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入川 四川胡姓人口猛增
蓬溪县文井胡氏族谱。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透露,在如今全国各省份的胡姓人口中,四川胡姓人口排名第三。按该书披露的全国胡姓总人口1550万计算,四川胡姓人口接近120万,排在四川各大姓氏人口的第15位。
壹
蓬溪县文井胡氏:康熙后期从湖北入川
如今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的胡氏家族,始迁祖叫胡大国,在康熙后期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教子村入川。
这支胡氏源于华林胡氏。元末战乱,华林胡氏的一支从江西迁到麻城县孝感乡。下传10多代后,传到了胡其祥。胡其祥有胡大国、胡大鹏、胡大宗、胡大海4个儿子。在湖广填四川移民中,胡大国一家迁到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今文井镇百恒村5社、6社)。
胡大国有胡应秩、胡应穗、胡应秋3个儿子,胡应秩的后裔聚居在今蓬溪县罗戈乡石牛村3社;胡应穗、胡应秋的后裔分别聚居在今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5社、6社。
胡大国被文井胡氏奉为入川始祖,安葬在文井场云台观八宝山,坟墓至今仍在。文井胡氏如今已经传到15代,子孙繁盛,瓜瓞绵延,人口达1500多人,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胡大海一家迁到今南充市顺庆区的莲花池,后裔大多聚居在顺庆区华风镇胡家大院和胡家沟等地,人口有1000多人。
蓬溪县常乐镇的一支胡氏家族,始迁祖胡奇遇,原籍荆州松滋县(今湖北松滋市)乐安村,顺治年间迁居到蓬溪县常乐镇观子山。
蓬溪另一支胡姓,始祖胡斌,在宋朝时住在江西吉安,据传因受岳飞遇难牵连而迁往湖南长沙,后又迁往永州府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最后落籍在零陵县丰乐乡、龙岗桥、大夫庙、冷水滩。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胡斌的第21世孙胡声悦,跟随兄长胡声弟,从零陵县丰乐乡顺则里龙岗桥冷水滩大夫庙,迁到潼川府蓬溪县鹤鸣乡(今四川蓬溪县鸣凤镇)。
遂宁境内还有一支如今后裔达14000多人的胡氏家族,被称为元道系胡氏。胡元道祖籍在江西瑞州高安县三十三都六头堡阵上阵下,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他的父辈迁到湖南宝庆府新宁县第八都小溪村石塘坊。
胡元道有胡孟虎、胡孟聪、胡孟秀、胡孟缘4个儿子,他们都有部分后人在康熙年间迁入四川,被称为元道系四大干。
贰
泸州的数支胡氏 大多从湖南广东而来
泸州纳溪区芦延乡范家坝胡氏,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先祖先迁到永州府零陵县,又从零陵县福田乡福田里迁入四川岳池县。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范家坝胡氏先祖胡泰的妻子张氏,带着儿子胡顺榜、胡顺祥,又从岳池县迁到纳溪芦延乡一甲范家坝。
泸州纳溪区合面镇林家嘴胡氏入川始祖叫胡顺玉。康熙八年(1669年),胡顺玉带着儿子胡忠宏,从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迁到岳池县余家场(今普安镇)马栏沟沟底寺。
雍正六年(1728年),胡忠宏带着儿子胡良京、胡良辅,从岳池迁到纳溪芦延乡三甲林家嘴。
叙永县江门镇龙川漕青杠嘴胡氏家族入川一世祖胡忠咸,原籍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澹基里五甲刘郎堰。雍正四年(1727年),胡忠咸带着妻子与儿子一起入川。
最初,他们落脚在荣昌县,结果家里遭遇一场大火,从老家带来的族谱之类的东西全被烧毁。此后,一家老小又辗转流离,奔波数年,最终在叙永县忠义里八甲江门峡对岸的龙川槽住下来。
一家人节衣缩食,奋力打拼。乾隆中叶,开始在今叙永县江门镇永胜村7社青杠嘴购置田产,繁衍至今。
今泸县喻寺镇、太伏镇有3支胡姓人,其先祖都是从广东同一支派迁来的。
元朝时,住在汀州永定县(今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忠坑村的胡有通,曾任福建盐运使,迁徙到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揭阳市)蓝田都。胡有通有11个儿子,后裔散布在今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范围较广。胡有通成为这一大支派胡氏的肇基始祖。
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月初八,胡有通的第13世孙、住在惠州府长乐县(今广东五华县)的胡建章,迁到泸州衣锦乡喻家寺(今泸县喻寺镇)。
胡有通的第15世孙胡京兰,在乾隆年间从长乐县迁到泸州凤仪乡(今泸县太伏镇);胡有通另一个第15世孙胡资良,也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从长乐县迁到凤仪乡五通场。
叁
渠县多支胡氏
曾经联宗联谱修建祠堂
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填湖广”移民中,吉安府泰和县鹅公大丘人胡千五郎,又名烟武郎,迁到衡州府桂阳县(今湖南桂阳县)。嘉靖年间,胡千五郎的后裔迁到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胡千五郎的后裔胡太禅、胡世用、胡世照、胡世勉迁徙入川,落业在今渠县中滩镇。此后,他们分为3个支系,向周边地区扩散繁衍。
