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做敢拼 发表于 2021-4-11 21:52:47

朱老总的母亲晚年时,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为何没能如愿

1944年2月15日,在四川仪陇县马鞍镇大湾村,一位老太太安静离世,连村里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钟,平时大家都叫她钟氏,或钟太夫人。
但是,两个月后,延安却为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人悉数出席,朱老总还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回忆我的母亲》。
没错,这位钟太夫人,就是朱老总的母亲。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9081aff1e9a4312955bad4c46edbc1a

钟太夫人1860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周家河钟家湾,他们家原本不是当地人,之前以四处卖艺为生,直到钟夫人的父亲这一辈,才在钟家湾定居下来。
1877年,经人介绍,17岁的钟氏与马鞍镇大湾村的朱世林成亲,结为夫妻。朱世林,就是朱德的父亲,那年还只有16岁。
在朱德的记忆里,母亲整天忙碌于家务和田里的庄稼,还要养蚕、纺棉花、种菜、喂猪,一刻也闲不住。
钟氏性格和蔼,为人宽厚,从不与人发生冲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本身不富裕的条件下,她还多次接济贫苦的亲戚,施舍沿途讨饭的乞丐。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朱德。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d86324cfee34bb08bc61c90cfd729b0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朱德从小就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以至于后来成为红军总司令后,朱老总去帮农民种地,农民还惊讶他是个庄稼“老把式”。
钟氏深知,作为庄稼人,不读书就永远不能出人头地,于是就力主送朱德上学,而朱德也非常争气,一路考上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了革命生涯。
朱德当上滇军旅长后,特地把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都接到泸州,以尽孝心。
不过,父母吃苦惯了,现在享起福来却有点不适应了,一年后,他们就跟朱德提出了回老家的要求。
朱德也知道父母的心思,就没有再劝,给了他们一些财物,派人送他们回去。
临行前,母亲拉着朱德的手说:“咱们朱家的苦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你可真争气,现在你做了旅长,做事可要斟酌些,不用牵挂你爹和我,我们好得很。”
那一年,是1920年,朱德肯定想不到,这次竟是跟父亲的永别,也是跟母亲的最后一面。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8d89bf009284f789a44e0120b0f7bc0

父亲朱世林在回家的路上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钟氏强忍着悲痛扶柩而回,将朱世林葬在了钟家湾。
此时的朱德正在云南忙于讨伐军阀唐继尧的战争,当得知父亲病故后,当场痛哭。为了弥补自己多年在外,未在父亲身前尽孝的愧疚,朱德又向家中送去了一笔钱,用来修缮父亲的坟茔。
此后,朱老总为了中国革命,征战大江南北,驰骋沙场,而母亲一直生活在老家,靠着一点土地过活。
1937年,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当时正在山西抗日前线的朱德,很牵挂母亲,就想寄回去一点钱。但是,朱老总一生清贫,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只好向当年的好友,正在泸州经营药店的戴与龄,寄去了一封“借款信”。
在信中,朱老总希望戴与龄能借给自己200块钱,给家里的两位母亲(生母钟氏、养母刘氏)送去,帮助她们度过灾年。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c8b4b88a9d9455d96e561ace98252f1

戴与龄接到信后,向朱家寄去了200块钱,钟夫人接到这些钱后,非常感激,并回信说一定会如数归还。
戴与龄后来回忆说:“钟夫人虽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身上的品质却令我非常感动,代珍兄能有这样的母亲,真是他人生的幸事。”
从1937年到1944年这7年间,朱老总只往家里寄了几百块钱和一些照片,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物品。尽管钱不多,而且除了照片再没其他东西,但钟夫人仍然非常高兴,对家里人说:“代珍能活着,我就很高兴了,现在又在带兵打日寇,我更高兴,我不求他能为我做什么,只要好好打日寇,就当是孝敬我了。”
在1943年,朱老总收到了两封家信,一封是侄子寄来的,一封是外甥寄来的,信中均提到说,祖母大人年事已高,身体和饮食一日不如一日,但依旧放不下手里的活,更希望能与朱德见上一面。
朱老总看过信后,心中五味杂陈,离家二十余载,未曾好好侍奉过母亲,现在又忙于打仗,根本没时间回去,心里非常愧疚。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1189671bb41436998f617aa0769a84c

1944年2月15日,钟太夫人还是跟往常一样,在灶台上忙碌着一家人的午饭,突然,她晕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等到被儿孙们发现时,已经没有了呼吸,享年84岁。
家人说,钟太夫人走得很安详,就如同睡着了一般。
钟太夫人离世的消息传到延安后,一向沉稳的朱老总当场痛哭。那一刻,他不再是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八路军总司令,而是一位对母亲怀有深深的爱,也怀有深深的愧疚的儿子。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朱老总蓄起了胡子,写下了一篇催人泪下的《回忆我的母亲》。
1944年4月10日,经毛主席提议,钟太夫人的追悼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隆重举行,各界人士出席者多达1000多人,也是我党唯一一次为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摆放着无数挽联,其中毛主席的挽联写道:“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总理的挽联是这样写的:“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葆好家风。”
谢觉哉的挽联则写道:“红星入怀,盖世功名光子余;白云在望,漫天暗怛陨慈辉。”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025f7e6605640469a8380774ad160db

钟太夫人,这位平凡而普通的女子,用她坚强的身躯,为孩子们顶起了一片天,更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一个朱老总,再多的赞誉,她都当得起。
朱老总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22年后,1966年,一位意大利记者采访朱老总时,问他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老总沉默片刻,回答说:“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好好侍奉我的母亲,没能在她临走之前,给她端一碗水喝。”
“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此!
(参考资料:《朱德传》《朱德与母亲》《我的父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老总的母亲晚年时,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为何没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