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易地扶贫搬迁 奔向幸福生活
第A4版:四版进入7月下旬,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柑橘产业园计划安装灌溉水管,由于村上就此事予以公示,部分村民先前的猜测和疑虑一下子消除了。
“就灌溉水管安装事宜进行公示,得益于村‘党群活动中心’开展活动中党员同志的建议。”7月23日,该村党支部书记熊亮直言,村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创新多项管理机制,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治理在村上渐成机制并初见成效。
A摸家底: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2015年,营山县脱贫攻坚进行时。为数不少村民居住地不适宜居住、更莫要说发展的难题浮出水面。全县究竟有多少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当年底,专项摸底工作启动。一时间,县发改局、县扶贫移民局抽出调查人员,深入各乡镇摸底调查。“家底”很快摸清:需要易地扶贫搬迁4801户、1.9万余人。
摸底后,第一步就严格审批程序,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由于建立了搬迁对象逐级审批制和部门联合审批制程序,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受到无遗漏审核审批。
紧接着,合理规划选址工作拉开大幕。“三靠五进六不选”“小聚集、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选址原则和搬迁理念,让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始终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进行。2016年,营山县实施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胡志林纳入其中,当年,原茶盘乡建成2个村民聚居点。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细则》《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县政府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道道“令牌”,让整个工作顺利实施。
“易地扶贫搬迁共实施配套项目371个,总投资3.2亿多元。”该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建成安置区村道公路392公里、水利设施106个、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108处、入户便道183余公里,4801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B兴产业:合建脱贫奔康产业园
回龙镇翻身村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们没想到:他们入股的产业园,当年就户均分红250元。
翻身村地处深丘,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该村有10户村民受益。今年4月,该镇原虹管村并入翻身村,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增加到11户。
“易地扶贫搬迁是手段,通过产业发展走出贫困是目的。”2017年,该村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该村面对上级部门的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厚望,一次又一次专题研究产业发展,最终形成共识:借助本村返乡创业者张平产业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以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入园,走上脱贫路。
今年35岁的张平是名退伍军人,退伍时他毅然放弃工作安排,只身到成都自主创业。2016年,张平返乡创业,与几名志同道合者一道,租下100亩土地,建起集水产、水果于一体的产业园。
次年,村上为建脱贫奔康产业园,找到他一拍即合:产业园升格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扩大规模至300亩。此次合作的最大亮点在于,村里易地扶贫搬迁户以及贫困户的土地不仅全部流转入园,而且户均5000元的产业周转金也一并入股产业园。
“我们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没有建聚居点,但在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治理上,却加大了探索力度。”翻身村党支部书记李建东说,2017年以来,他们在村里开展“精神文明户”“遵纪守法户”“孝顺媳妇户”等评选活动,几年间,共有45户村民获此荣誉。
今年78岁的11组村民陈善棠,家有五口人,他儿子媳妇对老人十分孝顺,母亲生病后,两人对其无微不至地照顾关怀,被评为“精神文明户”后,感染了全村人。在困难面前,一家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渡难关,成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
2017年7月,翻身村在县发改局的支持下,新建村活动中心、篮球场、文化院坝。每逢节假日,村民们便三三两两到村上打乒乓球、打篮球。该村因势利导,邀请县老协、文广体局组织文艺团体来村上演出。
C探新路:千坵村创建新型农村社区
4个聚居点,成为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易地扶贫搬迁的杰作。
盛夏时节,该村上百亩香桃园绿树成荫,700亩花卉园里,各类木本花苗茁壮成长。
在村党支部书记熊亮的易地扶贫搬迁日记中,1号聚居点32户村民,2号聚居点42户村民,3号聚居点19户村民,4号聚居点11户村民。全村4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连同土地挂钩户、危房改造户,共104户,都有详细记录和安排。新的居住环境、新的生活氛围、新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问世,综合治理将如何进行?
熊亮直言,近年来,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千坵村在脱贫攻坚路上,一直得到省发改委、中国人寿四川省分公司、省干函院、川北医学院以及市政府办、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这帮扶不仅仅体现在项目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精神上。
今年4月,并村后的千坵村乘村班子建设年轻化东风,将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治理机制的创建作为村上的工作之重。在这一思路下,该村创新工作,相继成立“五老调解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积分超市”“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建立劳动力台账。
熊亮表示,以“五老调解中心”为例,成立以来调解纠纷近30起。“5名老党员老干部都是村上德高望重者,他们出面调解纠纷大家都接招,也很服气!”熊亮说,“便民服务中心”成立后,6名村干部轮流坐班接访群众,打通了干群之间“最后一米”。
两个月前,该村活动中心的舞台旁,问世一“积分超市”。由帮扶单位资助的该超市,在方便村民们购物的同时,还以奖励的方式,让村民们以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行动,用积分来此换取商品。村民们介绍,每名村民在该超市都有50分原始积分,加分项目有14个,如爱护环境卫生加10分,好人好事加20分,每季度或半年村民们凭积分来超市换商品。
“全村现有劳动力185个,根据工作需要,由村上安排轮流入园务工,或参加村上环境卫生整治。”千坵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先华说,这些劳动力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20多岁。入园务工和村上劳动都是60元一天。用工和报酬上相对平均,让村民中的矛盾大减。
千坵村这些活动的经济支撑来源于村集体。而村集体经济来源于先前村经济入股县农投公司,每年分红10万元。同时,该村2016年和2017年间先后建成光伏发电站一、二期工程,并入国网后年收益达7万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