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诗棚赏诗坛】《“诗苑梦呓”集》(1)
【绿野诗棚赏诗坛】《“诗苑梦呓”集》(1)
原著:袁 浪 整理:陈跃康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6_01JyRErMmqx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广角》杂志
古今诗评独一家
——《“诗苑梦呓”集》序
陈跃康
半年来,笔者潜心于书房,埋头整理师父袁浪二十多年前发表的旧稿,编成《“诗苑梦呓”集》,挖掘其被埋没的中国古典诗词社会文学价值,并为其写作生涯弥补一段文坛佳话,以不虚度宅家时光。
上世纪的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贵州省文化厅主办的时尚流行月刊《文化广角》杂志,特邀袁浪老师兼任《文化广角》杂志专栏作家,让他展现在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的学识与修养,弘扬中国民族优秀诗歌文化传统,袁浪老师将专栏命名为:“诗苑梦呓”。
“诗苑梦呓”专栏刊行整整两年,发表袁浪老师撰写的有关中国古代与近现代诗词点评、赏析文章二十四篇,洋洋五万余言,已然成为《文化广角》杂志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广角》杂志极为赞赏“诗苑梦呓”之文,评价其“空灵精妙。”誉为“彪世之作、千古绝唱。”
“诗苑梦呓”专栏与其他谈论中国古典诗词栏目或文章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她既不“以人论诗”,也不“以诗论诗”,更不“以名论诗”,而是独辟蹊径,“以笔画论诗”。
“诗苑梦呓”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以诗词开头第一句第一个字笔画为起点,点评出同一笔画中,诗词最佳之作,从一笔画诗,一直点评到第二十四笔画诗词。
“诗苑梦呓”文章笔触所至,前接汉魏,纵横唐宋,波及明清,延伸民国与现代,涉猎不可谓不广。
文章从诗词笔画、感情色彩、艺术赏析、思想立意、历史背景、传闻典故及相互间比较分析、概括评论等各个层面,解析中国古代、近现代近百位诗人与诗作。尤其是推选从一至二十四笔画起字诗作之最佳作品,仿佛攀越文字与诗歌之天梯,步步登高及至最后一梯。当点评到第二十四笔画起字之诗作时,可以说已经穷尽了作者腹中最后一滴墨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信息工具尚未普及,作为一位业余写作者,要完成如此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之创作任务,其难度是很难想象的。
“诗苑梦呓”之文,博古通今,情理交融,论评结合。集严羽《沧浪诗话》之“妙悟”说,袁枚《随园诗话》之“性灵”说,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于一体;又熔汉晋古风、唐诗宋词、自由新诗于一炉。完成了中国诗词史上从一笔画诗到二十四笔画诗之首次赏析大“串烧”。
在此,我们略举几例,与诸位分享。
严羽《沧浪诗话》言:诗道如禅道,贵在妙悟。悟乃诗本色。妙悟有深浅;深则透彻之悟,浅则一知半解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诗苑梦呓”中的选评诗例:
一笔画诗:“一蓑一笠一扁舟”。此诗乃清代诗人王士祯之《秋江独钓图》。全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为王士祯赏画入梦之作:无风秋江,波平如镜。一叶扁舟将自己载出尘世;一切人间争名夺利、世态炎凉都离自己远去,自己已然到了另一个世界。画与人、景和梦融为一体。全诗二十八字中即用了九个“一”字,且用得天衣无缝,传情传神。梦中之妙悟,可谓透也。
八笔画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诗便是让李白也“眼前有景道不出”的大名鼎鼎的崔颢之《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崔颢以一楼之景,感悟人生、世事,洞穿岁月,达到诗仙也自感不及的地步。严羽也言:“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一诗压全唐,其妙悟程度,可谓透之又透也。
十笔画诗:“莫笑农家腊酒浑”。《沧浪诗话》写于南宋末年,推崇汉魏晋盛唐之诗。战乱时代,作者也许对同产生于南宋末年之《游山西村》并不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此诗虽写于南宋,却浸透了魏晋风情,似乎陶渊明田园诗之再现。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画龙点睛,平实中蕴含哲理,令人茅塞顿开,妙悟透彻。
“诗苑梦呓”以上之诗选与诗评,深谙《沧浪诗话》之“妙悟”说,可谓悟之深也。
袁枚《随园诗话》曰: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忘韵,诗之适也。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诗苑梦呓”中的选评诗例:
