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莲村:昔日“旱山村”如今瓜果飘香
南充同城网 发表于:2021-3-18 11:03:5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99


黄莲村干部和合作社管理人员查看黄瓜苗长势

王林均

“闸门一开,就能栽秧种菜;水龙头一开,就能淘米洗菜。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哟。”每当看到纯净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出来,南部永定镇黄莲村年近8旬的村民张俊如都会发出由衷的感慨。

由于地势较高,境内没有一条河流,过去,黄莲村是远近闻名的“旱山村”、贫困村。全村400亩水田、500亩旱地的生产用水和1300余人的生活用水全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14口山平塘和打井取水。“堰塘年久失修,成了危堰。雨一下,堰就满了;雨一停,堰又干了。”回想起以前的用水困境,张俊如记忆犹新。

该村虽然通过实施“红层找水”项目和修建集中供水站等方式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但水质却不能达到安全饮用水的标准。“从地下直接抽上来的水有大量杂质,矿物质也超标。”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焕强介绍,由于长期饮用不达标的地下水,该村很多村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肠胃病。

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被缺水困扰多年的黄莲村终于迎来了转机。当年,在帮扶单位南部福康供水公司的帮助下,该村投资20万元,整治维修了杜家院子山平塘,解决了30余户170余名村民的生产用水难题。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该村又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将全村的10口山平塘维修一新,还修建了2处提灌站,让所有在家的村民用上了县城集中供水站的自来水。

“有了水,啥事都好办了。”近年来,在水、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基础上,黄莲村不仅大面积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吸引村民返乡创业种植冬枣15亩,引进业主种植30亩中药材,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了30亩大棚种植豇豆、辣椒、黄瓜、四季豆等蔬菜,成为该县“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6岁的村民张俊全是该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常务副社长,负责大棚蔬菜的日常管理。每年收入超过8万元。

近年来,黄莲村通过发展水稻、油菜、生猪等传统产业和中药材、冬枣等特色产业,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1600元,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南部, #永定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