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一直在现场,非遗人一直在行动
6月24日下午,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会2021年第一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四川省非遗协会常务理事代表、非遗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论述、《“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对协会2020年度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审议修订了相关章程、报告及管理办法。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VWtIxfDIi
会议现场 王雪娟 摄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的一年,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会员单位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各地各单位纷纷以实际行动表达和发挥了四川非遗人的非遗情怀和特殊作用。其中,副会长单位五粮液集团、泸州老窖集团分别先后捐赠了9200万元、2000万元医用防护装备和现金,水井坊向武汉慈善总会捐赠900万元;绵阳、广元、泸州、资中、南充南部等会员单位利用传统文化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记录、讴歌防控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彰显非遗当代价值。过去的一年,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为四川主战场决胜脱贫攻坚尽心助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勇担重任,在四川非遗年度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骨干作用和专家指导把关作用。据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政军介绍,去年平武8.17特大洪灾后,协会完成了站位高,可资鉴,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灾损评估与灾后重建报告。此后,积极发挥协会专家团队优势,全年共支持、指导、参与市州(区县)培训讲座20余次,助力四川省非遗队伍保护传承理论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协会还参与到非遗项目的评估把关工作,以及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的评审验收和天府旅游名县评估等工作中。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非遗协会会长郑晓幸提交的《关于加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建议》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四川省非遗协会专家们勇于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一系列先导性的观念。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VWtIxeuG7
会议现场 王雪娟 摄
“四川非遗一直在现场,一直在行动,在政府、非遗项目、市场和企业间,发挥着有效的桥梁作用、有力的组织作用和高效的智库作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高度评价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近年来的工作。他表示,《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全国非遗保护呈现良好态势,回顾过去的十年,四川的非遗工作者、传承人、从业者,谱写了新时代非遗保护的华章,取得了清晰可见的重大成就。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四川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冲刺之年。对于这一重大历史命题,未来五年如何把握,四川非遗应作出独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非遗要牢牢把握“民族的根与魂”这一地位和作用,非遗人要高扬时代担当的旗帜,为新时代四川的非遗保护做出更大贡献,书写精彩的四川非遗保护华美篇章。
刚刚公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提出了六大任务。在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合理合法利用非遗资源,形成有利于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对此,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认为,四川非遗保护工作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年来,非遗一直在现场,非遗人一直在行动。四川非遗人始终在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为非遗保护传承辛勤工作。他说,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渗透着根与脉的文化基因。今年是《非遗法》颁布十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回望,回顾四川非遗保护和协会发展的历程,更应当认清在这个时代非遗人应当扮演的角色,作为保护者和参与者,要认真梳理、坚守和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复兴,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力量。
据了解,下一步,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将积极主动协助、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做好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协会“川酒、川菜、川茶,非遗数字化和职业教育”等专委会筹建工作,并将于8月召开传统医药专委会成立大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