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姓“绿”
里脊鱼鱼si 发表于:2022-3-15 07:57:1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8
今天

3月12日

又是一年植树节



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提到树木你会想起什么?是满城飘飞的柳絮绒?

是踩起来软软的杨树“毛毛虫”花?

还是老家庭院树下奶奶轻轻晃着蒲扇哄睡的夜晚?

总有一个场景是我们与树的专属记忆事实上我们与树的联系远远不止这些……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解字》



“树,生植之总名,从木尌声。”——《说文解字》

沿着遥远的传说上溯

我们最初拥抱光明与温暖

就来源于树木的慷慨

燧人氏钻木取火

远古祖先自此开始告别茹毛饮血

进入文明发展的新历程

在漫长的相处中

我们不断加深对树木的认识

也不断领受来自树木的智慧

无声的诉说

包含无穷的意蕴



经济日报记者朱文娟摄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因树“无所可用”而不砍

庄子朋友杀雁款待却“杀不能鸣者”

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庄子关于应处“材与不材之间”的人生观

由此而出



经济日报记者朱文娟摄

树怕空心,人怕无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树仿佛是人的一面镜子

可以时时鞭策自己

树也仿佛是人的一位老友

相识相知、惺惺相惜

陶渊明爱田园柳就是他的名号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归有光最懂枇杷

最深的想念都在枝叶里

藏着“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如果说与树的情感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那么“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则是面对自然馈赠时中国人的鲜明态度:

不一味索取

取用有度 用之有节



陈勇摄(中经视觉)

毫不夸张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种植的民族

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与努力

种下希望

种出未来



朱旭东摄(新华社)

没有双臂的贾文其

与双目失明的贾海霞

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

一干就是十几年

累计植树上万棵

昔日荒凉的河滩

如今已是密得看不见蓝天的丛林

贾文其说

“我们哪里伟大了

只是种好自己的树

干事该讲究尽力而为”

海南棋子湾

曾经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荒漠地带

沙丘成堆,风沙漫天

恶劣的环境

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

肩挑上百斤的苗木

脚踩滚烫的沙子

头顶毒辣的阳光

在沙丘上挥汗如雨,日复一日……

在近30年的时间里

陶凤交带领着最多时只有百人的娘子军

在棋子湾3.38万亩的荒漠上

种下了588万株木麻黄



上图为20世纪末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资料照片);

下图为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的景色。彭源摄(新华社)



上图为治理前,山西省右玉县随处可见的荒凉沙地(资料照片);

下图为2021年7月13日拍摄的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的景色。徐吉摄(新华社)

从“黄沙满天飞”到“风吹草低现牛羊”,

塞罕坝人创造了生态和谐的奇迹。



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库布其、右玉、塞罕坝……

一个个绿色的“生态奇迹”

铺展在中华大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

造福子孙后代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3月11日,四川蓬安县桑梓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义务植树。彭圣洲摄(中经视觉)

春风里

生命连接生命

未来生生不息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蓬安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