二笔画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此诗乃唐代诗人刘禹锡名作《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仕途坎坷,却有诗豪之名。佳作颇多,名句迭出。《浪淘沙》从九曲黄河写到风簸天涯,其性灵广也;从地下黄河,写到天上银河,其性灵高也;最后,居然与黄河一同,走进牵牛织女之家,其性灵不可谓不超然矣。
七笔画诗:“赤日炎炎似火烧”。七笔画诗佳作如云,名篇累牍。作者能将明代作家施耐庵《水浒传》之《苦热歌》推选出来,似乎也体现了作者自己之性情与性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人世间正因为有了贫富才有了矛盾、有了斗争;贫富在对立中永远也统一不起来,就像太极中之黑白,天道中之日月,不可调和。于是,作者最后还是将性灵的天平倾向了貌似平实、实则深刻之《苦热歌》。
十一笔画诗:“晨光层层穿白杨”。十一笔画诗之推选,更是凸显了作者之性情与性灵,尽管十一笔画诗有王之涣《凉州词》与杜牧《清明》之名诗屹立眼前,仍动摇不了作者对自己《白衣姑娘》之偏爱:
晨光穿过层层白杨,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年轻的战士白衣姑娘,告别在丛林的小溪旁;
战士已经恢复了健康,感谢你勤劳的白衣姑娘;
善良温柔母亲一样,我们永远也不会相忘;
啊,当那嘹亮的军号,重在士兵耳边吹响;
白衣姑娘啊,立功的喜报就会飞到你身旁!
年轻战士与白衣姑娘之间,结晶最美好、最浪漫之爱情与诗意,应当不容置疑,何况这是现实生活之中真实场景和青春记忆。作者借此而厚今薄古,尽显其性情与性灵之选择,想必也情有可原。
十七笔画诗:“繁枝高拂九霄霜”。清代诗人袁枚之《大树》,几乎就是诗人自己人生之写照,充满既恃才自傲,又怀才不遇之矛盾与困惑,且看《大树》: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蓬大匠材难用,肯往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这首诗看似简洁,却寓意深刻,读似通畅却哲理深沉,明是写大树,实为写人生。咏景中隐喻着怨愤,叙事时又满溢着凄凉,全诗耐读耐思且韵味悠长,纵然让众多的评者来论此诗,都可能在各自不同的经历中得出不同的感悟。诗作者性灵和性情之表达与倾诉,皆系于一大树上。
袁浪老师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的这些诗和评,暗合了《随园诗话》之“性灵”说,实乃以性情为本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惟于静中得之。
“诗苑梦呓”中的选评诗例:
十三笔画诗:“遥望中原多城郭”。南宋诗人、民族英雄岳飞有两首《满江红》,都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正能量。尤其是《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广为人知;而这首以十三笔画起头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知之者似乎不多。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青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毫无疑问,凡垂青诗词者,读完此词,即会感到热血奔涌而豪情满怀。全词那种动人心魄、催人奋进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壮士豪杰。如今,在西湖边栖霞岭下岳飞墓园照壁前,碑廊上就镌刻着这首《满江红》。岳飞之爱国情怀融于词中,当是词意之最高境界。
十九笔画诗:“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北宋诗人、改革家王安石之《元日》,乃中国民间最流行之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辞旧迎新之时,此佳句必上千家万户之春联。这首诗在写景状物之中,蕴含着深刻政治内涵,将王安石变法改革之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优美:希望在爆竹声中,除去了一切旧时陈规陋习,在阵阵送暖之春风中,变法成果带给千家万户灿烂光明。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之变法,一为战国时秦朝商鞅变法,二为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王安石变法最后遭到失败,但《元日》之诗却永远流传下来。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改革家及著名诗人,所达到之崇高思想与艺术境界,尤为后人所尊重和敬仰。
