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以川东北婚嫁文化IP为媒 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十二音阶囤 发表于:2020-5-8 21:34:2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71


        西充自古就是忠义之邦,也是礼仪之邦。西充关于传统婚姻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几千年来,形成各自完整的一套        礼节,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不断简化,有些甚至失传,在此我们呼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日,小编从西充县文广旅局获悉,乘着四川省文旅发展大会的东风,西充县文旅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充民歌“哥儿妹子呀”、“哭嫁歌”、“迎亲歌”和“订媒”、“看期”、“起媒”、“回门”等地方风俗,以及民间流行的婚宴“八大碗”为媒,打造雅俗共赏的地方映像“川东北婚嫁文化IP”。目前,此项具有川东北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IP项目已经完成民俗调查、脚本写作,正在进行音乐制作和舞蹈编排之中,预计年内向全世界观众盛大呈现。



                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唱嫁歌时规矩多,礼数大,不管富贵贫贱,姑娘出嫁都要请8至24个嫁歌手陪待嫁姑娘唱嫁歌1至3天,这是出嫁姑娘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一个规矩;出嫁姑娘必须开口先唱第一首歌,这是“开声歌”,开声歌唱罢,方能由其他陪唱歌手接唱,这又是一个规矩;陪唱歌手一个接一个唱,中间停顿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是再一个规矩。因此,陪唱歌手吃饭、休息往往是轮流进行。大凡姑娘出阁前,往往是嫁歌声不断,再加上小锣小鼓打击乐和唢呐笛子伴奏,真个是喜气盈门,热闹非凡。



        “月亮弯弯照华堂,照到我娘进绣房。一尺五寸把儿养,我娘养女受苦寒,冷来给儿洗尿片,热来就把蚊子扇……”祥龙婚嫁歌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哭嫁。在旧时,祥龙乡嫁女人家在嫁女的前一天就开始哭嫁歌,有钱人在三天之前或者更长的时间就开始哭嫁歌了。因为他这嫁歌的时间哭得越长就更能够代表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和他的经济实力、能力。



        祥龙乡讲究姑娘出嫁非哭不可,借此告别娘家闺女生活,抒发情感。不少姑娘十一、二岁就开始练习哭嫁,以免婚前哭得不好,遭人笑话,视为愚笨。当时的嫁歌,其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数百年不变的固定形式,也有即兴而作的内容。从唱腔上看,以哭代唱、唱中有哭的哭嫁歌是一种情绪音乐,唱起来声调高低、节奏节拍都比较自由。其唱词随哭而编,即编即唱。内容多为恋旧惜别的,也有埋怨父母的、骂媒婆和轿夫的其数量之多,独具特色。哭嫁歌在祥龙乡不是女人的专利,许多男人在姑娘出嫁时,也能哭唱多首词曲。

川东北婚嫁文化IP

热情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来西充欣赏“文化旅游大餐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