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祥龙板凳龙:龙腾300余年越舞越青春
贰十岁装成熟装s 发表于:2022-3-5 11:58: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50


祥龙板凳龙参加元宵节活动 李同周 摄



祥龙板凳龙表演(资料图)西充县委宣传部 供图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然

一条条板凳首尾相连,在舞龙人手中,时而腾飞、时而俯冲,时而聚拢、时而散开,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西充县祥龙板凳龙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西充县大力保护传承祥龙板凳龙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技艺。2020年至今,祥龙板凳龙进校园开展教学培训20余次,参加各类活动86场/次(含线上),服务群众5万人次。2010年,祥龙板凳龙成功申报“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西充县祥龙乡以特色民间文化艺术祥龙板凳龙,入选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独特技艺魅力深受群众喜爱

近日,记者在西充县祥龙乡祥龙板凳龙排练现场看到,跟随音乐的节奏,舞龙人不断变换方位、挥舞手中的长板凳。一条“长凳龙”,在“龙宝”的引领下,“龙头”高昂、“龙身”变幻、“龙尾”摇摆;两条独凳龙伴随长龙左右上下翻腾,让人眼花缭乱。

“舞板凳龙需要每名队员默契合作,手上的动作无缝衔接,脚下的步调一致,才能完成整套耍龙动作,如果其中一个人失误,就有可能影响舞龙的效果。”西充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舞龙的过程中,无论“独龙”还是“长龙”,动作都要听从“龙宝”指挥,所有的“龙”都要飞起来抢龙珠。“龙”要飞起来,关键就在于“龙宝”的引导和“龙头”的舞动,这对舞龙者的臂力、腰力等要求很高。

据介绍,完整的祥龙板凳龙表演包括18个套路,配上民乐,从田间地头、院坝娱乐延伸到舞台表演,深受群众欢迎。祥龙板凳龙先后获得“南充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文化汇演”民俗类歌舞一等奖、2019年南充市“嘉陵春江闹元宵”舞龙舞狮比赛二等奖等。2010年,祥龙板凳龙成功申报“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西充县祥龙乡以祥龙板凳龙入选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发源田间地头历经300余年

祥龙乡距西充县城30余公里,这个地方曾经十年九旱用水困难。据《西充县志》和祥龙乡张家沟村《李姓世系简谱》记载,公元1668年,湖北麻城孝感人李金毓移民入川来到西充祥龙,由于祥龙当地干旱严重,李金毓便将舞板凳龙的技艺传授给大家,寓意着“舞龙求雨”的板凳龙便很快在当地流传开来,这便是西充县祥龙板凳龙的雏形。

“最初的祥龙板凳龙是3人合耍的一条板凳的‘独龙’,技巧不多且比较单一。不分老少男女,不分场地,提一条板凳就是道具、就是一条‘龙’。”祥龙板凳龙第14代传人李平介绍,近年来,他们对祥龙板凳龙进行了大量改进,把过去每条“龙”都有的“龙头”和“龙尾”去掉,用铁链连接起来,使得原来的每条“龙”都作为一节“龙身”,然后再重新装上一个“龙头”和“龙尾”,这样一条多节“龙身”、多人玩耍的长板凳龙就制成了。此外,他们还在每节“龙身”铁链的两端处安装上轴承,从而大大提高了“龙”的灵敏度,解决了高难度的滚、穿、腾、快舞等技巧问题。

300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对这一项民间传统文化技艺情有独钟。据了解,目前,在西充县祥龙乡,每个村都有一支祥龙板凳龙队伍,该乡还设置有专门的培训基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并配备服装和道具库房约100平方米。

3民间文化进校园重焕青春活力

日前,经过前期精心准备,西充县传统文化进校园种子行动项目之一祥龙板凳龙在西充中学临江校区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承担祥龙板凳龙授课的老师,现场展示了祥龙板凳龙独特魅力,学生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次舞起了祥龙板凳龙,近距离感受民间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

“在学校常态化开展祥龙板凳龙教学,旨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西充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组织了祥龙板凳龙传承人、专业老师等,深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展演、培训、授课等活动,使学生们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在西充县祥龙乡,还专门编写了板凳龙教材,使之成为祥龙乡小学的校本课程,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让这项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据了解,近年来,西充县依托祥龙板凳龙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技艺,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常态化开展祥龙板凳龙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据统计,2020年至今,祥龙板凳龙进校园开展教学培训20余次,参加各类活动86场/次(含线上),服务群众5万人次。

■小档案

西充县祥龙板凳龙,公元1668年,湖北麻城孝感人李金毓来到西充祥龙,传授了舞板凳龙技艺,这是西充县祥龙板凳龙的雏形。完整的祥龙板凳龙表演包括“拜‘龙’、‘龙’出宫、慢游、快游、穿‘龙’、滚‘龙’、跳‘龙’、头尾同穿、睡舞龙、侧舞龙、盘‘龙’、大立圆”等18个套路,再配上锣鼓打击乐、唢呐、笛子等民乐,既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又强身健体陶冶情操。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