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就地过年?幸福就是咱家
刘冠华 发表于:2021-2-5 10:06: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9
距离春节还有一周的时间,与往年抢购春运火车票不同,今年好多返乡人员可能还在考虑:究竟回不回家?

2月1日至3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消防员、菜铺摊主、护工、小餐馆老板,其中有人表示“今年春节不回家”“不回,守摊”,也有人已经早早关门,提前回了老家。那么,就地过年的他们,有哪些安排?回老家的人,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二级消防长张高峰

22年的春节里没有回过一次家

他是一名二级消防长,也是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目前年龄最大的一名消防员,特勤大队二站站长助理,他叫张高峰,今年40岁,临汾浮山县人。他从1999年加入消防队伍以来,至今已有22年。在22年的春节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肯定谁都想回家过年,但是能够用自己的坚守岗位,换来万家灯火,换来一方平安,我觉得是值得的。”张高峰这样说。

2月3日下午,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见到了张高峰,他正和其他队员悬挂红灯笼,第二天就是小年了,消防营地也是一片喜庆红火的气氛。一排排灯笼,整齐划一。

1999年,张高峰参军当了消防兵,早就熟悉了各种粗活、细活。周围的消防员们,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他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他在当消防员的第二年底,就成了班长,2002年7月入党。作为一个老兵,他以身作则,在春节里坚守岗位,带领消防员们一起冲锋在前。当时,消防支队、大队也都有规定,春节期间全员在岗,他也就慢慢习惯了。

张高峰说,其实,他能够22年都不回家过年,离不开家人们的支持和鼓励。父母都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母亲2004年做了子宫癌手术,父亲在2005年做了腰间盘突出的手术。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11月,父亲在干活儿时,突发心脏病晕倒,被人发现后紧急送往临汾市人民医院。当时病情非常急,急需要做手术,要先交定金5万元。当时他接到电话,心里非常着急。后来经过支队、大队的协调,帮他先预支了半年的工资,然后他把钱打回家里,自己再请假返回家中。经过治疗,父亲做了两个心脏支架,逐渐好转,但是需要终身服药,还需要人照顾。

2018年11月,消防部队面临着改革。他当时心里有些纠结,家里父母都有病,需要照顾;大儿子10岁,小儿子十个月,也正是需要陪伴。有一次,他探亲回家,去接儿子,去了学校竟然弄不清儿子在哪个班?而且,学校的老师也都不认识他,不敢告诉他实情。后来打电话问妻子才接上了儿子,这件事让他觉得自己亏欠家人太多。

但是,思前想后,他还是想继续当消防员。为了帮自己快点儿做抉择,他打了电话给父亲,试探着说自己想转业回家。没想到,他参军20年来从未跟他发过火的父亲,第一次大发雷霆,一直叮嘱他,要继续选择当消防员。

那一次,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父亲一直劝他:“在消防队里好好干,家里不用你操心。”

说到业务方面,张高峰一直排在消防队伍的最前头。在2004年到2006年的挂钩梯比赛中,他连续三年都是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冠军。此外,他还经常代表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参加全国的大比武,为山西省总队争光。

他右手虎口有一处明显的伤疤,那是2013年,他和组训队员一起熟悉器材,一位队员用无齿锯切割铁门时,切得三角形小了,他在伸手进去掰开关时,右手虎口处被锋利的切割划伤,鲜血直流,骨头都露出来了。当时队里安排他去医院处理,他表示自己没有问题,简单处置后坚持完成了组训任务,之后才去医院处理伤口。自那以后,大家都被他“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所感染。

入队22年来,他先后参加各类灭火救援和抢险救援战6000余起,营救被困群众、遇险群众2800余名,多次在全国和山西省消防比武中斩获佳绩,荣获个人三等功9次,多次获评“优秀党员”“优秀士官”“先进个人”“优秀消防员”,2015年获公安部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2018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消防卫士”,2019年被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优秀消防员”,2020年荣获全省“十佳消防员”荣誉称号。

