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长让闲聊老兵烧水,事后警卫员大惊:朱老总,你怎么在这?
尹以为荣 发表于:2022-2-21 07:38: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54
在长征路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朱德老总曾经被一个炊事班长叫去烧水,而朱老总竟然也乖乖地照做,直到警卫员大惊失色地喊出来,众人才知道那个烧水的老兵竟然是朱德老总。


图|朱德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烧水的老总

当时还是长征时期,有一天,红军刚刚经过了几天的急行军,准备短暂地休整一下,大队伍在路边扎营安寨。

很多战士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有的人捡柴、有的人烧火,还有的人聚在一起似乎在交谈着什么。

这不,炊事班不远处几个受伤的小战士正扎堆聊着天,而且看起来聊得很尽兴

“你知道哩?前几天,咱们队伍前面的李团长那可是直接和敌人来了个遭遇战,直接把那些傻蛋给打懵了……”

你这算啥?前段时间咱们周围可是有好几倍的敌人,要不是咱们走得及时,那就糟了!

……

这时候人群里,突然走进一个老同志,和大家攀谈了起来,几人聊得正欢,大家看见这位老同志也想加入,倒也没有拒绝。

但是慢慢地,大家觉得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同志,可当真有些不凡,他讲得那些南昌起义和井冈山的事情,都很详细,而且他也十分会讲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在这老同志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周围的战士越聚越多,不过,就在众人谈天论地的时候,突然人群外出了一个声音:

喂,讲故事的那个,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的,你倒是在这里讲起故事了,快点!快点!来帮大家伙烧个水。



大家循声望去,原来是炊事班长在喊话,炊事班长可是个老战士了,大家看他开口,也不好意思再聚在一起了。

大家很快就散去,只留下那个讲故事的老同志,炊事班班长看着这位老同志,他并不认识这位闲聊老兵,但当他看见一群人在那里聊天的时候,还是有些生气的。

因为部队刚刚经过急行军,现在正是休整,需要人手的时候,但是这时候,却还有人在讲故事,你说他怎么能不生气?于是他便喊了一嗓子,想让这闲聊老兵去烧水。

那位同志听到炊事班长有些生气的喊话,也没有什么反应,而是连忙应了一声:“哦,马上来了!”

只见他从地上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往班长指着的地方,走了过去。炊事班长看他这么配合,脸色也好了很多,他看了那人一眼,就回头去捡柴了。

临走前,那老同志还不忘叮嘱伤员:“一定要注意身体!好好养病,有机会我再给大家讲故事哩!”说完,便去烧水了。

那老同志很熟练地把柴火和锅架好,然后把火就生起来了,那生火的速度让一旁的炊事班长都有些惊诧,要知道长征路上,这火可是不好生的,这老同志看来干了不少这样的工作。

就在几人不断地添柴的时候,朱德同志的警卫员却有些着急了,刚才朱德老总说要走走,散散心,但这事后一转眼的功夫,竟然就不见了



图|警卫员

没办法了,警卫员就只能四处问一圈,还好有人说,“老总正在那边和伤员聊天呢!”警卫员赶紧往那边赶,可是伤员是看到了,但是老总并没有看见啊!

等他四处找的时候,他经过炊事班,偶然一瞥,却意外发现老总一脸灰,正在那里弯腰烧水呢,手里还拿着个吹火筒。

警卫员见此情景,大惊:“朱老总,你怎么在这?”

他这一喊话,旁边的人也傻了,这个烧水的老兵竟然是朱德老总?那个炊事班长也是愣住了,他刚才居然让朱老总烧水?

“你们也真的是太过分了,你们竟然让老总……”警卫员刚想发火,朱德就挥手制止了他。

大惊小怪什么?不就是烧个水吗,你对他们发那么大火干嘛!

