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出川,仅一人生还:完成兄弟嘱托,回去给西充人一个交代
便宜老鼠药沼 发表于:2020-9-15 09:37:2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33
电影《八佰》上映后,国人才知道:1937年10月,奋战在四行仓库中的“八百壮士”,原来只有四百余人。可是大家不知道,在“四行保卫战”发生的同一时间,四川南充市的西充县,曾经发生过“八百壮士出川抗战”的真人真事。



1937年10月1日,西充的八百好儿郎肩扛“为民先锋”、“抗战到底”的旗帜,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八年穿越八省,856个兄弟,最后只有1人生还。他们过去因为爱讲粗口,被人戏称为”锤子兵”。但是,面对国家危亡,“锤子兵”立即化身为战场上的“大铁锤”。

师长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战友张汉良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而另一个战友贾良西,则肩扛机枪扫射,救了一个村子700条人命!可惜仗打到1944年的时候,八百壮士就只剩下三个人了。

1945年8月8日进攻昌化城,李宏毅所在的部队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李宏毅倒在血泊中,被打扫战场的战友当成“尸体”捡回。醒来之后才知,另两位川军战友已牺牲。

一、八百壮士从军行

1937年,在上海爆发了第二次淞沪会战。在战前,由于日本方面的不断挑衅,国民党早有作战的心理准备;提前数月派张治中在虹桥机场一带修建作战工事二千余处,并借机增兵。



然而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国民党高层做梦也没有想到,中日双方作战实力如此悬殊。这一次会战中,中国几乎是举全国兵力,以85万对日本30万,最后竟然折损30万人!

一战打崩了军心,国民党高层和商贾、平民,开始大规模向后方转移。但是逃到四川之后,大家发现退无可退,唯有背水一战。而在那之前,1937年,川军的刘湘将军已经“申电”出川抗日。

川军先头部队出发后,地方上决定再招一批壮丁作为后备。于是在西充县中学的后门,搞了一次征兵。当时计划征壮丁150人,想不到西充县的小青年报名踊跃,最后录取了856人。

川人是大移民的后代,特别吃苦耐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四川境内军阀混战不休,许多年轻人早就见惯不怪,并不惧怕战争。



据说西充八百壮士中,很多人是刚刚才从中学毕业,完全不了解中日军事实力上的巨大悬殊。他们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为国家毅然上了战场。可是到了战场后,面对日本人时,川军将士从来都没有现过“怂样”。

因为川军战士喜欢以“锤子”当口头禅,加上打起仗来肯拼命,经常做部队的先锋,别的战士感觉他们有一点愣,于是戏称他们为“锤子兵”。

出川的第一年,这“锤子兵”就有七十人牺牲。第二年,不怕死的“锤子兵”又牺牲一百多名。不出五年就折损过半,可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逃兵。到了最后,仅仅只有一人生还。

二、幸存者的回忆

李宏毅是“八百壮士”中唯一活下来的人,当年他参军的时候才20岁,刚刚成亲不久。媳妇肚子里怀了孩子,他上战场时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后来抗日战争结束,他又加入了我党,再返回敌营卧底。一晃就是17年,等到他回家时,儿子都已经17岁长大成人。



李宏毅的儿子李汝江说:听母亲说,当年父亲去参军的时候,祖母没去送他,因为怕见面舍不得他走,是伯父追到街上替他壮行。后来祖母病危,家里去信叫父亲返回,父亲也回不来。接信后只能在战场上大哭了一场,又接着提起枪打日本人。

这“八百壮士”是作为26师野战补充营参战的,因为受训的时间非常短,没有什么装备。穿着草鞋和背着一条破席子就出川了,当时很多中央军都看不起他们。

幸存者李宏毅在回忆录《出征札记》中记载着:1938年夏天,26师走到九江的时候遇到日本人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师长就命令川军负责掩护部队转移。结果70多个川军战士牺牲,之后两年之中,部队两次反攻南昌,八百人就只剩下四百人了。

川军将士爱争硬气,中央军越看不起川军,“锤子兵”作战越顽强。第二次反攻南昌的时候,西充这八百“锤子兵”又当了先锋,负责引诱日本人进包围圈。



当时49军的军长陈安宝中弹身亡,师长命令“锤子军”冲进阵地,抢回军长的遗体。日军把“锤子军”包围起来,又开出坦克冲向他们。

李宏毅的战友张汉良点燃炸药包,扔向日本人碉堡,但是被挡下来。危急关头,张汉良又点了一个炸药包,抱在胸口,整个人扑向碉堡和里面的日本人同归于尽,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来!

1938年7月,部队撤离湖口县,在武山镇的王常村留了一个班。一天晚上有几十个日本兵趁着大雾夜袭村落。全靠李宏毅的战友贾良西,肩扛“水机枪”在村中来回奔跑,四处射击,一连打死好几个日本人。

日军摸不清虚实,以为29师的大部队还在村中,于是就撤走了,这一次贾良西救了全村700多人的命。2015年有记者去王常村采访时,村里人还记得“贾中士”,一个人一挺机枪,救了全村人性命。



村中人说:贾良西后来晋升“中士”,在打日本人的时候作战牺牲了。因为战乱找不到家人,王常村的人就把贾良西的坟墓迁到了村中王家祖坟安葬。

村人两次为他树碑立传,并且按照古礼,以考妣的规模,按父母亲葬礼入殓下葬。直到现在,每逢清明节,全村人都会去墓前献花、上供。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唯一活下来的李宏毅想要回到家乡。按照出川时“锤子兵”们的约定,给他们的老家送信,可是部队不放他们走。不久之后,他才得知上面要打内战。



李宏毅当时是一名营长,他和很多战士都不愿意打内战,不久之后他们就被我军包围。李宏毅被送到华东高级军官团,1947年加入我党。后来奉命来到济南,潜伏进国民党21军王克俊部,从事地下工作,在那里多次解救被俘的我党人士。

结语

解放前夕,李宏毅参加了邛崃起义。五十年代,他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一直到1954年才回到家乡,与自己17岁的儿子见面。

幸存下来的李宏毅,无论如何都放不下855位兄弟的沉重嘱托。因为他们当初的800多兄弟都曾宣誓,要为振兴民族而战,并相互约定:活下来的人,一定要回去向死者的家属通信、向家乡父老汇报大家的战况,并慰问阵亡兄弟的家属。

1963年,李宏毅退役。在他心中,他作为“西川八百壮士”中的唯一的生还者,他还有800多位兄弟的嘱托需要去完成,他要回西充去给西充人一个交代。所以,他回到了家乡西充生活。



可是待到李宏毅回到故乡之后,早已物是人非,当年那些兄弟的亲人们多数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就算是有人存活,也都不知散落到了何方。后来,李宏毅时常怀念曾在战场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那855名兄弟,于是他把往事写成了一本《出征札记》。

李宏毅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有人能在化风山给他的八百多个川军兄弟,建一个纪念碑。他希望后人们记住“西川八百壮士”的往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2005年,李宏毅去世。他把写了自己一生,尤其是有那一段峥嵘岁月的《出征札记》,留给了他的儿子李汝江。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四川, #南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