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见外婆最后一面了”至少16省份倡议就地过年,今年还能回乡团圆吗?
● 本刊记者 曾宪雯 / 文 谌彦辉 / 编辑胡荣成快两年没回老家了。时间不算太长,但对他88岁的外婆而言,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她变得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再也不能开口说话,随时需要有人伺候。“不能再等了。”胡荣成暗下决定,不管怎样,今年必须回家过年。“这次可能真的就是见我外婆最后一面了。”
胡荣成是浙江金华的一名高三老师,老家在湖北宜昌。他记得,上一次回老家正好赶上疫情暴发。
2020年1月24日,和母亲吃过团圆饭后,胡荣成带着妻儿开车一同前往潜江,看望岳父岳母。出发不久,他们就遇上了封城。按照原计划,胡荣成打算正月初四再回老家,待到正月初七,然后带着母亲为他准备的腊肉和香肠返回金华。
他没想到,这一次离家一晃就是两年。“我以前基本上每年过年都回去,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又是独生子,我要出来的话,家里没有小孩,总感觉没有过年的气氛。”
如今,年关又至, “就地过年”、“春节能不能回家”等话题再次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去年已响应“就地过年”倡议,主动留在了当地。他们以为,疫情能够在过去一年内结束,生活有望恢复正常,可一次又一次的疫情小规模暴发,已经让人渐渐失去耐心。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6q90hTpftH
视频拜年的小朋友
而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不断变异,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近日国内多地也接连发生小规模疫情。广西、河南、浙江和广东疫情增势在逐渐放缓,西安市确诊病例仍呈上升趋势,疫情局势仍然险峻,多地相继倡议“就地过年”。
眼看回家过年的愿望又要泡汤,这已经是第三个在外过的春节了,不少网友提出质疑: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各地应该拿出春节时的应对方案,不能每年都倡议“就地过年”。尤其是那些漂在城市的外地务工人员,回家过年承载了他们太厚重的情感,他们过年不能不回乡。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6q90iiGq7X
2021年1月13日,郑州东火车站,回家的旅客。
多地倡议“就地过年”
“疫情不太可能自行消失,应该有方案,不能一到过年集体就地过年吧”、 “三年没回家了,每年学校都不让走”、“虽然年后五一、十一都回去了,但是年对中国人来讲,意义是不一样的”。在与“就地过年”政策相关的图文和视频下面,类似的评论比比皆是。
离春节不到一个月,但全国多地仍有确诊病例,能否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2021年12月5日,广西凭祥市在《关于实施凭祥市门店、商铺疫情防控 “十个一律”的通知》当中提到,门店、商铺人员一律倡导就地过年、网络拜年。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12月9日向镇内企业发出倡议:广大企业要鼓励员工就地过年,“非必要不离广东”。
同一天,河北张家口经开区最新通知: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部职工要率先垂范,一律在本地过年,一律不出境,不前往高风险地区,尽量不离开当地,确有需要的要严格审批管理。
这些县级区市和镇级政府的上述通知成为最早呼吁“就地过年”的官方表态。据本刊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3日,上海、天津、四川阆中市、河南周口市、云南曲靖市、辽宁、浙江宁波市、安徽滁州市、贵州黔西南州、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山西、江苏新沂市、北京、陕西、湖南株洲市等地也陆续发布了“就地过年”的倡议。
浙江宁波市政府还提出,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外地员工发放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折扣券、电影景点免费券等,并对满足条件的非宁波户籍员工给予专项补贴。
12月2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4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倡议广大市民朋友在京过年,非必要不出京,但不搞一刀切。而对于有14日内有一例以上本土病例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市、区、旗)的旅居史人员,则严格限制其进返京。
在已经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的省市当中,要求与以上内容大体相似,非必要不离开当地,非必要不返回当地,严格控制有疫情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流动。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近期的一场论坛中指出,春节回家是一个笼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过年是否能顺利回家,还得看多方面因素,比如所持健康码是不是绿码,所在城市的风险级别等。曾光提醒,如果没有急事,最好还是就地过年。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6q90k4Mc6C
当“倡议”成为“强制”
2021年大年三十,浙江金华天气晴朗,胡荣成一家人在家里简单煮了火锅,趁着好天气又去市区逛了灯会。若是往年春节,外婆和母亲一定会在宜昌老家做上一大桌子菜,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吃喝喝。这一次在金华过年,他们也没什么亲戚,冷冷清清的,胡荣成总感觉这个年不是滋味儿。