2月3日17时许,山西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张高峰的爸爸张军朝,他说过春节了,谁家都希望团圆。可是,张高峰有他的任务。“既然他走不开,我们就全力支持他,让他在消防队里没有后顾之忧,好好干。”

张军朝还说,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但是同样选择支持儿子的工作。“高峰他也很孝顺,经常给我们寄钱寄东西,没事常打电话,发视频,我们都很知足。”

今年春节,张高峰依然坚守岗位,他有些话想对爸妈说:“爸妈,春节期间我必须坚守岗位,这一年你们辛苦了,我不在身边,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

张高峰说,既然选择了消防员,就要舍小家为大家,保护一方平安是刚刚穿上“火焰蓝”时的誓言,也是他的初心。

蔬菜和水果店店主

过年继续守摊 让市民吃上新鲜果蔬

“放心,过年那几天也开门。”“开门呢,就是可能比平时晚点儿。”“正月初一到初七休息,初八就开门了。”2月2日、3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了太原青年路、并州西街、双塔西街上的一些菜铺和水果店,当问到他们过年的打算时,不少店家都决定“就地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了,在哪过年不一样?”彭易东的蔬菜小店,在青年路上,平时主要是他和妻子两个人在经营。他和妻子都是河南人,来到省城已有三年。每天凌晨3点彭易东就起床了,4点出发去拿货,早上不到7点就开始营业。“冬天会晚一点,但7点半左右也就有客人了。”彭易东说,一天忙完后,大多到次日凌晨才能入睡。

他们的小店开了3年,因为夫妻俩做生意都和和气气,蔬菜价钱也适中,招揽了不少熟客。用彭易东的话说,“街坊邻居很照顾,生意还不错。”

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原本,彭易东和妻子打算今年回河南老家,但和家人商量后,夫妻俩还是决定今年辛苦点,一直营业到年三十。“反正孩子老人都在这,在这过年也挺好的。”彭易东说,据他估计,今年留在省城过年的人比往年多,生意可能会好点儿。“忙是忙了些,但是能多挣钱,辛苦点儿也值得。”

虽然不回老家,但过年的习惯不能少。彭易东说,往年这个时候,年货早就置办齐全了,但今年因为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回老家,就一直没行动,这定下不回了,他计划这两天让妻子抽空去置办年货。“买些好吃的,再给老人和小孩各买一套新衣服,过年还是要开开心心的。”

一年忙到头,彭易东夫妇也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两个孩子总听同学说去各种地方旅游,也吵着要出去玩。彭易东就计划,等年三十忙完了,就关门休息几天,一家人一起去公园、植物园玩一玩。

和彭易东一样选择就地过年的,还有不少水果店的店主。“我们过年期间正常营业,但那几天可能开门晚,关门早。”2月3日中午,双塔西街的一家水果店里只有店主张先生一个人。“平时有两个小姑娘帮忙,前几天都请假回老家了,就剩我们两口子轮着来顾店了。”他说。“我去年就没回,今年也不打算回去了。”另一家水果店店员小李说。她是吕梁临县人,跟着亲戚一起来省城打工。她所在的水果店,今年和往年一样,过年期间是正常营业。“早上8点多就开门了,但晚上可能关门要早点,平时都是10点左右,过年那几天可能七八点就关门了。”小李说,老板安排他们几个店员在大年初二以后可以轮休,所以她和家人商量后,打算过完年再回。“其实错开过年回也挺好的。”小李说,老板对他们很好,包吃包住不说,过年期间在店里还能挣三倍工资,她挺满意的。这两天的生意和平时差不多,估计到腊月二十七左右买的人会多一点儿。这两天,偶尔也有市民来问,过年的时候水果店开不开门。

山西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省城市民,在问到“买年货了没”时,不少市民都表示:“不用备年货了,现在这么方便,想吃啥随时都能买,尤其是瓜果蔬菜,现吃现买最新鲜。”

