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沫沫盘 发表于 2021-8-25 08:39:42

有文化多可怕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yJVz5C1a

01

公元256年,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去世后,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由卫将军晋升为大将军,正式成为蜀汉军界的第一强人。

其实,从238年开始,姜维便以各种身份领兵北伐魏国,各有胜负。

此时,姜维终于摆脱了费祎的压制,开始正式大规模进攻魏国。

然而出师北伐第一站并不顺利。

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兵分两路约定会师上邽,但是胡济没有按时到达,姜维死伤很大,导致朝廷内外和陇西出现躁动。

257年,魏国的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认为这是千载良机,准备再次出兵。

但有了上一次的惨败,蜀国不少大臣都坚决反对再次北伐。

首先跳出来的是中散大夫谯周,理由很简单:蜀国国力大不如诸葛亮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再也无法承受大规模的战争。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yJVzWNbC

姜维的铁杆嫡系侍中兼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陈祗对此强烈反对。

更关键的是刘禅的近身太监黄皓支持陈祗,最终以主战派胜利而告终。

然而,谯周并不服气,回家做了一篇足可以将其钉在十字架上的文章《仇国论》。

大致意思给各位展示一下:

谯周虚构 “因余”和“肇建”两个国家,因余是小国,肇建是大国,余国人高贤卿与伏愚子进行辩论,最终得出结论:

“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

意思是:大国的能力强,就可以讨伐别的国家;小国的国力弱,就应该体恤人民的疾苦,苟延残喘的活着·····

这么明显的卖国文章,却被公开发行,也丝毫没影响谯周升迁,不久他升任为光禄大夫。

就连陈寿也在《三国志》为谯周说话: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

意思就是:谯周有道理,但说不过陈祗。

转眼到了263年,邓艾从阴平偷渡长驱直入逼近成都。

成都城内百姓仓皇逃跑,躲入山林之中,官府无法禁止。

后主刘禅立即组织群臣开会,绞尽脑汁讨论得出几个方案:

(1)与吴国是盟国,可以逃奔东吴;

(2)南中七郡可以另行偏安。

此时陈祗已死,姜维正在前线御敌,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已经战死绵竹。

谯周关键时刻大义凛然说道:自古没有寄身他国的天子,而且魏国将来以大灭小早晚吞并吴国,届时还要受辱。当初早早跑到南方可以,今天大敌当前恐怕跑不了。

所以结果只有一个:投降。

陈寿记载:当谯周主张投降后,大臣们都“刁难”谯周,问他:投降之后你让陛下怎么办?

谯周理直气壮地说道:“如果不给陛下列土封疆,我到京城跟他们理论!”

刘禅相信了谯周的话,下令投降,季汉灭亡,至于后来谯周有没有到京城去理论,就不知道了。

不过司马昭却表扬了谯周同志:“你有保全国家的大功劳!给你封个侯爵吧!”

后来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

“····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

谯周的卖国贼嘴脸,在陈寿笔下成为了投降有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yJVzFSOQ

02

陈寿为何如此偏爱谯周呢?

事情缘由要从谯周和陈寿的身份说起。

谯周是巴西郡西充国县人,陈寿是巴西郡安汉县人人,两人不仅是同乡,谯周还是陈寿的老师。

由于蜀汉政权分为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所以谯周和陈寿两人作为益州人,对第三等的益州集团有着天然的好感。

220年,曹丕称帝,在汉中的刘备也开始张罗着称帝,作为本土地主阶级的代表谯周主动上表劝说刘备称帝。

随后,谯周被刘备和诸葛亮任命为劝学从事。

但是诸葛亮对益州本土势力的压制还是很明显的,所以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小周同志一直没有升迁。

12年后,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刘禅命令所有人不许去汉中吊唁。

但是谯周却行动迅疾连夜就溜了,最终第一个到达诸葛亮灵前,这充分赢得了诸葛亮亲信蒋琬和费祎的好感。

之后,蒋琬提拔谯周为典学从事,成为益州学者的领袖,不久又晋升为中散大夫。

《仇国论》出来之后,谯周升为光禄大夫,很多学者前去拜见和求教,公开宣传其投降思想。

《三国志》记载:

“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陈寿是谯周的得意弟子,在谯周飞黄腾达后,他也跟着升了官,先后担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务。

谯周曾经对陈寿说:“你将来会凭借才学名扬天下,但是也会遭到诋毁,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

果不其然,由于黄皓和陈祗互相扶持,所以在谯周和陈祗辩论之后,陈寿也被一再贬黜和打击。

但是陈寿不能直接记载自己参与党争,只能默默记载:“大臣们都逢迎黄皓,只有陈寿自己与太监黄皓不对付”。

有了同乡、师徒、同党这三层关系,陈寿帮谯周洗白也就合情合理了。

03

有了谯周这么一层关系,蜀汉灭亡后,陈寿混得也不错,晋国大臣张华对其非常器重,任命其为官佐著作郎,不久出任阳平县令。

陈寿为了博取眼球,献上自己写的著作《诸葛亮集》。

朝廷收到之后,立即对其表示赞扬,升职为著作郎兼巴西郡中正。

之后,陈寿开始编写《三国志》。

陈寿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街亭失守,也受到处分,从此仕途跌落。

陈寿便在记载诸葛亮的时候高度评价了其理政能力,却也加了一句非议的话: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曾嫌弃陈寿,所以诸葛瞻执政的时候没有启用陈寿。

陈寿便在书中这样评价诸葛瞻:

“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意思是:诸葛瞻只会写诗作画,赞誉的声音言过其实!

之后,陈寿还把写史当作赚钱的手段。

丁氏在魏国是大族,丁仪、丁讷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

陈寿在魏国见到了丁仪、丁讷的后人,便对其说道:“给我送千斤好米,我就给你们先祖立传。”

但是丁氏兄弟没有答应。

最终,丁氏在《三国志》中没有专门的记载。

文化人搞事情就是高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文化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