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地,胡荣成又是老师,他这两年一直属于被重点管控的对象,不仅春节,平时的节假日也不能出省。学校在落实“就地过年”的倡议时,要求老师如果出省,上班前需要居家健康监测14天,而高三老师的寒假也就半个月,时间实在有限,胡荣成无奈只能选择就地过年。
2021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写道,“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有利于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全国“就地过年”政策的倡导下,2021年春节期间,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都留在了所在地。据新华社3月8日报道,2021年春运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预计达到 8.7亿人次,因为各地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客运量较往年降幅明显,比 2019年同期下降70.9%,比2020年同期下降40.8 %。
许多地方在响应“就地过年”政策时,实际都要求离开或返回人员向当地社区或者村委会报备,并且需要居家健康监测或者隔离14天。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假期一般只有七天,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倡议”无形之中变成了强制要求。
今年许多省市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后,一些地方尚未明确具体的管控措施,湖北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猜测道,“后面说不定会越来越严,最近开始做各项准备了。”
江敏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她已经三年没回老家湖北天门,好在妈妈常年待在北京,她回家过年的心情并不是十分迫切。
提起往年整个家族团聚一堂的热闹场面,江敏的声音不觉间高了几个分贝,笑容里也带着些许自豪,这是一个十分兴旺的大家族,聚会时少说也得有30人,“从小到大的春节,初一是我们家请客吃饭,之后我们可以从初二到十五都不在家吃饭,亲戚特别多。”
最近,江敏所在的公司明确,如果职员想离京回家过年,需要向领导申请,但这位职员万一感染病毒,签字同意申请的领导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虽然没有说一刀切,但意思就是你不要走,走了还是会有一定后果的。你自己要承担责任,同意你走的人也有连带责任,大家也不想连累别人对吧?”江敏说。
这种“谁签字,谁负责”的管控方式在去年春节前就已出现,当时有网友发文称,“应该先不准单位强制不放行!就地过年是一种自由选择,而不是强制要求。回不回家过年是我们自己的决定,不是以工作为要挟的无奈。”
对此,本刊近日致电北京市疾控中心咨询热线,询问在“就地过年”问题上公司强制要求不能出京怎么办,对方表示,“具体情况还没有收到通知,北京市会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还需要等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称,目前我国疫情防控仍然遵守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地负责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因此乡镇一级政府也有做出“就地过年”倡议的权限。
他认为,各地推行“就地过年”的倡议,也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相应的政策审查和督查,避免好心办坏事。“各地在防疫工作方面的自由裁量权还是很大的,部分地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这时候地方工作不仅得不到认可,还会激化矛盾。”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6q90lKu7as
“见一面少一面”
江敏在北京工作已二十年,她在这座城市成家立业,也与很多朋友交情笃厚。于她而言,在北京过年并不是不可以接受,虽然不像老家那般热闹,但丈夫、孩子和母亲都在身边,冷清寂寞时也可以找老友相聚。她说,“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还是希望能回自己的故乡,然后和家人团聚,但对我们这种离开家很多年的人来说,恐怕它的意义就淡化了很多。”
九年前,江敏妈妈来到北京帮女儿带孩子,她在天门生活了一辈子,对北京很难有紧密的情感联结。这些年,她也认识了不少邻居老太太,但对北京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在家乡,她有七个兄弟姐妹,也有自己的朋友圈。都说故土难离,疫情之前,江敏妈妈每年都回天门过年,平日只要女儿女婿有空带孩子,她也会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城。
胡荣成也想把母亲接到金华一起生活,但老人家不太愿意,江浙一带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和宜昌大不相同,而且除了儿子一家人她谁也不认识。除此之外,她还要留在家里照顾自己的母亲。
胡荣成的外婆已经88岁,这两年身体状况越发不好,仅2021年,已叫了三次救护车。他自小跟着外婆长大,祖孙两人感情甚好,但这三次急救,家里人都是等老人情况稳定后才告诉他,这让他心里十分愧疚。2020年春节离开家时,外婆依然精神矍铄,那时的她甚至还能帮着女儿扫地、洗碗。如今不到两年,老人的身体就垮了,“虽然说起来有点残忍,但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离家这么多年,平常不见面大家可以打个电话,过年的时候不团聚,人生还有几时能团聚呢?”胡荣成笑着说,言语间又满是心酸。
