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兰武村脱贫记:“三上三下”精准识别贫困户
四川新闻网南充5月30日讯(彭杰 记者 何春林 摄影报道)营山黄渡镇兰武村,2015年被列为该县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教育感化群众、动员组织群众、相信依靠群众,让群众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人,探索出一条“支部领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脱贫攻坚新路子。http://p3.pstatp.com/large/6c50009cdf46c2ad29b
帮扶干部与结对的“穷亲戚”亲切交谈
http://p1.pstatp.com/large/6ef0009a47589e97116
到户措施作战图
4月下旬,营山在黄渡镇兰武村召开脱贫攻坚现场会,总结推广其扶贫经验。各乡镇党委书记纷纷称赞,“兰武经验”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表示回去后将要好好学习借鉴。兰武村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着怎样的“扶贫路径”?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深入兰武村,对其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探访。
筑牢战斗堡垒 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过去,兰武村‘三委’班子凝聚力不强,村干部之间达不成共识、形不成合力,群众威信缺失,工作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黄渡镇党委书记刘忠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后,市、县两级派出了驻村工作组,市委组织部“空降”杨涛下派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镇、村也分别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还就地选派网络信息员,负责收集贫困户意愿、协商帮扶举措、日常督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等工作。
“把支部强起来,脱贫才有主心骨。”镇党委对村干部谈心谈话,组织召开支委会,培训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剖析身边典型案例、探讨本村工作难点,让大家围绕优亲厚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等问题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相互开展批评,最后达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特别是在为期两天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班子成员坦诚相待,一针见血,批评与自我批评毫不留情,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经过教育转化,干部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彻底转变,都全脱产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让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急先锋,兰武村党支部把每月7日、17日确定为党员集中教育培训日。每月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广泛开展比思想、比行动、比奉献,每月一次总结、一次汇报、一次评比“三比三个一”活动,党员自己找差距、加压力、添举措。
经过思想教育和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例如4组党员黄某因隐瞒事实申报贫困户、3组党员郭某因自家修建房屋超占村道公路红线、冉某等党员因不与党支部保持一致在群众中说“二话”等,分别向组织作出深刻检讨。
驻村第一书记杨涛组织全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30余人到仪陇张思德培训学院开展宗旨教育,赴西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大家畅谈体会到深夜,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脱贫致富的信心空前高涨。村支委冉建国感慨地说,这主要得益于采取一系列办法,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成为了脱贫攻坚‘一线作战部’,干部的巨大转变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
创新方式方法 全村精准扶贫71户262人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扶真贫、真扶贫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精准发力。”黄渡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干部王彰如是认为。
兰武村创新精准识别机制,探索了“三上三下”精准识别方法。即“下”村摸底初核、“上”桌汇总初议,“下”村开会评议、“上”桌集体审核,“下”村公示名单、“上”报乡镇终审。共走访群众389户,按照村委会提名特困户、村民会提名一般贫困户的方式,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评选出贫困户74户、270人。
据介绍,营山县上“五看八比对”政策出台后,兰武村再次探索了“两提一核三见面”精准复核办法。即组织提、群众提,领导小组审核,评议结果与新进新出对象见面、与村民会议见面、与全体群众见面。在精准复核提名环节,还实行了“一送二签三照四讲五议”办法,即书面送达参会通知、参会群众签到、会议现场拍照、干部宣讲政策、群众集体评议。
