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相见 | 我们为什么爱成都?
ffycxyw2274436 发表于:2022-5-17 20:33:4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58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

大江大河孕育的城市豪情,

走街串巷捕捉的人间烟火。

匆忙奔走于大千世界的我们,

是否会为一座城而停留?

“以城相见”,让我们来一一探索,

那一座座城的魅力与底色。



即便是从未到过成都的人,

也会对这座城市闲适的生活方式有所感知。

茶馆、美食、美女

似乎是成都人日常的全部,

其舒适程度之高,

令人称羡不已。

一批又一批的人正在被它吸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20年,

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8万人,

这个数据,

较10年前增加了581.9万人,

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近1600人,

来到成都定居。



成都天际线

这座居于西南一隅的古城,

并非在今日才成为人们“诗与远方”的向往。

如果你翻阅历史的篇章会发现,

在过往2000多年的长河岁月中,

危乎高哉的崇山峻岭不曾遮蔽成都的魅力。

它是“蓉城”,是“锦官城”,

是“天府之国”,也是“蜀中江南”。

从建城之初就不断有外来人口

参与开发、发展起来的成都,

经历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

孕育了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

谁不爱这自由浪漫、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



璀璨成都

01

千年古城

历史的烟尘,

曾经掩盖了多少城市的风华。

成都是少有的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名城。



古今交融的成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出自李白《蜀道难》)

距今约3000年前,

一座规模庞大的都城,

出现在成都市区西北部(金沙遗址)。

文明的曙光初照这片肥沃的平原,

并给后世留下了大量

拥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古蜀文化瑰宝。

现代成都追求光明、乐观包容的文化底色,

由此传承。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300年前,

秦并巴蜀,

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

被纳入中国一体化进程。

此后,

不同的政权在此地轮番登场,

凭借农业之利、

坐拥天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成都脱颖而出,

在更大的历史舞台上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都琴台路

秦汉时期,

千古水利工程都江堰成功建设,

成都平原从此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出自常璩《华阳国志》),

取代关中地区成为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城市发展之盛,

与洛阳、临淄、邯郸、宛“列备五都”。





都江堰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成都作为蜀汉之都,

开启了一段风起云涌的时代篇章。

其时成都盛产的蜀锦,

品质冠绝天下,

甚至沿着“丝绸之路”远销异域,

成都因此多了一个美丽的别称“锦官城”。



华灯初上锦官城

到了唐宋时期,

成都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

成都(益州)和扬州当时并称“扬一益二”,

宋朝更是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至近代特别是抗战时期,

成都是兵员、粮食、财政的重要后方补给地。





成都锦里夜景

时序轮替,

成都虽经历风雨,

但大都能在乱世中保留一方乐土。

政局安定之时,

它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西南前哨,

政局动荡之际,

它是群雄逐鹿天下的大后方。

这种稳定,

赋予了成都连续不断的历史传承,

塑造了成都的城市气质,

滋润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最终奠定了这座城市,

友善达观、巴适安逸的文化底蕴和基础。

02

盛世光影

成都的街巷,

一砖一瓦,

都蕴藏着斑斓的故事,

不经意间便会和

千百年前的盛世光景不期而遇。



夜色成都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杜甫《蜀相》),

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治蜀的功德,

成都人修建了武侯祠庙,

后合并为武侯祠、汉昭烈庙

及惠陵组成的君臣合祀祠庙。

其内遍植的松柏竹木,

彷佛讲述着那段风云历史。





成都武侯祠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出自杜甫《田舍》)

入蜀避乱的杜甫,

在朋友的襄助下,

于浣花溪畔修起了一座竹林茅屋,

这便是著名的杜甫草堂。

千百年来,

人们不断修葺草堂,

来到草堂瞻仰“诗圣”曾经生活的地方,

感受杜甫诗中描写的素淡闲适的田园生活。





杜甫草堂

“今来一登望,

如上九天游”(出自李白《登锦城散花楼》)

让散花楼名扬天下。

望江楼公园内幽篁如海的竹林,

纪念常以竹子

“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出自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的美德来激励自己的女诗人薛涛。



望江楼公园

大隐隐于市的大慈寺,

1600余年屹立不倒,

是玄奘受戒之处。

“蜀山西南千万重,

仙经最说青城峰”

(出自钱起《赋得青城山歌,送杨、杜二郎中赴蜀军》)

翠峰幽谷的青城山,

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青城山

“芳茶冠六清,滋味播九区”

(出自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成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西汉文学家王褒在成都所写的《僮约》,

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可见西汉年间茶已作为饮品盛行于成都。

在今天,

茶馆在成都随处可见,

成为成都人的典型社交场所。



成都九眼桥区域

而类似北方胡同建筑风格的宽窄巷子,

融合多地方声腔形成的川剧,

还有中华料理的集大成者川菜,

则无不诉说着

来自其他省份新移民的文化融合故事。



宽窄巷子

千百年来,

成都以兼容并包的气度,

接纳每一位慕名前来的探幽揽胜者。

不论王侯将相、文人雅客还是平民百姓,

都能在此找到文化认同感,

并共同营建这异彩纷呈的天府文化。

他们以锦绣文笔、戏曲、美食等为载体,

歌咏这里的壮丽、丰饶与繁华,

成都的文化形象,

也因此在历史的时空演变中,

得到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03

现代成都

3000年的文化底蕴和基础,

正带领今日成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人才荟萃,

“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4年多来,

吸引“新成都人”超57万人。



夜幕下的成都

“新蜀道”连通八方,

2021年成都轨道交通运营路线达13条,

排全国城市第四位。

新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早在2019年底,

落户成都的500强企业就已超过300家。

被锦江环绕的成都,

从“交子诞生地”变成“西部金融中心”。



车水马龙的成都

成都的生活方式时尚多样,

这里有继北京、上海之后,

国内知名的艺术群体聚居区。

有巨大的城市文化地标方所,

为文化圈人士搭建聚会文化交流平台。

成都让人能感受到生活,

也有机会追梦。

这就是自由浪漫、繁盛热闹的成都

人民日报文创出品

撰文|邱瑟

开篇海报摄影 | 蒋人可

海报设计 | 赵蕾

图片 | 赖云鹏 蒋人可 陈成,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

参考文献

何一民,王毅著《成都简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王笛著《显微镜下的成都》上海人民出版社

新华社《“巴适”之地寻变记——“活力之城”成都2022开年观察》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 #四川, #美女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