外婆生病后不仅离不开人,现在语言表达都成问题。守着外婆的母亲也更加孤独了,一天没有人可以说上几句话。胡荣成和妻子经常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家里电视遥控器故障,又或者邻居家有了什么新八卦,母亲都会第一时间对他们说,她似乎从没想过孩子们在上班或者上课,一通电话时常要打两个小时,尽管电话里只有她一人说话。
常年在外,胡荣成对家人觉得心有亏欠,他花钱为母亲和外婆换了一套房子,在网上找了装修公司,特意让工作人员设计了安装监控的线路。如今,两位老人已经入住新房,他每天可以通过监控看到母亲和外婆的生活日常。“有空就会翻开看一看,只要家里有人在活动,也就可以放心了。” 他说。
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回家过年。像胡荣成一样,许多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谋生,只等着一年到头能够回家和亲人团聚,可这两年 “就地过年”的倡议,成了很多人回家的掣肘。有人说,疫情只是暂时的,为了大局着想,一两年不见没什么,日子还长着呢。可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目前还没有人能给一个确切的答案。
近日有专家提出“错峰返乡”,这一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还不得而知。在中国,大部分法定节日只有3天假,国庆虽然有7天假期,但人流量并不亚于春运。胡荣成虽然有寒暑假,错峰返乡明显也不现实。疫情之下,他和孩子并不能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离开浙江省。
网友Pear则吐露了他的无奈,“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平常父母可能也在外工作,亲戚朋友也不在家,回家也就只能看个空房子。”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6q90mcy3IH
今年春节的选择
12月12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撰文,“不要轻易要求就地过年”。他在文中称,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对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都很重要。要求就地过年的权力不能完全属于各地基层政府,更不应属于具体企事业单位。怎么过年,首先应当由国家卫健委提出全国性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应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政策,各县市如有特殊的安排,应当报省级政府批准。各县市不能为了不出问题,就自行采取影响公众基本生活的特别防疫措施。
“今年春节对于再次大范围就地过年要非常谨慎。”胡锡进还建议,在如何降低人员流动传播疫情风险上下更大工夫,比如带上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乘交通工具、回乡和回工作地等,对聚餐人数和条件实施更严格的限定,流动人群在家乡和工作地都受到更紧密的健康追踪等。
“从我的角度来讲,就地过年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也愿意为此做出牺牲。”江敏今年大概率也不会回老家过年了,最近陕西和浙江的疫情形势让她担忧,公司的政策也令她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牵连其他人。在她看来,很多地方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令人反感的是一些地方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在“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方式下,江敏的很多同事都放弃了回老家过年的想法,他们打算把老人接到北京过年,“毕竟老人的时间会自由一点,方便配合隔离或者居家健康监测。”对于没有条件把家人接到身边、家里又有老人急需看望的那部分人,江敏觉得他们还是应该回家过年,“如果要回去,你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在路上严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6q90oMh8cB
江敏和丈夫原本希望母亲今年也能留京过年,他们都觉得待在北京更加安全,但母亲已经打定主意要回天门。去年春节,她觉得无聊透了,她想念自己的三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只有和他们热热闹闹地团聚,她心里才觉得是过年。
金华距离疫情中心杭州和绍兴200公里左右,疫情虽然并未蔓延至此,但胡荣成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2022年16日至8日,浙江省举行选考和学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了降低疫情风险,学校要求老师们每天只能活动于两点一线:家、学校。
目前,浙江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每日新增病例数连续下降,疫情进入拖尾阶段。经历湖北疫情之后,胡荣成相信浙江的防控能力,他不认为疫情有扩散到金华的可能。唯一让他担心的,是学校关于春节的疫情防控措施。虽然学校还没有下发相关文件,但胡荣成猜想,今年的政策还是会跟去年一样:如果春节期间离开浙江,回来后须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不过,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宜昌过年,要好好陪母亲和外婆吃上一顿团圆饭,至于出浙江后再回来怎么办,胡荣成心里有两个打算。如果学校要求返浙后须居家健康监测14天,要么他初二就返程;要么他打个擦边球,稍晚些返回,只在金华居家健康监测七八天。胡荣成心想,政策总不至于那么死板,除了防疫,生活还要继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