胡太禅一支后裔如今主要分布在渠县中滩桥、军营坝、独树坪、猿猴岩、罗家园;胡世用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广安市广安区大岩口、大有场、太平观;胡世照、胡世勉的后裔分布在蓬安县大木桥、千佛沟、拖木沟等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广安花桥镇族人胡恩应的倡导下,广安、蓬安、渠县的胡姓人代表在渠县中滩胡氏宗祠联宗联谱,并在花桥镇天一门修建了胡家祠堂。
渠县宝城镇马头村大坟山的一支胡姓,始迁祖胡国祥在明末清初从今湖北红安县城关镇一带迁入。如今,这支胡姓主要聚居在渠县宝城、拱市和射洪县等乡镇。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麻城县孝感乡的胡禄移居到今渠县金竹乡胡家沟。胡禄娶妻立家后,生有3个儿子,每个儿子各自住在一个沟里,所以被叫作胡家三沟。
蓬安县罗家镇胡家垭口胡氏支族的先祖,在康熙年间入川,住在渠县青龙乡葛麻山。
肆
南部县胡家沟胡氏 “打锅为记”插占土地
南部县碾盘乡胡家沟的胡氏家族,对入川始祖胡应德的入川经历有一些传说。
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麻城县孝感乡的胡应德夫妇带着一儿一女与其他6家人来到南部县插占落业。
南部县官府指定了7个居住地,由这7家人自行商议如何插占。7家人买了一口铁锅,来到红岩子河坝中(今南部县南隆镇蔬菜社地),把7家家长的姓名分别写在锅里的各个方位。
然后,大家把铁锅抛在空中旋转,铁锅落地定下来,根据姓名所指的方位,确定了各家插占的去向。大家把铁锅按名字分别打碎为7块,每家拿一块,叫作“打锅为记”。
胡应德的名字朝着胡家沟的方向,一家人来到胡家沟住下来。这条沟原来的名字因为当地已无土著人而不知其名,胡应德一家住下来后,大家才叫胡家沟。
胡应德去世后,他的妻子何氏回到湖北老家,原因不详。
胡应德的女儿嫁给今南部县谢河乡武圣宫村的刘子纯。因胡家土地太多,刘子纯到胡家沟落户,更名胡美珍,成为胡氏家族的入川二世祖。
胡美珍与胡氏生有胡君锡、胡臣锡、胡文锡、胡延锡、胡贵锡、胡久锡6个儿子。胡久锡倒插门到女家落户,住在南部县渡门乡金寺坝,他的部分后裔后来迁回胡家沟。
仪陇县檬垭乡猫儿山胡氏家族,先祖从吉安府泰和县庆公里牛头坝先迁到湖南衡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入川始祖胡顺迁到仪陇县。
营山县天池寨黄家硐胡氏家族,入川始祖胡绍莲本是湖南衡阳府石机桥人,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一月二十五日与妻子王氏,带领4个儿子、3个女儿入川。
伍
川西多个胡氏家族 先祖来自闽赣湘等地
乾隆六年(1741年),住在汀州府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县)城西朱紫坊的胡志深(字宏似)与二弟胡志渊(字容似)一起,迁居到成都府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
据《西蜀胡氏源流谱引》记载,这支胡姓人的先祖在唐昭宗乾宁年间考中进士,到江西做官,因战乱而辞官隐居在今宁都县。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这支胡氏迁到汀州宁化县(今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熙宁八年(1075年)又迁到长汀县白石乡,元丰六年(1083年)在长汀县城西朱紫坊修建房屋定居下来。
胡志深、胡志渊迁到郫县4年后,四弟胡志沄(字升似)也从老家来到郫县。兄弟3人齐心协力,勤俭起家,20多年后田产上百亩,子子孙孙繁衍至今。
崇州市街子古镇的一支胡姓,入川始祖胡邦伦、胡邦彩在明末清初时,从吉安府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尹益都下市街积善坊入川。
胡邦伦后来迁到县城正西街,后裔主要分布在鹿子龙门子、黑漆龙门子、奉政第龙门子等地,如今散居在崇州、成都、绵阳、遂宁、泸州、长宁、青神和北京、遵义、西安、南京等地。
从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今湖南衡南县祚市镇虎岭村人胡甲翵、胡甲鷁、胡甲鹤、胡甲雁、胡甲鼎、胡甲茂、胡甲葵等人陆续入川,落业在中江县下村十一乡四大龙里石梯沟、白果乡鲁家沟等地。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宝庆府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县)永丰二都和尚桥人胡国富入川,落业在中江县上村猴儿场一碗水(今中江县富兴镇银宝村境内)。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赤壁市)吉阳乡白驹堡李家垅人胡思铠一家与伯叔10多人入川,落业在中江县潼堰石桥沟(今中江县通济镇六松村境内)定居,后来购置田产上千亩,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井研县城北街的胡姓家族,康熙年间,始迁祖胡运正因为经商,从庐陵县儒林乡十三都石塘街迁到井研县城的北街。胡运正与妻子黄氏生有4个儿子,大儿子胡学曾、二儿子胡学贤从北街迁到西乡黄连桥,三儿子胡学惠住守祖居,四儿子胡学周徙居到乾谷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