餐饮业工作者

有人提早回了老家 有人决定先暂时不回

“疫情防控,提前回家,年后相见,谢谢大家。祝大家春节快乐!”“疫情防控,提前放假。”“临近春节,本店暂时停止营业,给各位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预计正月十五后营业,欢迎继续光临。”

……

近几日,太原街头的一些小饭店提前关了门,卷闸门上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温馨提示。2月1日和2日,山西晚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了一些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有人提前回了家,有人计划就地过年。

1987年出生的朱诚军是安徽人,和妻子来太原已有7年,他们在体育路上经营着一家安徽肥肠面馆,儿子跟着父母在安徽老家生活。“每年我们就回去这么一次,看儿子和父母。”朱诚军说,每天11时到第二天凌晨5时,是面馆的营业时间,冬天的时候,每天也就能休息五六个小时,夏天忙的时候也就休息三四个小时,所以寒暑假,无法把儿子接到太原和他们团聚,每年的春节成了一家人唯一团聚的时光。

往年,朱诚军夫妇要等到腊月廿三才会关了店门回安徽,过了正月十五再回到太原。今年腊月十四(1月26日),他们关了店门,和妻子开着车回安徽老家。“从太原到安徽开车需要16个小时,在回家之前,我们提前给村里疫情防控小组的负责人打了招呼,因为是从低风险区返回,我们当地也是低风险区,做了核酸检测只需要居家健康监测7天。”朱诚军说,回乡路上特别顺利,没遇到堵车,今年他们也没计划走亲戚,回家就是想看望父母,陪伴儿子。

电话采访中,朱诚军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村庄有80%的人员都外出务工,只要是孩子在老家,外出人员都提前回到了村里,返回人数占到外出打工人数的60%,余下的就是没计划回来、就地过年的村民。“在村里种庄稼的收入很少,真不如外出打拼。今年我们的生意还挺不错。”朱诚军说,房东也特别暖心,减免了他们两个月的房租。

和朱诚军一样的还有吕梁人张先生。电话中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在1月19日之前,遇到每天来吃饭的老顾客,他都会说一句:“1月19日就关门了,过了年欢迎再来。”

1月19日11时13分许,张先生和妻儿兴高采烈地登上了返乡的火车。张先生说,他经营的早餐店在1月18日就关了门,他和家人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张先生说,父母的年龄大了,往年,他们都会在太原把年货准备好,腊月二十五回家,打扫房子,过了正月初八再回到太原,今年他们没在太原准备年货,计划提前回到老家再采购。

也有一些人计划春节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小兰就是其中一位,95后的她,是陕西人,目前是一家餐饮企业的领班。“我堂姐在太原工作,家就安在了这儿。4年前,在堂姐的推荐下,我到太原工作,直到现在。”小兰说,她每天的工作挺忙,每周有一天休息的时间,休息的时候就去堂姐家,堂姐一家带着她不是吃就是玩,过得还挺充实。

小兰说,往年她都是腊月二十八回家,正月初八返回太原,今年她不计划回家,过段时间再回家看望父母。“我们10天的假期。”小兰说,来回折腾,还真不如暂时先不回。

对于假期安排,小兰说,堂姐让她去家里过年,过年休息的10天,她要宅在家里,计划将自己刚买的关于酒店管理的书读完。

医院护工

患者住院他就地过年;患者出院她返乡团圆

他们是护工,24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他们中最长的工作了20年,最短的也已经工作了8年。他们都尽心尽力照顾着每一个需要照顾的患者,临近春节,患者不能出院,他们也选择留下。

2月1日,山西晚报记者前往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与这里的护工亲密接触。这里的患者大都昏迷不醒,意识不清,还有的是植物人,需要护工24小时陪伴照顾。