众人连同那个炊事班班长连忙站起身来,向他敬军礼,朱德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和警卫离开了。

……

其实在整个红军长征过程中,许多人都与朱德同志有过密切的接触,所有人见他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负担,因为朱德老总就是这样一个品德超然,胸怀宽广的人。

当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朱德元帅被认错,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其貌不扬”的长相。



图|朱德

(2)“伙夫头”朱德

谈到朱德老总,脑海中总会翻涌出很多关键字,像什么三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首,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德老总曾经还有个“伙夫头”的外号。

在同为十大元帅陈毅写的一篇文章里,曾对总司令朱德有过这么一段描述:

“群众和很多敌兵俘虏,第一次看到鼎鼎大名的朱德军长的时候,都是十分诧异的,因为芒鞋草履、褴褛的样子,实在是让人联想不到朱德那样的人物,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

伙夫头,便是从那时候成了四军军长朱德的“诨号”(hùn)。

这个伙夫头可不是凭空捏造而来的,其实这个外号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比如有一个叫尼姆·威尔斯的美国作家,在他的《续西行漫记》中写道:“他的绰号叫‘伙夫头’,因为他像个普通战士。”

而更能佐证这一点的就是,当年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朱老总时,留下的那句诗句:“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农家翁”



图|续范亭

续范亭也没有想到,那个扬名四海的三军统帅,居然就是一个朴素如农家老翁的人。不止于此,后世很多有关朱德元帅的文章,几乎都提到了一个名为“朴素”的词。

那么朱德为何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呢?为何陈毅元帅会提到“伙夫头”这个词呢?

这还得从1927年的那个故事讲起。

1927年11月,朱德根据组织的命令,带着一支卫队从崇义星夜出发,准备去汝城同一个叫范石生的代表密谈。

当时“四一二”发生不久,我党掀起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的反击,而这个国民党高官范石生,便是朱德利用个人同学关系拉来的援助,当时朱德试图与其建立统一战线。

而后世的文献记载,当时正是范石生的帮助,湘南暴动和井冈山会师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德在谈判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极大的危机,而那一次正是因为朱德朴实的长相,才让他逃过一劫。

在朱德前往谈判的路上,他们经过了一个叫壕头圩的地方,在他们一行人抵达的时候,天色已晚,朱德便让大家在附近的一座祠堂里住了下来。

本来按照一向的布置,大家在这里休息的消息是不会泄露出去的,可是谁知道,到了半夜间,“砰!砰!”两声突兀的枪响,把大家惊醒了。

所有人猛地爬起来,拿起枪就直奔制高点而去,朱德和正准备从祠堂出去观察情况,突然,他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图|祠堂

“糟了!”朱德暗叫一声,这时一股土匪,直接撞开了祠堂大门,向后院冲来,而他们迎面就碰见了一个系着伙夫围裙的人。

那人一脸焦急,正想要往外走,领头土匪举起枪拦住了他,厉声喝道:“快说!朱德在哪?”

在后面。”那人往后院指了指。

几个匪兵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窝蜂地向前跑去,“伙夫”看了他们一眼,准备赶紧离开,可是这时候却有个小头目,叫住了他。

“你是干什么的?”

那人没想到这头目会开口,他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有些畏惧地回答道道:“我..我就是个伙夫哩!”

那头目眼睛转了转,直接喝道:“哼!你还想骗我,你..你分明就是假扮的!”说完一把那人拉到油灯下,仔细地瞧了一遍。

不过这头目看了许久,只见这人满脸胡茬,身上的衣服也是洗得发白而且还破破烂烂,那围裙也是脏兮兮的。小头目看了几遍,也没有看出什么,尤其是这人的长相太过普通,好像还真是个伙夫,最后他十分嫌弃地挥了挥手:“他娘的,滚吧!”



图|土匪

小头目撇下这人,准备往后院去的时候,背后那个“伙夫”,直接在背后开了一枪,“嘭”的一声枪响之后,小头目应声而倒。

而那个伙夫,直接打开后窗纵身跳出,消失在了夜色中……

这人自然就是朱德,当时他来不及隐蔽,急中生智,便从厨房随手拿起围裙,假扮了伙夫,这才逃了出来,后面朱德还向别人提过这件事,他还笑道:

“你看哩,这长得像伙夫,也是能救命的哩!”

