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f17 发表于 2022-6-18 03:55:12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检察院探索“三三”机制助力公益诉讼效果好

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现代化宜居新嘉陵”工作目标,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进行研判评估,探索建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三三”工作机制,成功办理33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维护了辖区公共利益,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01
点、线、面结合“三”方式,引导舆论重宣传



一是固定宣传“点”
嘉陵广场是嘉陵区群众活动中心,嘉陵检察院将此作为固定宣传点。在嘉陵广场悬挂横幅、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同时现场向群众讲解公益诉讼含义、公益诉讼的分类、公益诉讼提起的主体、案件范围、日常生活中“损害公益行为”类型。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的认知度,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连起宣传“线”
针对公益诉讼涉及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道路交通等相关问题,以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媒体人为连接线。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媒体人、社区和相关行业中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等为特邀公益诉讼宣传员,宣传公益诉讼法律法规,宣传上级关于做好公益诉讼工作系列指示精神,向群众进行现场讲解和答询公益诉讼有关法律问题,引导社会公众主动发现踊跃举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线索,破解线索来源瓶颈。
三是构建宣传“面”
利用新媒体开辟公益诉讼宣传专栏,定期宣传公益诉讼职能和典型案例。通过互联网快捷、高效、覆盖面广的特点,在门户网站上将公益诉讼部门的组织机构、职能职责、受案范围等内容详细列明,增强群众对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相关职能的认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为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指明路径。
02
看、听、访结合“三”渠道,挖掘线索拓案源



一看
积极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结果反馈工作机制。通过查看群众来信来访、控告申诉信件发现线索;通过关注报刊杂志、微信、微博、政务网站等多种信息渠道,掌握环境污染、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中毒事件等公益诉讼线索;通过查看网上“公益案件举报箱”,查看民众对医疗、救助迫切诉求,有针对性的收集公益案件线索。
二听
通过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代表、委员对环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管理以及涉及民生事业的意见和呼声,从中发现公益诉讼线索;通过面向社会开通公益案件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电话举报,倾听群众对道路交通、噪音扰民、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呼声和要求;加强与社区村委会干部联系沟通,与他们建立微信群,倾听基层村民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注的呼声,从中发现公益诉讼线索。
三访
积极加强与执法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到江河、工厂、矿区、林区、开发区等地探访,现场查看违法排污是否得到有效治理,违法砍伐林木现象是否存在,非法占用耕地建房的耕地是否得到恢复,非法采矿、采砂,非法倾倒、填埋垃圾的现象是否得到有效制止,从细微之处及时掌握公益诉讼线索。
03
联、固、诉结合“三”机制,充实证据助诉讼






一联
建立多部门协作内外联动机制。对内,树立全院“一盘棋”意识,与刑检、控申、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机制,共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深入开展;对外与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协作配合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环境执法、食品药品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对公益诉讼线索动态跟踪、全程监督,形成公益保护合力,提升难点问题协商解决的能力。
二固
建立综合运用智能手段固定证据制度。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发现案件线索,运用无人机取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手段调查固定证据,为案件的顺利办理提供现实基础;运用调查核实手段,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进行调查,采用调阅、复制有关行政执法卷宗材料,询问违法行为人、行政机关有关人员、行政相对人,固定证据;对于行政机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公共权益受侵害的案件,从案发时间、损害结果着手,以案情相似度高的类案进行比对取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使证据与证据之间点线相固,证据与事实之间相互印证,做到证据有力。
三诉
建立诉前建议与事中诉讼相结合机制。先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行政机关对侵害公益的行政不作为进行监督整改,充分运用诉前建议程序推动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对检察建议发出后,逾期未纠正违法行为或未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来源:嘉陵检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检察院探索“三三”机制助力公益诉讼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