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don520 发表于 2021-9-13 19:49:26

四川顺庆区种粮大户任杨:驾驶农机 逐梦田野

“轰隆隆……”9月2日上午,在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同仁社区的稻田内,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收割,穿过齐腰高的稻田,一名黝黑的汉子坐在收割机驾驶座上,望着稻田内金黄的稻谷,他满脸笑容。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cf700e58c5f410eb65bc60c22d6b6a3

这个汉子就是任杨,顺庆区新复乡同仁社区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直在村里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动作用。2014年11月,他成立了南充市顺庆区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3月,成立了红豆种养殖家庭农场,2016年农场成为首批区级示范场,2020年农场成为市级示范场。他还直接带动非成员户发展种植业2000余亩,解决贫困户16人就业。时至今日,任杨的粮油种植达768亩,粮油年产量近500吨。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289f2e5a314a4d0294bac2e5bfe9bb6e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种粮让我觉得心里踏实。”任杨说,他会继续在田野上逐梦。
爱家乡 小伙返乡入“农门”

任杨,一个35岁的精干小伙子,初中毕业后先后去了江苏南京金陵船厂和成都某航空公司上班,2011年9月底,小有积蓄的他带着爱人李燕回到老家。
“刚开始租了70多亩土地。”任杨说,作为农村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家乡的风土人情,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村民逐渐转化成市民,不少乡亲离开老家进了城,大量土地荒废,他看着心里着实难受。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b564ca7e173e4136851bd28f21c06583

“一开始就想着将撂荒地用起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哪晓得农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回忆起当初刚起家的辛酸,任杨充满感慨,以前也想过要放弃做农业,但如果去打工的话,就会远走他乡跟家人分居异地,现在回到家乡做农场,每天晚上一家人都能一起吃饭,很满足。
农业不像其他产业,它有自己的特点,刚开始投入大,回报周期也往往较长。刚开始做农场时,任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之前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了设备购买之中。
“当年春节时,基本都没有多少钱置办年货。”任杨回忆,后来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一点点积累,他目前产业才越做越大。
爱农业 自筹500万元买农机

由于祖辈都是农民,任杨的家中还保留有诸如连枷、犁、耙、拌桶等较为原始的农具。
“拌桶是父辈们收稻谷时用到的农具。”任杨介绍,以前是先用镰刀割断水稻,如果是割的稻穗,就直接背回家用连枷打,如果稻穗和稻草一起割,就甩开膀子在拌桶里摔打。
“小小一把稻谷至少需要在拌桶的板壁上反复摔打3次,才能使谷粒脱落。” 任杨说,那种土办法既耗费时间,更耗费力气,一天下来,就算是青壮年劳力,也会感到手膀酸痛,难以承受第二天的农活。
“那个时候,每到水稻收获季,左邻右舍就相互帮忙,要持续整整一个月才能将田里的水稻收完。”任杨继续到,稻谷收完,还得反反复复晾晒、扬壳,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收回家的稻谷往往会生霉、长芽,基本是看天吃饭。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583ad33b6d3a49e685e2360a89810373

“我还用过脚踏式打谷机、柴油驱动的打谷机,在成立了专合社后,购买了联合收割机。”任杨表示,他之所以能成为种粮大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了效率更高的农业机械。
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联合收割机、烘干设备和无人机的使用。“由于身体原因,我不能到田里去打农药,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能够替代,直到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才解决了难题。”任杨说,他喜欢看《央视7套》的“致富”节目,当他看到东北等地将无人机用在植保上,他心里也痒痒了。
改变发生在201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任杨购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到现在,在顺庆只要哪个种植大户需要无人机播种、喷洒农药,都会请任杨帮助。
“今年种了700多亩水稻,从播种都收获,基本全程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任杨介绍,在春季,他先用旋耕机将水田深耕、耙平,再操控无人机飞播。在后来的管护中,他也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在水稻收割时,他则驾驶联合收割机。随后,他再将收获的稻谷放进烘干设备,这样收完稻谷当天就能吃到新米。
“种的水稻面积比原来多出很多倍,但使用的人力却比原来还少。”任杨说,现代化农用机械的使用,不仅为他省了人力、成本,还让收割的水稻更干净、更容易晾晒。
近年来,任杨自筹资金500万元,购买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耕整机、农用汽车、烘干机、脱粒机、碾米机、发电机、抽水机等及其它相关机械设备;帮助新修公路2000米,机耕道路2600米。任杨以及他的专合社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典型。
爱钻研 “门外汉”成了种植大户

不同于一般只知埋头耕田种粮的农民,任杨做事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审时度势、刻苦钻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任杨,机器怎么不动了,你快来看看。”烘干机突然不工作了,任洋的妻子李燕急得直喊他。放下手头的农具,任杨从自己的“零件仓库”中拿起一把螺丝刀就开始修了起来。不一会儿,机器又运转了起来。
“他心灵手巧,什么都会干,收割机、挖掘机、无人机、电焊、切割机等。设备用久了容易坏,收割机下水田也很损耗零部件,他都自己看着说明书修。”李燕说,有时候收谷子收到一半机器坏了,请人来修要花很长时间,秋天又随时随地会下雨,任杨就自己硬着头皮学怎么修。
任杨的妻子李燕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英语成绩不错,她在任杨学习无人机时帮了他很多。“学无人机的时候,大多词汇是英语,他完全不懂,我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教他。”李燕说。
“以前晒稻子都看天气,实在没办法就只能铺在室内用风扇吹,损耗很大。”说到稻子烘干技术,任杨回忆起了以前,现在有了烘干机,晒谷子都轻松很多,农民买粮的积极性非常高,从烘干机出来他们就直接买走了。
任杨爱钻研不仅体现在技术上,对于带领村民致富方面他同样有自己的规划。2014年11月,他成立了南充市顺庆区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带动了非成员户发展种植业2000余亩。自2016年起,他种植的水稻经加工后以“果城香米”商标对外销售,效果很好。
“快10年了,任杨每年哪怕再艰难都没有拖欠我们工资。”56岁的村民罗本远说,他平时主要做施肥、育秧、除草等农活,每年工资有1万多元,日子比过去过得好多了。
“任杨人很好,自己富裕起来了还不忘带动乡邻。”当地村民陈碧琼同样念着他的好。
“目前,我已经复耕荒弃田地600多亩,明年计划扩大面积到1000亩。”展望未来,任杨充满信心。
黎涛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记者黄韬 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顺庆区种粮大户任杨:驾驶农机 逐梦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