通过这些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把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权力真正交给群众,最终精准确定了“真贫户”71户262人,对贫困人口全部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户有卡、村有簿、镇有册、县有账。在此基础上,村干部、网络信息员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到贫困户家中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征求发展意愿,与贫困户一起探寻增收路子,制定脱贫措施,建立帮扶台账,制成《兰武村贫困户帮扶工作明白卡》,并跟踪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兰武村坚持精准责任,全面建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对贫困户实行“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建立扶贫工作队“周查岗、月汇报、季述职、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常态化”考核机制,确保人在岗、心在村、事在办,带领群众创业创收。
在兰武村村级活动室,记者看到墙壁上“两幅作战图”格外引人注目。“到村项目作战图”,一个个项目名称、内容、责任人及责任单位、项目进度列得清清楚楚。“到户措施作战图”,帮扶对象、致贫原因、结对帮扶人、网络信息员、帮扶措施、计划脱贫时限等一目了然。
1组村民郭济全,因长期患肺气肿而被确定为贫困户,他享受了低保政策兜底和医疗救助扶持,房屋纳入了“五改一平”范围。“今年养鸡10只,加入粮油合作社种植粮经作物2亩,女儿参加技能培训后,找个技术活打工,每月有千余元收入,我相信我们家完全有能力在2017年脱贫摘帽。”郭济全告诉记者。
跟着党员干 群众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一条盘山公路在满山葱茏中蜿蜒向前延伸,一座座老旧危房经过改建成为了靓丽的风景,一个个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生机勃勃……记者踏访兰武村,强烈感受到浓厚的脱贫氛围,同时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光靠干部唱‘独角戏’,将难以实现脱贫奔康目标。扶贫先扶志,必须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杨涛与黄渡镇党委一班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镇党委带领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深入农家院坝,宣讲脱贫攻坚政策,讲解“贫困并不光荣、机会弥足珍贵、致富还须勤劳”等道理,使贫困群众深受启发,增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党员、干部作风的变化带动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很多村民在扶贫工作开始时“站在边上看”,后来变成“跟着党员干”。
在精准识别中,原定为贫困户的村民何树林被清退,却在维修何家湾堰塘时,看挖掘机不方便进入而陷入困局,他主动占了出来。“我把自家偏房拆了,好给推土机进场腾条路。”一天之后,施工机械顺利进场,而拆除偏房的工资及补偿,何树林只字未提。
村级活动室建好后,村民陈明德主动承揽了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冉隆志夫妇主动推让列为贫困户,后经群众举荐又重新纳入;养猪大户郭权前些年欠了一屁股债,如今被评为贫困户,出售猪仔给对贫困户,根据市场价格每公斤下调2.4元……“村里群众思想观念变了,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乐观向上了,逐步形成了不等不靠、勤劳致富、感恩奋进、文明礼让的淳朴民风。”兰武村党支部书记陈方国说,在家的村民参与脱贫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排忧解难,这是他以前做梦也没想到的事。
项目支撑脱贫 修建村道和专业合作社
脱贫摘帽,项目支撑是关键。为建好惠民工程,村监委会牵头成立了精准扶贫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发动39名群众组建了村道路、水利、民房建设3个监督小组,并邀请公路、水务、住建等行业专家对其开展了业务培训,确保监督到位。虽没有任何报酬,但大家干劲十足,踏实认真劲儿令人叹服。
“这是关系大多数人的民生工程,质量问题一点都不能马虎。”68岁的老党员唐祥荣说,施工人员去工他上工,自己一丝不苟地关注着施工的程序,施工人员收工他才走,看到哪里没做好,他马上就要来纠正。年近七旬的老人胡元清,儿子在外务工,老两口在家,老伴生活难以自理。2015年冬天,他在照顾老伴的同时,积极参与村道路、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监管,发现问题,自己亲自去做。
去年10月至今,兰武村新建了村道水泥路3.7公里、生产道路1.2公里;建成了两处安全饮水工程,维修了7口山平塘,新建了2口蓄水池;完成了村级活动室建设及操场硬化,添置了运动器材;实施了全村广播“村村响”、闭路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农房维修加固56户、新改建农房17户,朴实文化村落正紧张建设;加快推进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粮油、传统柑桔、有机蔬菜、优质核桃,一批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组建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
不仅如此,在全村农户中开展的“摆顺扫干净,养成好习惯”和“十佳文明户”评选活动,唤起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以前要我干,现在我要干!”正是激发了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才有了紧迫感和荣誉感,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合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