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抱团发展“撂荒地”变“聚宝盆”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SXudfEF6DJvNBR党员干部查看秧苗情况
5月8日,阆中市龙泉镇构溪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兵来到该村二组集体农庄安排收割工作,一望无垠的油菜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在旁边的秧苗田里,绿油油的秧苗挺拔向上,等油菜收割以后,这些旱地马上变成水田,秧苗将被栽植到田里。
谁能想到以前的200多亩撂荒地,如今成为山村老百姓的“粮仓”和“聚宝盆”,说起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村干部和村民们激动不已。
1创新方式盘活撂荒地
“以前的这些田地都是高产田,养活了村里几百人,后来大量劳动力外出,这些良田就被荒废,杂草丛生。”82岁的老村支书陈定容告诉记者。
龙泉镇构溪社区距离阆中市70多公里,户籍人口2860人,但在乡村生活的只有不到500人,其中,党员60人,在家的党员24人,劳动力缺失导致土地大量撂荒。看到庄稼地长出杂草,大家心里都很着急。
面对土地撂荒的现状,袁兵通过班子调研、与党员和群众座谈,决定探索试点,利用“党小组+集体经济”的路子来解决这一矛盾和难题,社区党支部整合相关资源,组建集体农庄,利用撂荒土地组织集体生产、发展集体经济,形成了集体农庄运行模式。
通过召开在家群众院坝会,给大家算好经济账、社会账、发展账,动员群众将撂荒土地流转出来,动员群众到集体农庄劳动;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第一年开荒免费,第二年每亩按照旱地和水田补贴100至200元,土地政策性补贴不变,同时还规定如果村民自己回家种植,随时可以返还,但是必须签订协议,确保不再次撂荒,如果接管后不愿意种植,可以再次委托合作社代管代种,这样灵活的政策,得到全体村民的拥护。
2轮作种植撂荒地迎丰收
“去年开始试点以后,我们就出动劳动力排杂和土地整形。”袁兵介绍,200余亩的撂荒地经过清障平整,实行两季轮作,夏收油菜、秋收鱼和粮。
“根据财务算账分析,我们去年开荒投入的机器设备和人力成本7万多元,今年油菜、稻鱼收入预计达20万元,扣去人工、种苗、机械等投入,预计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4万元。”袁兵说,明年将鼓励村干部和党员采取购买机械设备入股,成立农机服务队,跨区域作业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龙泉镇党委书记李瑜介绍,构溪社区开展的党小组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不但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联动增长,实现了党风、社风和民风同步改善。
“通过集体农庄的集体劳动形式,将留守群众再次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杨大荣等30名外出务工户也纷纷主动要求将自己的承包地流转给集体农庄,并在返乡期间主动要求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袁兵说。
阆中记者站张晓东何成阳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