……

(3)朱德的底蕴

关于朱德还有一件轶事,别看朱德元帅“其貌不扬”,但他可是正正经经的“海归”,他曾经就读于哥廷根大学社会哲学系(德国),现在朱德故居还在哥廷根歌剧院旁边。

之所以要提到这件事情,就是为要说明一个东西,就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现在还有很多人会觉得朱德元帅,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战功,却当上三军统帅;还有的人说,因为当初朱德元帅在南昌起义后,带着800多人的革命火种上了井冈山,而这800人中共诞生了3个元帅和2个大将,朱德元帅才有这样的地位。



图|南昌起义

其实真正的答案就是,朱德元帅虽然憨厚而接地气,但他的的确确有远超他人的底蕴。

在品行上,朱德就超过很多人。朱德1886年出生在四川仪陇,朱德一出生起,他便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而十几口人虽然共同生活,但很难得的是,叔伯妯娌zhóu li)(兄弟妻子的合称),都和睦相处。

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德从小就受益很多,祖辈的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事无巨细、皆躬自纪的态度,他也耳濡目染,这些优秀的品质,就是朱德的底蕴之一。

对于亲人父辈来说,朱德竭力尽孝,1937年的时候,因为战事纷乱,朱德已经和家人,失联了10年之久,其中就有朱德的生母与养母,当时有些音讯之后,他就直接把自己的南溪藏书,还有大部分产业卖去,把换得四百元的巨款全部送给自己的两位母亲,赡养他们

1944年,临近抗日战结束的时候,朱德又以饱满的思念和不舍,撰文纪念自己逝去的生母。

而对于后辈,朱德也更是关怀备至,在革命的时候,朱德就十分关心自己家族里的后辈,经常写信询问状况,有信中还会附送一些省吃俭用出来的银元。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更是极力地照顾这些子侄辈,他让兄弟姐妹各家送孩子来北京上学,他一力负责。

当然朱德也不仅仅是培养自己的后辈,他也十分注意对于后辈的约束,他说“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而且朱德,把自己的后辈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视为人生最大之责任。

对自己的后辈子侄尚且如此,朱德对于自己的子女那就更为严格了,勤俭持家一直是朱德元帅毕生追求的理念,他要求自己的子孙不能有任何特殊思想,也别想着滥用任何特权。

其中很有名的约法三章,就是朱德给子女定下的,即不准搭乘他用的小汽车、也不许相求亲友、更不能讲究吃、穿之类的东西。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德元帅一直要求孩子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朱德也一直在践行着。他唯一的儿子朱琦去了石家庄铁路机务段,从学徒干起,而后又当了半辈子的司机,而女儿朱敏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老师,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教书育人。



图|朱德、朱敏

朱德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无产阶级的一员,我所有东西都是公家的,是党和人民的,所以我死后,所有的存款和物件一律上缴,读过的马列书籍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

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虽然与朱德年幼时家境十分艰难,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朱德元帅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

(4)红军之父

除了品行这个底蕴之外,朱德元帅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洪流下,一直矗立不倒,与他的能力有极大的关系。

从党史朱德元帅的记载文献中,可以明显看出,朱德是一名真正的军事家,而且极为的厉害,对红军的建设而言,在早期,完全就是朱老总承担起了红军专业军事以及战术方面的需求。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朱老就是军队方面的核心,游击战术是朱老总和毛主席一起发明出来的。

而且很重要的是,朱老总几乎是全才了,无论是战略方面,还是大政方针,他都熟稔于心。

从一个很明显的角度,就能看出朱德有多高的军事素养了,当时林、粟二人没有留过学,但在朱德的传授下,他们得到了极多而富有价值的实战经验,从以往两人在实战中制定的战法来看,其中很多都有朱德的影子。



图|粟裕

而且从习惯上来看,两人也是受到了很多朱的影响,比如说,林把朱的复盘习惯发挥到了极致,每次打仗后各级司令部必定是要总结的,而且其中很多著名的战术,得益于那时候的积累,像什么四快一慢等战术。

