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西充县双凤镇东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三大机制 破解聚居安置难题
术数古籍专卖疤 发表于:2020-10-29 18:49:5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2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李平贵

近年来,四川南充西充县紧扣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和关键之仗这一重大课题,秉承“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工作理念。坚持从规划设计、严控面积、抢抓质量、后续帮扶等方面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高规格、严标准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518户8065人,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国家下达的搬迁任务。与此同时,西充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搬迁政策,深度调研搬迁群众的现状与问题,创新“三大机制”,破解“三大难题”,努力践行聚居点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搬迁目的。

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增强支部领导力

为破解聚居点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难题,针对易地搬迁聚居点安置群众是各村搬迁群众聚集一处,安置点党员仍由原村支部管理,导致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搬迁党员干部学习不到位、政治觉悟不高的情况,双凤镇东岱村聚居点根据搬迁规模和党员数量,打破行政隶属壁垒,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的方式,率先在安置点成立新的党支部并创新聚居点党小组政治领导机制,突出聚居点党员干部政治功能地位,加强聚居点党员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聚居点搬迁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三个课堂”强化党性教育。创新聚居点党员政治教育“指尖课堂”“夜校课堂”,在东岱村聚居点办“农民夜校”1所,每月通过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建手机报向聚居点党员干部发布政治学习信息4条,并在聚居点广泛开展 “党章知识竞赛”等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聚居点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四联考评”实化党建责任。全面推行“联述联评联考联用”制度,将聚居点党支部履行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作为双凤镇党委向县委述职、聚居点党支部向镇党委述职的重要内容,双凤镇党委每半年组织党员、搬迁群众代表、镇党代表对聚居点党支部书记履责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去年对聚居点党支部履职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作出总体评价,考评结果作为去年对支部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钥匙,有效推动东岱村聚居点从严治党责任层层压紧压实。

“三项治理”净化基层风气。开展“领导联系聚居点、干部蹲点聚居点”的“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活动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大操大办”等发生在搬迁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大整治活动,有效保障了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

创新“发展引领”机制,增强群众组织力

为破解聚居点后续产业“手臂短、触角窄、能力缺”难题,提升聚居点党支部群众组织力,重点是带领搬迁群众共同致富,才能“稳得住”搬迁群众。西充县针对东岱村聚居点党支部在统筹协调、监督管理、指导服务方面存在“手臂短、触角窄、能力缺”的问题,创新聚居点“发展引领”新机制,强化镇党委、聚居点支部的领导带动作用,引进西充县粮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进行产业布局。该聚居点采取“聚居点+支部+协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扶志+新聚点管理”模式,依托现代农业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500亩并顺利推进搬迁群众“五统三分”的“发展引领”利益联结机制。

“五统一”发展后续产业。统一规划建园。把搬迁群众分散的土地整体流转租赁给村合作社,由政府项目资金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整体打造水稻生产基地、小水果生产基地等;统一生产标准。制定有机种养殖生产标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等,聚居点航粒香专合社组织搬迁群众按照有机水稻种植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航粒香公司统一供应谷种、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农业机具等,让搬迁群众“零成本”参与生产。统一技术服务。根据生产品种的类别,分类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定期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生物防控、机耕生产、收储烘干等各项服务。统一收购营销。航粒香公司与聚居点航粒香专合社签订收购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降低搬迁群众生产风险。

“三分”方式管理后续产业。一是分片包干。聚居点航粒香专合社、西凤脐橙专业合作社把土地划分成若干“生产责任片区”,与搬迁户签订生产合同,明确具体生产责任,并把产品质量、数量与搬迁户生产报酬挂钩。二是分级管理。建立合作社、生产小组长、直接劳动者“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指导、生产三协调。三是分类核算。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分类制定核算标准,按照“保底产量劳务酬金+超出产量按比提成”的方式,调动搬迁户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稻田整治,亩产提高了20%。水稻成熟后,航粒香公司按每公斤5—6元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的有机稻谷,合作社在2019年有机稻谷销售收入盈利中提取30%作为公基金,70%按稻田占股分配给入社的搬迁农户。搬迁群众实现每亩有机水稻增收1115—1515元。通过坡耕地治理,果树长势让搬迁群众喜笑颜开。

创新“聚点治理”机制,增强社会号召力

为破解搬迁聚居点“治理弱、矛盾多、服务差”难题,提升聚居点搬迁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当前易地搬迁聚居点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东岱村聚居点聚居群众虽然实现了搬迁大融合,但农村聚居群众对聚居点治理的“法治化”、服务的“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化”要求越来越高。西充县针对该聚居点面临的“居民杂、治理弱、矛盾多、服务差”等问题,创新聚居点的治理机制,出台政策率先在双凤镇东岱村聚居点促使搬迁群众选举成立聚居点管理委员会,由聚居点管理委员牵头维护聚居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聚居点的物业管理等方式提升聚居点的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农村聚居点的社会号召力。

“民主管点”开门监督。西充县在双凤镇东岱村聚居点创新推行聚居点事务“八公开一评议”制度,每季度对聚居点财务、三重一大事项、扶贫工作信息、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执行等8方面内容的决策、流程、结果全面公开,每半年对聚居群众选举产生的管委会成员的履职勤廉情况逐一评议,满意度低于60%的在聚居群众会议上作整改承诺,连续两次满意度较低的由双凤镇纪委对其勤廉情况展开调查。

“一核多元”多方共治。坚持以聚居点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聚居群众原来的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参与聚居点治理的作用,西充县率先在双凤镇东岱村聚居点成立1个聚居点民事调解委员会,下设8个搬迁村村干部参与的民事调解小组。创新开展“镇点党建结对共建”“企业驻点帮扶”等行动,县级2个机关党组织与聚居点党支部全覆盖结对共建,1家规模农业企业结对帮扶聚居点。

“干群互动”联心解难。聚居点持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问情联心”、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坚持帮扶单位每位党员干部和镇驻村(聚居点)每位干部结对帮扶1户搬迁贫困群众和“空巢老人”,定期叙亲情、听意见、送温暖。入住一年多以来,2个县级帮扶单位55名党员干部走访聚居点搬迁群众300余人次,结对认亲83人,帮扶困难户65户,帮扶“空巢老人”16户,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现实难题1200余件。目前,双凤镇东岱村聚居点的干部和搬迁群众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满意度达98%以上。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