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第四批次采访活动⑥——阆中市
凡尘莲花1 发表于:2025-3-4 12:14:06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489
顺庆全媒体 记者 何佳林

2月28日下午,参加南充市“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第四批次采访活动的记者团抵达最后一站——阆中市。

嘉陵江,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南充大地,不仅孕育了两岸的万千生灵,更激活了文旅与宜居建设的蓬勃脉搏,让嘉陵江从“生态屏障”升级为“流量入口”,擦亮“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生态名片。


“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第四批次采访活动⑥——阆中市-1.jpg

在阆中嘉陵江山旅游度假区,记者看到,一艘艘摩托艇在江面上破浪前行,水上飞机盘江而飞,游船缓缓行驶,岸边的游客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嘉陵江的旖旎风光。


“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第四批次采访活动⑥——阆中市-2.jpg

“我们依托这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打造集水上娱乐、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黄金水岸线’,引入水上飞机,开辟低空经济项目;创建四川首家游艇俱乐部,开拓内河游艇市场。”四川阆中水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俐君介绍,该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多维度促进文旅产业升级,多元化创造文旅消费场景。

据了解,阆中水城作为扎根南充、深耕阆中的交农文旅项目,以南充市“1558”发展战略为指引,立足“巴蜀文化旅游示范区”与“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定位,全力打造新业态,形成“城乡联动、水陆共生、文化赋魂”的融合发展模式。在项目上游联动古城文旅,升级江上游船,推出航运套票,打造《客来阆中》环江实景夜游演艺项目,年引流超20万人次;中游激活水域经济,打造“黄金水岸线”,创建游艇俱乐部,配备水上运动设施,举办潮流赛事,打造港口集市,形成立体体验,擦亮生态名片;下游赋能乡村振兴,依托区位优势和元素基底,打造旅居度假产品,形成区域微度假游线及套餐,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第四批次采访活动⑥——阆中市-3.jpg

“巴山高,蜀水长,我向山高要水长,我向春秋要时光。不惧岁月长,长了又何妨。我拿岁月酿琼浆,我拿一生饮芬芳。醉了又何妨,不醉又何妨。阆山高,阆水长……”在落下闳大剧院,《阆苑传奇》大戏正式开演,舞台上,绚丽的灯光变幻璀璨、光影交错,时而如流星般划过夜空,时而似花朵般绚烂绽放,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阆苑仙境与人祖华胥之绝世美艳,张飞护佑阆中之勇武无敌,李淳风、袁天罡与阆中的不解情缘,状元与织女的凄美爱情,落下闳恒定春节的卓越贡献在舞台上一一精彩呈现,把观众从千年穿越中拉回现实,台上台下众多民俗节目一起互动体验狂欢。最后,剧中“音乐人”悟透人生真谛,创作演唱《逍遥歌》,全场嗨歌热舞,掀起了演出的最高潮。一直到演出结束,现场观众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喜悦,欢呼声、掌声经久不息。

“整场剧目玄幻离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嘉陵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海军说,通过观看大戏,看到了古代巴国的盛大庆典、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张飞等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还让人沉浸在科举文化的氛围中,欣赏独具特色的阆中非遗民俗表演,感受到了阆中浓厚的年味、地道的年味。

据介绍,《阆苑传奇》以阆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一名音乐人遭遇创作瓶颈,奔赴阆苑仙境,在阆中古城寻找灵感、突破自我、开启新的创作之旅为主线,而新推出的一部文旅大戏。同时,为了将《阆苑传奇》打造成为经典的文艺精品,特聘“鬼才导演”付智涛及其团队共同打造,大唐不夜城团队助力演出,并依托省内专业艺术院校,南充四大院团,以及河北、陕西等地的专业院校团体,遴选专业演员70余名。

与此同时,《阆苑传奇》大戏还推出全国首部“母子”剧演艺模式,本部大戏演出后,依托母剧剧本,鼓励游客参与剧本改编、角色扮演,在古城的古街古院古楼散花式展示、沉浸式体验,把整座古城打造成古风穿越式的外延剧场,实现剧场与景区的融合互动,打造一台“不落幕”的阆苑传奇系列精品。


“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第四批次采访活动⑥——阆中市-4.jpg

《阆苑传奇》演艺项目预计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拉动阆中文旅产业综合产值上亿元。《阆苑传奇》演艺运营方负责人介绍,该剧创新使用前沿演艺科技手段,融合了舞台声光电的渲染和民俗非遗互动,呈现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推出了《逍遥歌》、编排了逍遥迪,台上台下唱起来、跳起来,掀起整部剧的高潮互动,带给游客“独一无二”的文旅演艺新体验。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