田,十分令人痛心。在仪陇县农村中,很难看到家家种桑户户养蚕的盛况,许多农民连自家田埂上的桑树都挖掉了。打工潮和城镇化进程使栽桑养蚕成了记忆。2015年,春风化雨凯歌嘹亮,仪陇县吹响了脱贫攻坚“要得富栽桑树”的战斗口号,仪陇的“蚕茧丝绸”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蚕桑事业蓬勃生机,形势喜人,超越了昨日的辉煌。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597dea7845c47bf89aae8e2d16659f9
图为:上个世纪70年代农村妇女养蚕挣工分。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b2f1a760d9741b9b6a26b5b6ff9edea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一家一户单干养蚕。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4642cea48e97456a83d4c9c0c9c76653
图为:仪陇县新时代小蚕共育中心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fc84b5679ba412f9913ad77bf825aa2
图为:仪陇县铜鼓乡九龙山村蚕桑养殖基地。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67d1f5969504e508dee91f1fde57e00
图为:铜鼓乡九龙山村蚕桑养殖基地。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28f9bc9439c4d99b7001a801cd2e667
图为:土门镇文昌社区、铜鼓乡李家寨村万亩蚕桑示范园。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c2d204892a046818c71151345e077e2
图为:仪陇县土门镇,铜鼓乡高标准核心示范一景。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5af85a0a7674bfca80f9b5f97388568
图为:乡村振兴---仪陇县土门镇、铜鼓乡蚕桑产业园四川省省级3A观光农业示范基地(观景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喜今朝发展潮头看仪陇。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持续升温,仪陇县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迅猛 ,仪陇县以培育省级蚕桑农业园区为乡村振兴为重点战略来抓,该县已在土门镇、铜鼓乡建立高标准种养循环区3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2万亩),辐射大寅、三河等乡镇有机蚕桑2万亩,新政、柴井建立农旅融合区2万亩。园区共拥有香港利达丰集团旗下的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奥特丝、语山农业3家龙头企业。在经营模式上,企业流转土地统一建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设备,以50亩起租,返租倒包给新型经营主体或家庭农场主、职业农民等管桑养蚕。桑园、设施设备所有权是企业的,业主只有经营使用权,能够确保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而不出现挖桑毁桑的现象。
如今仪陇县已经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后,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党中央乡村振兴的政策惠民下,仪陇帅乡故里的蚕桑生产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胡绍阳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aa6882ea4744d04934c64219d6e2797
作者简介:胡绍阳,男,现年56岁,系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汪家坝村第一书记,大专文化,仪陇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仪陇县土门中心卫生院支部委员、门诊部主任,国家执业医师。曾多次在《中国国防时报》、《中国交通报》、《中国中医药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南充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朱德与恩师刘寿川、大脚太婆喜唱红军谣”等400余篇文章。并于2020年5月17日在《今日头条》发表“记仪陇县土门镇汪家坝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绍阳在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中国乡村作家,江山文学网特约作者。荣获
2020年度《晚霞报》我的家风我的家“一家四代8个兵”比赛“三等奖”。
地址:四川省仪陇县土门中心卫生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