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 江登全的根雕人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u2lCOrG1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主要流传于陕北地区。它是以枯死的树干、树瘤、树根等自生形态、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在西充县有这样一位根雕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根雕艺术的创作,留下了许多佳作。在这个特殊的行当里,他利用纯熟的根雕技艺,向人们展示了何为“化腐朽为神奇”。他便是西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江登全。
二十余年·钻研根雕创作
日前,记者来到西充县江登全的家中,只见家里到处都摆满了他的根雕作品。记者跟随江登全来到他的工作间,“这是我2008年的作品《奋进》、这是作品《西游记》《笑口常开》……”江登全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作品《西游记》颜色艳丽,人物形象传神,细致到孙悟空金箍棒上的花纹、师徒四人衣服上的褶皱、人物的毛发都雕得惟妙惟肖。二十余年来,江登全用他对传统艺术的坚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根雕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末,江登全还在西充县印刷厂从事包装装潢设计工作,学习美术的他,闲暇之余,喜欢拿着小刀雕刻一些小的印章。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他的雕刻技艺逐渐娴熟,“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扎实的美术功底,还需要巧妙的构思。”江登全说,在印刷厂工作的日子里,让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正式从事根雕创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江登全有个朋友从外地回来,带回来一件根雕作品,江登全仔细观察了这件根雕。“那件根雕做工不是很精细,当时就觉得我自己也能做出来。”江登全说,相信在了解制作方法后,一定能做出比那件作品更优秀的东西来。从那时开始,江登全便开始潜心钻研根雕技艺,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钻研便是二十余年。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u2lC2Xyp
巧手慧心·体现自身价值
一直以来江登全没有师从任何一位老师,都是靠自学创作出一件件作品。“当初我说要做根雕,家人朋友都不支持。”江登全告诉记者,直到第一件作品制作完成,家人朋友才打消了顾虑,都说他有这方面的天赋。
这件作品江登全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啄着一条蛇,蛇又盘卷着乌龟,乌龟缩着脑袋以求自保。整个根雕栩栩如生,江登全将其取名为《搏》。
“根雕,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是以枯死的树干、树瘤、树根的自生形态、畸变形态为创作对象,通过构思、艺术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等艺术作品。根雕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看似简单实则工序繁琐复杂。”江登全说,完成一件根雕作品并不容易,首先要去选择材料,寻回来的枯死树干、树瘤、树根要进行去皮处理,然后用盐水或防腐材料进行浸泡,以定型和杀死树根中的病虫害。接着要放在通风处将其晾干。最关键的是构思,通过对树根切割拼装,制造出根雕的基本轮廓,然后再进行细加工。作品完成后还要涂上木蜡增加美感。
为了更好地在形态、结构、线条方面展示根雕的特色,江登全要反复推敲。“根雕考验的不仅仅是眼力,还有手力和脑力。从不起眼的腐木到完成一幅完整的根雕作品,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去做。”江登全说,在他心里,制作根雕作品就跟做人一样,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最终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u2lClkAG
最大心愿·希望技艺传承
枯萎腐朽的树干、树瘤、树根,本来是大自然的抛弃之物,更别说艺术美感了。但江登全,却将这些制作成了一件件丰富多彩的根雕艺术品。“根雕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独特工艺,一块带着朽烂气息的木头,到了我们雕刻艺人的眼里,那便是另一番境界,若是碰到好点的形状,经过一番刀削斧凿,便能够赋予它新的灵魂。”江登全说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这门传统技艺能传承下去。
“根雕是传统的技艺,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自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江登全说,现在看到坚守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他感到非常担忧。
“平时我也会参加一些活动,有时看到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技艺很是喜欢,我很兴奋。我希望以后能创作出更优秀的根雕作品,同时,我会尽自己所能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根雕艺术,努力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不愧对‘传承人’这一称号。”江登全说。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真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