桂师傅今年56岁,做护工已经20年。见到山西晚报记者时,他正在给一位因车祸而瘫痪的患者翻身。桂师傅说,自己照顾的患者多半都是瘫痪或者是长期植物人,每天的工作流程就是帮助患者洗漱、吃饭,两个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每日工作时间24小时,直到患者出院,他们才能放假。“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沁县老家过年了,患者不能出院,我们就不能停工,年三十也跟平时一样,到医院的食堂打点饭,患者睡着的时候,在医院的走廊里跟家人视频或者电话拜个年。我爱人之前跟我一样都是护工,这一行,起早贪黑,我爱人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她的好朋友介绍她在榆次的一家商场做库管,今年情况特殊,我爱人留在榆次过年,我因为我的患者没出院也不能回家,好在我女儿大学放假,回到我这里,过年我和女儿在一起。”桂师傅说。

桂师傅的老家还有80岁高龄的父亲,一直由他的弟弟照看着。说起父亲,桂师傅的脸上充满了愧疚。“我要给患者洗脚,要给患者拍背、吸痰,但是我却从没给自己的父亲洗过一次脚,拍过一次背,甚至连在一起聊聊天的机会都很少。我爸从没有怪过我,反而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让我注意身体,好好吃饭,他总说在外面挣钱不容易,不要担心家里,弟弟照顾他照顾得好着哩。”说起这些,桂师傅的眼角有些许湿润。

说话间,患者的家属从病房走了出来,招呼桂师傅帮他给爱人吸痰。桂师傅走进病房,边安慰患者边撸起袖子,他先将患者的身体侧翻,然后均匀而有力度地拍着患者的背,患者憋红的脸逐渐好转,桂师傅看到患者的呼吸逐渐平顺,便将吸痰器放在患者嘴上,经过一番操作,患者的表情逐渐变得舒缓,桂师傅又将患者平躺,将床稍稍摇起,笑着跟患者说:“起来坐坐吧,老躺着不舒服。”

将患者安顿好后,桂师傅的额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这些都是每天的工作,我们都已经轻车熟路了,这些工作家属不会,只能干着急,所以他们非常信任我们,也很依赖我们。”

张女士做护工今年是第14个年头,见到张女士时,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山西晚报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女士个子不高,身材中等,但是面对比自己高大很多的患者一点儿也不慌张,照样给患者翻身,擦洗身体。张女士说,干这行时间久了,照顾患者就有一些小技巧,给患者翻身的时候就不用使蛮力。“我今年过年要回家陪陪父母。”张女士笑着说。张女士今年50多岁,儿子在太原打工,父母都在老家。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过他们,去年过年也没有回家跟他们一起过年。“今年我照顾的患者要出院了,虽然他还没有好,但是家属还是希望他能回家过年。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我也能回家过年。我已经让儿子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回家跟父母在一起,过个团圆年。”张女士兴奋地说。

采访中,一位患者家属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些护工虽然不是家人,不是亲人,但却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他们的工作真的很辛苦。“我丈夫已经瘫痪在床快一年了,由于每天不能动,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了,经常便秘,为了让他大便舒畅,张女士甚至用手给他抠。我看了非常感动。这几个月,没有张女士的悉心照顾,我就崩溃了,爱人的病要花大把的钱,我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他,还要照顾上学的孩子。每次我离开医院的时候,张女士都会安慰我,让我放心,医院有她呢。现在我们相处得就像姐妹,就算我爱人出院了,我们也会好好地相处下去。”“我们也会遇到不理解我们的家属。”张女士笑着说,“有些家属不懂如何照顾患者,他们会提出一些很过分的要求,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会指责我们甚至解雇我们。有一次,有一位家属嫌我给患者翻身的相隔时间太长,让我每半个小时就给他父亲翻身。我给他解释,给患者翻身太勤,患者会感到不舒服,但是这样的解释他不信,他以为我是为了偷懒,就将我解雇了。之后他就亲自来照顾自己的父亲,照顾几天之后,跑来向我道歉,并希望我能继续照顾他的父亲,那位家属感慨,照顾患者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前错怪我了。”张女士说,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但只要我们做到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患者家属迟早会理解的。
山西晚报记者 宋俊峰 杨洲芬 姚佳 张梦莹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