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乡仪陇乡村德治的实现路径研究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王俊何东中共仪陇县委组织部郑奎2013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实践,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治何以为先?德治何以滋养法治与涵养自治?德治何以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这成为当今乡村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乡仪陇乡村德治的现状
近年来,仪陇县委县政府立足“两德故里”资源禀赋,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深入打造“中国德乡”,让“德乡”之美誉不断流芳于外。
德育氛围,熏陶于人。仪陇县委县政府打造金城书粟、金城德苑、马鞍红军街、朱德故居纪念园、张思德纪念馆、新政德园、滨江路德字碑、朱德诗词长廊、红色经典广场等多个德育景点,各乡村设置村民道德墙,开办乡村道德讲堂和法治讲堂,优化德育环境,强化德育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此提升仪陇人民的道德素质和德行操守。
德之有礼,教化于民。仪陇推出《仪陇有礼十二条》文明公约,从个人习惯养成、行人出行、公共环境卫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要求人人学之,人人效之,以礼仪之言行教化于民。
评选标兵,典范引领。仪陇近年来连续开展寻找身边的张思德、张思德标兵、张思德示范岗、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志愿服务,爱在联盟。为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凝聚多方爱心力量,仪陇组建了张思德服务联盟、德乡志愿服务队、懿德志愿服务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志愿服务队、民兵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心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红色传承,“两德”为先。仪陇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用好“两德”政治资源,搭建宗旨教育平台,创办张思德干部学院,开展“两德”故事进校园社区、讲好苏区故事、编演红色节目等系列活动,以此来传承“两德”精神,提升仪陇人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
传承习俗,民情养人。仪陇依托本地的风土人情,打造客家风情民俗博览园、民俗一条街、剪纸博物馆等民俗景点,恢复和继承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赏菊、赏月、吃饺子、吃粽子、耍狮子、踩高跷、打太平鼓、写春联、贴窗花等传统文化和习俗,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增强村民凝聚力,涵养家乡情怀。
乡村德治的实现路径对策建议
教之以德“施德政”,齐之以礼“扬家风”,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根据仪陇“德之以礼,教化于民”德育之目标,施之以德教化于民,以德教化于官,以礼治村,以礼治政,德之以政,齐之以礼,此乃政教之本也。用良好的政德开启社会生态的政风,用良好的家风涵养利他利己利众生的德行,以形成崇德尚礼的社会风气和德育氛围。
选拔干部“德选官”,打破“潜规则”,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基层领导干部既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又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既是乡村治理的指挥员,又是乡村治理的战斗员,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如果选之不当用之不慎,只会祸害一方。“以德为先”应避免出现“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怪现象,坚持做到“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重塑村民“主人翁”形象,全面推进“五民主”,不断激发多方治理主体活力。村民自治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弱化与丧失,是阻碍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充分赋予并切实保障村民“主人翁”权利,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赋权于民,激发村民“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重塑村民“主人翁”地位,规范各类组织的自治权,才能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和潜能,才能激发多方主体自治的积极性和活力,才会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应。
培育文明“新引擎”,孕育道德新风尚。长期以来,乡村村民以“填饱肚子、挣够票子”为目标,重抓家庭经济建设,淡化了乡风文明,“赡养老人推责任,争夺家产最耀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陋习在乡村盛行。何以治“旧”?唯有育“新”。故而,通过完善乡规民约,形成约定俗成的新风尚,办好农村广播,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营造乡村文化氛围,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筑牢德治“主阵地”,提升治理“软实力”,是构建和谐文明精神家园的有效举措。
因此,要以德治为基础,强化“德治”引领作用,让德治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全领域,通过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乡村德治具体化、形象化,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德化于心,德化于形,筑牢乡村德治主阵地,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构建乡村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