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水河边的红色古镇,奇特半岛如龙舌,16字红军精神从这里开始
章牛险 发表于:2022-7-24 07:40: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5
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毛浴最早叫做龙舌坝,因为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好像长龙伸出的舌头,便有了这个形象的名字。

因为沿河岸丛生巴茅,所以改名叫做茅峪清咸丰年间又改做毛浴,一直沿用到今天。

毛浴坝北依鸡子顶山,处于大通江河与园池河交汇处,三面环水,扼水陆交通要冲,陆路连接秦陕,水路相通荆湘,宋宁宗丙辰岁(公元1196年)四川安抚使安炳为防金兵侵略巴蜀,在毛浴修建城堡用作防卫。明末这里设置副总兵府清代设置守备府



明朝末年,这里有了集市,明末清初,大批顺庆府(今天的南充营山商人来到这里,先后成立开设了数十家经营布匹丝绸的商号,最早的有协和商号,长发行棉花店等。通江成为棉布丝绸的交易中心毛浴是通江县内最繁华的水码头之一。

渠县人王自清在毛浴,成功造出能载重50吨的大船,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水运的发展,兴顺和,兴顺祥等商号先后崛起,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多方联营合作,经营木材,盐巴,布匹,山货,药材等生意。沿河几十户人家世代经营船运,或载人,或载货,两岸舟楫人流川流不息,长达里许。

当时的毛浴场正街,小街,上城门外有专营粮食的斗市,街口有油店,街两边是木柴市场,正街有盐店,布店,杂货铺,药材铺,酒馆,饭馆,茶馆等,百业兴旺。



毛浴镇现存古街古巷12条,主要由上街、中街、下街等组成,有人将毛浴镇归纳为一厅、二衙、三校场、四戏楼、五城门、六座庙。

一厅演武厅。原本建在小河边塘坊上。

二衙指的是上下两个衙门。上衙门是守备道官署,二进四合院,有左右厢楼。下衙门在上衙门右边,紧挨着上衙门。

三较场:毛浴西岸的老校场,早就被洪水冲成了空坝子。演武厅前的小较场和毛浴粮管所的箭道操场

四座戏楼,分别地处衙坝火神庙,娘娘庙,张爷庙毛浴川剧团是通江县川剧团的前身,据当地老人说,毛浴川剧团的水平较高,名角不少。



五城门,分别是曾家坝城门,上街城门,永庆门,小街子城门,嘉靖门。当时每座城门连接一处码头,城门都是用高2.8米百2.2米条石砌成

现在仅存两座城门,小街子城门,和现在经典景点嘉靖门,也就是红军墙所在处,城墙上刻满了大大的红军标语

六座庙分别是城隍庙,娘娘庙,火神庙,张爷庙,观音庙(又叫做观音阁),关帝庙。

这些当时香火鼎盛的庙宇,有的毁于战火,有的在七十年代被拆除,只有遗址存在。近年来当地复原修建了娘娘庙,大约因为川陕苏区第一所列宁小学,最初就是设立在娘娘庙的吧.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被迫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12月初由陕南进入四川。在通江县河口场建立了川陕边界第一个政权赤北乡苏维埃政府12月下旬,红军占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红11师进驻毛浴坝

1933年1月,红军在毛浴坝正式建立赤江县委县苏维埃,辖13个区、2个区级市、84个乡。同时,把毛浴镇上衙门外城门至曾家坝这一段街道命名为马克思街上城门至中街水巷子这一段街道命名为恩格斯街中巷子至下城门一段街道命名为列宁街



龙舌街74号毛浴坝会议会址所在地,屋内复原了当年会议室的模样。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这16个字也成为了“红军精神”。

1935年5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向西开始长征,红军在毛浴的时间不到三年。但毛浴,却深深的铬上了红色的印迹,古镇共有毛浴坝会议会址、赤江县苏维埃旧址、川陕工农总医院等红军遗址7处,红军标语22幅,红军故事、歌谣30余首,都记录和传诵着曾经的往事。



一架铁索桥,是当地百姓往来的要道,走过宕桥,就进入毛浴古镇主街恩格斯街,房屋是典型的川东北民居风格建筑: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顶,青石板路,临街民居大多是一楼一底,下面是店铺,上面是住宅,每户人家的门面只有三五米宽,住房后有些小天井,用于晾衣晒被,养花种草。

原来的旧民居在民国中期毁于火灾,现在建筑基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店铺的名字极有特色,如红四方餐旅馆,独立营甜点,红军挂面,苏区农资等等。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