对于红军来说,这种复盘的习惯十分重要,从阵地战术的演变就可以清楚发现,起初红军多次攻城战受挫,但后面,能够31小时攻占锦州,这其中就是战术复盘的力量。

这种改变,从质上看,就是源于朱德有着复盘的习惯,实践是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所有人最好的老师。

红军就是靠着血的教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血军队,朱德是注重这种核心思想的,他客观理性,实事求是,对战术、练兵有着极高的重视,所以刘伯承也把朱德叫作“红军之父”。

当然朱德的这种军事底蕴也并不是凭空生成。

很小的时候,朱德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从小学习刻苦,而且很早就对时局变化有关注,青年时期,朱德熟读了很多经书,而且在那时候,他就有着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也是他之后,立志在军事方向有所建树的动机,所以朱德才会在1909年离开家乡,远赴昆明的陆军讲武堂求学。

云南的陆军讲武堂在当时可以说是,中国最进步,也是最为“新”的军事学校之一,很多革命有志青年都十分向往,同为十大元帅的叶剑英元帅,正是从那里走出。



图|叶剑英

1909年春,徒步跋涉70余天后,朱德终于从3000多里外,赶到了昆明的讲武堂。成功进入讲武堂后,朱德便开始了他渴望已久的军事学习,在朱德后来的回忆录来看,当时朱德对自己能进入讲武堂,还是十分意外的。

因为在朱德看来,当时讲武堂是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学堂,收学生很严格,他能够被录取,确实是十分让他高兴和意外。

朱德十分珍惜自己能够在这里学习的机会,他一直想做一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就是他最好的踏板了。紧张而兴奋的学习生活中,朱德特别专心,也十分刻苦好学,哪怕休息时间,他都不敢浪费,要么是看书,要么就是锻炼自己的体魄。

朱德如此勤奋下,也是收获巨大,他在步、炮、骑、工等军事学科的成绩,尤为出众。而且,在实际操练的时候,朱德指挥的队列动作干净利索,而且气势如虹,每当有外国领事,来到这里参观的时候,武堂的总办一定会让朱德出来指挥。

在军事素养提升的同时,朱德也不忘了吸收先进的革命理论知识,《民报》、《革命军》等革命刊物,朱德是不断翻看,而且为了寻求未来之路,朱德加入共产党之前,加入了很多组织——中国同盟会,五华社,他都曾参与其中。



图|《民报》

而他一直想做的就是,富国强兵,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在历史的局限下,朱德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一开始,朱德就是秉持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他走的这条路根本就无法走通,也无法解决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

那段时间,朱德还是有些着急的,他不停地阅读史籍,希望能以史为鉴,寻求真正的道路。好在,这时候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浪潮翻涌而来,朱德在深度接触之后,他便十分笃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十分坚定地踏上了这条路。

1922年,朱德拒绝了军阀给的高官厚禄,直接去到了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就这样,朱德在走过一段十分曲折的路程之后,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而且对于朱德来说,这段虽然很曲折,但是这其中的经验却是宝贵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德的底蕴能够远超他人的原因,因为这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且朱德的底蕴一直在不断增加,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解放战争年代,朱德勤学不辍,不断在进步。

而且在他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下,一直没有脱离自己的轨道,所谓“无欲则刚”就是这个道理了。

1975年初,朱德在89岁高龄,仍然不忘初心,他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以此自勉。

(5)真正的朱德

说起朱德究竟在党史中究竟有什么地位,那就不得不提“朱毛”了,毛主席和朱德可谓是珠联璧合,缺一不可。早期,朱德带着革命的火种来到了井冈山,与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师,也正是那时候,红军才能得以壮大发展。

对红军的建设而言,当时朱老总主要承担军事方面的问题,而主席则是总体把握政治方面以及战略方面的东西,用一个比喻来说的话,毛主席就是风,而朱老总则是风中的银铃,风起则铃响,而有铃才知风动



图|毛主席、朱德

所以这便是真正的朱德,在党史中有着超然的“地位”,但最为难得的就是,就算在这样的一个“地位”下,朱老总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主席才会评价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而且更是在他的六十大寿上亲自题词:

人民的光荣!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汽车, #仪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