二十笔画诗:“鐘山风雨起苍黄”。毛泽东留下之诗词虽然不到百首,但却首首令人振奋,篇篇气盖山河。其《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长征》《菩萨蛮·黄鹤楼》《浪淘沙·北戴河》《沁园春·雪》等等,不但是艺术精品,让人诵后难忘,而且还在历史和政治上,对人类社会造成过重大影响。如毛泽东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鐘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读完这首诗,即便是对写这首诗时之历史一无所知者,也会被诗中豪气胆略和改朝换代气势所震慑。古今帝王所留诗词佳作不胜枚举,但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深度上,都没有一首诗词能在其之上。其气魄之大、立意之深、境界之高,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诗苑梦呓”所推崇的诗词,在内涵与精神的层面,符合于《人间词话》之“境界”说,皆达有我之最高境界也。
“诗苑梦呓”之作,乃袁浪先生冥思苦想与奇思妙想的结晶。尤其是第二十四笔画的诗《矗立云海八面风》,从诗句第一个字的笔画,到全诗的内容;从历史的题材,到主题思想涵义,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深度。
“诗苑梦呓”之文所展现之妙悟、性灵与境界之评说,与古代诗词名家之理论,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诗苑梦呓”集》为中国古典诗词评论领域前所未有之创举,至今,中国文坛也绝无仅有,堪称古今诗评独一家!
近年来,在文化自信思想引领下,央视及各主流媒体倾力打造的诗词大会及经典咏流传节目,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热捧。
可是,人们并不知道,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袁浪先生就几乎以一己之力,在流行文化刊物上,标新立异地开启了中国古典诗词大众鉴赏品评的先河。只不过央视现在面对的是观众;袁浪先生那时面对的却是读者。
作为一名地质队员,袁浪先生不仅开垦了贵州地质文学的原野,更耕耘了《杜鹃花》的沃土;同时,也以地质队员独特的审美眼光与文化视觉,观照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丛林,作出了一笔画诗到二十四笔画诗惊世骇俗的鉴赏与评判。
如今,我作为师父袁浪的大弟子,将“诗苑梦呓”二十四篇散刊之文,整理成册,取名《“诗苑梦呓”集》,以便正式印刷出版,普及中国古典诗歌文化,服务新时代社会大众,并借用唐乐府七言古风长赋形式,作《“诗苑梦呓”集》赋附后,概略解读师父诗评文章之精髓,一奉心得,二承师范,三飨读者。
是为序也。
2020年仲夏于贵阳观山湖绿野诗棚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6_01JyRH0ENg45
袁浪
袁浪简介:
袁浪,1945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贵州省地矿局104地质大队原职工。1984年参与创办地质文学期刊《杜鹃花》,任《杜鹃花》第二任主编。曾担任贵州省地矿局104地质大队物资供应科科长、局宣传处处长、《中国国土资源报》贵州记者站站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等职。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地质作协原副主席、知名剧作家、小说家。
袁浪先生的作品先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畅销影片《血溅秋风楼》《无名三侠客》,担任独立编剧;中、长篇传奇小说在流行小说市场畅销多年,颇具市场号召力;报告文学作品《爸爸呀,您是天下最好的妈妈》,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选入200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专版。各类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出版文学作品多部。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6_01JyRH9OaNC8
陈跃康
陈跃康简介:
陈跃康,1958年生,四川省营山县人,原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大队职工。1980年参与创办114队地质文学刊物《共青湖》,任《杜鹃花》第五任主编。曾担任贵州省地矿局114队团委副书记、局宣传部主任科员、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兼宝玉彩石部经理、贵州山水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贵州地质文学艺术协会原会长、其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及电视专题片等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出版文学作品及科普作品多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