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三中伏牛路校区暑假学党史活动(四)
讲述百个党史小故事 || 以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之情——三中伏牛路校区暑假学党史活动(四)
党史小故事《挺进大别山》
——1912李豫皖供稿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KbjEKESZ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KbjEp5d8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处,企图向南突围。这时,共军主力按部署冲向阵地,猛击国军突围部队。与此同时,敌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击也被一一打退。最后国军全部被压到石丘垅,纷纷缴械投降。这场战斗全歼国军5个团,共击毙、俘虏敌兵1700余人,缴获全部装备,还击落敌机一架。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KbjE4Tne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李贞勇跳祖师崖
——1910董轩彤供稿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KbjEWQG8
李贞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她的故事。在巍峨连绵的罗霄山脉中,位于浏阳境内的福寿山中有一座海拔1400米的山峰名叫祖师崖。因山峰上有一座古老的庙宇,传说在唐代有一位神仙云游至此,此庙叫祖师庙,这个山峰就叫祖师崖了。
李贞于1908年出生在我们浏阳永和镇,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失败,李贞在白色恐怖相当严重的情况下,组织成立浏阳永和区第一个党支部,开展地下工作。在秋收起义的影响和支持下,组建了浏东游击队,与地方反动武装和国民党部队展开了殊死战斗。
1927年11月的一个清晨,国民党部队一百多人团团包围了游击队据点。李贞与刘少龄队长决定突围撤退。李贞带领三十四名游击队员和十八条枪,在一个叫十八折的地方又发生了遭遇战,苦战了一天被迫退入福寿山。他们在山中用野果充饥坚持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敌人又增加了兵力进行围剿,还放火烧山。那时李贞已有四个月的身孕,队员们请求把她护送出去。李贞却坚定的说:“不,我哪也不去,大敌当前,临阵退缩,你让我跟组织、跟党怎么交代!”李贞率领战友与敌人又进行了一天的战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作武器。因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下李贞和4名游击队员。他们且战且退,退到了祖师崖边。敌人在半山腰嚎叫:“抓活的,抓活的!”李贞高喊:“不能让敌人捉活的,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往下跳!”话音刚落,李贞第一个跳下悬崖,其他队员纷纷跳下……敌人追到峰顶,以为他们全摔死了,也就离开了祖师崖。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李贞苏醒后,发现自己躺在血染的草丛中,裤子全被血染湿了,她意识到自己流产了,动弹不得。所幸的是还有两名游击队员因挂在树上保全了性命,搀扶着李贞,走了五六十里的路,才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回到了游击队伍中。
这次跳崖,李贞幸运地保住了生命,但身怀四个月的宝宝却因此流产了,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在传唱着李贞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
——1908李嘉欣供稿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KbjEknFi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7万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这次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持续了两个月。当时, 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河北易县的狼牙山藏身。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的西部的太行山东麓, 因其奇峰林立,巍峨险峻,状似狼牙而得名,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大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9月23日凌晨,日军主力倾巢出动,在拂晓时分围攻易县北娄山附近的一分区驻地,从北管头沿东西水村向狼牙山推进,中午,日伪军已集聚在狼牙山下。晋察冀军区1军分区1团2营7连担负了分路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7连第6班5名战士负责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按照原来的部署, 七连佯装成一团主力来吸引敌人主力, 再利用夜幕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 伺机打击消灭敌人。
24日夜色降临,在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连长带着七连指战员沿着盘陀路向外撤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连队转移方向,5名战士吸引敌人火力, 继续掩护作战。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借着月光, 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 然后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
25日清晨, 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 从东西水村往棋盘陀来的日军, 一路上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而倒下。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 保障主力安全, 五名战士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 战士们一面向顶峰攀登, 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敌人射击。敌人紧追不舍。由于敌人不熟悉地形, 有的中弹滚下山去, 有的踏落石头坠入深谷棋盘坨顶,是一条绝路。棋盘陀峰顶三面悬崖, 无障可凭, 无路可退。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 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困境。五壮士同敌人激战五小时,弹药用尽后, 就把石头石块砸向敌人。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 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 终因众寡悬殊难以支撑。
最后关头, 五名勇士果断将所带枪支毁坏后, 纵身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殉国, 葛振林、宋学义二人跳崖后挂在绝壁的树枝上, 被当地百姓营救,幸免于难。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 “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79周年后的今天,他们誓死抗日的壮举依旧被人们铭记。如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坐落在狼牙山最高峰,为狼牙山标注了“英雄之山”的闪亮坐标。
朱德回乡的“约法三章”
——1913杨佳颖供稿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WKbjEkkdx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深入到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130多次视察。其间,他6次到四川视察,但只回过家乡1次。
1960年3月9日,朱德乘车从南充经蓬安、营山抵达仪陇,回到了阔别52年的故乡。在仪陇县马鞍中学时,正值学生吃晚饭,他径直走到食堂和寝室去查看,亲切地询问同学们:“一个月吃多少粗粮、细粮?零花钱多少?有没有补助?家里能供给吗?”
现场看到的情景和同学们欲言又止的回答,使朱德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他严肃地对陪同人员说:“娃娃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又苦,费脑子,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生活补助到位。至于一些支农活动,我看繁重的就不必让孩子们参加了。饭都吃不饱,哪有劲啊!”接着,他又对仪陇领导说:“对于我的接待,一切从简。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给当地添麻烦。我是一个普通老兵,能吃上故乡的家常饭就高兴。”
当晚的餐桌上,全是青菜、豌豆尖、鱼腥草、红薯等,一点荤菜都没有。朱德吃得津津有味,他说:“几十年没吃过家乡的菜了,今天吃起来真香!”有人见他吃红薯不剥皮,说连皮吃不好消化。朱德笑着说:“我消化得了!过去一直是带皮吃的,丢了可惜。”
3月10日晚上,仪陇领导看到朱德在故乡吃的是家常饭,睡的是木板床,很过意不去,便准备了一餐较为丰盛的晚宴。朱德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在南充地委,我就提出回故乡的约法三章:一不要限制我的行动,我想上哪就去哪;二是我愿找哪个人谈话就找哪个人谈;三是饭菜自己点。我提的你们忘了吗?你们专门为我设宴,我吃得下去吗?”
朱德见接待的同志低着头,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很不好受,就变得和蔼起来,声音也放低了:“你们给我做些家乡饭,省钱又简便,我吃起来也高兴。”接待的同志见朱德批评严厉,说得中肯,只得撤下晚宴。朱德笑着点了菜:“我吃豆芽、菠菜、魔芋豆腐,外加一份侧尔根(即鱼腥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一生功勋卓著,回到故乡却能够“悄悄地来、静静地走”,不扰民,值得我们深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