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国香桃”铺就小康路
去年,一个村靠种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且这样的村还不止一个。在四川省西充县,覆盖古楼、太平等4个乡镇61个村的西充县香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建成产业基地10万余亩,年产香桃8.4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走进该园区,配套的标准化、规模化路网、田网、渠网,让人眼前一亮。“产业起步早、群众积极性高、大户带动作用强、支部引领效果明显……”众多参观者由衷赞叹。种养循环、产业融合发展也让该园区闻名遐迩。
眼下中熟品种上市,各路批发商、电商纷纷云集古楼镇赵家庙、过江楼等村,外地批发商晚来一步就收不到货。“我每天采1.2万多斤果子,一下树就抢完了。他们自请人工选果,每斤选果成本就七八分钱。”赵家庙香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先强说。
大户立潮头,带动村民抱团发展 赵家庙村的刘先强、过江楼村的高元斗,这两个能人在西充非常有名。两人都是返乡创业者,都是2008年回乡种桃子;两人都勤奋好学,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如今,他们都是带动村民抱团种桃致富的领头人。村民一提起他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高元斗原在南充做医疗器械生意,2008年见家乡桃子卖不出去并有砍树转产的倾向,毅然回乡种桃。“我发现,当时农民种的桃虽然好吃,但个头小还有麻斑,卖相差,于是我请教别的种桃高手,又买了很多书来看,还参加了一些技术培训,最终找到窍门。”高元斗说,他流转村民的桃园,通过修枝、整形、换品种,结出的桃比村民的两倍还大。
村民见高元斗闯出了一条新路,便纷纷学习。如今,高元斗带领一些村民种植有机桃,300余亩有机桃每斤能卖到10元,一亩产值高达4万元!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
刘先强常说:“要站在行业的前头,不能与普通农户抢市场。”如今,刘先强牵头成立的赵家庙香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尽管处于丰产期,平均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但他已经意识到了危机。“自去年起,我就改良了100亩,占总面积的20%。这100亩种的是秦王桃,果大、耐储藏和运输,外地商贩很喜欢。”刘先强说,目前古楼镇有一半老品种需要更新。
之所以要更新,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重新整理土地、施有机肥,重新栽植新苗,且按照今后机械化操作要求来布局,有利于节约成本、抢占市场先机。“每年改100亩,5年可改完。尽管暂时有阵痛,但长远来看是有利的。”刘先强说。
刘先强自己经营的只有200亩,其余300亩是加入合作社的其他村民的,共五六十户。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物资、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产品,保证了大家都能赚钱。多年来,刘先强与村民构建了高度的互信。
支部当先锋,引领群众共同奔小康 “赵家庙村是西充香桃产业发源地、最早的母本园。”赵家庙村党支部书记冯勇说,20世纪80年代,他和村民侯祥仲利用自留地种了一两亩桃,卖到一两元钱一斤,由此把周围村民种桃致富的念头点燃了。由村党支部发动,2000年前后,全村种桃1000余亩。此后开始向外蔓延,并燃到过江楼村。
2002年,过江楼村召开党员群众大会,一致要求向赵家庙村学习。“当年,全村就栽了1000余亩,现在达到1300余亩。”过江楼村党支部书记严秀琼说,全村年产香桃350万斤,产值达1000多万元,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不管是赵家庙村还是过江楼村,除了一些大户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外,村里均成立了合作社。“我们村成立百兴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1000亩土地,其中700亩种香桃。”冯勇说。
冯勇自己种了15亩香桃。合作社另外30余户个个都是技术能手,除了种自家的桃,还常去外面进行技术指导,一个冬天就额外增收上万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
合作社还积极开展香桃全产业链开发。目前,已建起水产养殖和香桃深加工项目。“发展水产养殖目的是消化落地桃子,深加工项目目前建了酒厂。”冯勇说,水产养殖和香桃酒厂一年为村集体带来的收入就有100余万元。
政府给扶持,建园区促产业融合发展 春天来了,去哪里看桃花?若是在南充遇到这样的问题,人们通常会说:“去西充古楼。”西充桃花节已成一张响亮的名片,尤其是核心区古楼镇的桃花,更是10万亩桃花海洋中的惊涛骇浪。不少大户和村民开起农家乐,刘先强的“桃源人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三四万元纯收入。而赵家庙村共开办农家乐20余家,每年仅桃花节期间就净赚50余万元。
西充县政府为将香桃产业做大做强,早于2008年就成功注册了“充国香桃”商标,2011年部分基地的产品被认证为“中国有机产品”,2012年“充国香桃”被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3年,“充国香桃”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如今,这一公共地域性商标正享誉大江南北。
10万亩香桃现代农业产业园,构成了百公里香桃产业带,其中,近年来建成的中国·西充桃文化博览园,已打造成为乡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集中展示西充生态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成为以桃为媒的乡村旅游核心景点。
按照“三网”配套(田网、渠网、路网)、“三化”联动(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力”提升(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的要求,西充县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工程建设,建成产业环线大道100公里、生产便道86公里、排灌渠系395千米,整治山坪塘214口、蓄水池197口,使园区自流灌溉面达85%。
该县还出台香桃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对香桃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科技推广等重要环节进行专项扶持,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亿元,县本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5亿元用于香桃园区发展;发行乡村振兴示范带、高标准农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专项债券10.2亿元,其中投入香桃产业发展资金达1.5亿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