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面积 提产量 让每一寸土地都“忙起来”
银鲜目江探 发表于:2022-3-21 13:43:2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0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仪陇县力争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14.6万亩,总产量达44万吨,撂荒地综合治理率达95%以上。着眼长远,立足当下,仪陇县在稳面积、提产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撂荒地整治、粮食增产的有效路径,促进粮食播面、单产“双提升”。



仪陇县赛金镇粮经融合现代农业园区一片生机勃勃

创新模式盘活撂荒地

3月19日,在仪陇县复兴镇大红坝农村社区撂荒地整治现场,数台中型挖掘机、旋耕机来回翻耕土地。“这些土地撂荒多年,必须多翻耕几次才能复种。”仪陇县勇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勇旗介绍,这一片有400多亩,以前大多是农田,整治完毕后将全部种植水稻。

“仪陇是劳务输出大县,青壮年大多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家庭农业生产的效益较低,这成为撂荒地整治的制约因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谁来种、怎么种”成为撂荒地整治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此,仪陇县强化土地流转宣传政策,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依法流转撂荒耕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撂荒土地得到复耕复种,村集体、老百姓也能从中受益。”郑勇旗说,土地流转采用固定利益联结模式,合作社领取良种补贴、复耕复种补贴、7成种植收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取大户种粮补贴、剩余3成收益的20%,土地流转农户领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剩余3成收益的80%。

集体代管让土地生“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19日,在柳垭镇回龙观村,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不远处,另一片翻耕好的土地上,该村副主任聂斌勇正驾驶着玉米播种机,动作娴熟地播种玉米。

“羊肚菌是村集体招引来的业主种植的,正在播种的玉米是村集体与广西金卡种业有限公司签约的玉米种子订单。”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强告诉记者,羊肚菌收获完,业主紧接着就种植甜玉米;订单玉米收获了就种榨菜,一年四季,每一寸土地都不会闲着。

据介绍,该村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大片良田沃土撂荒。如何有效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去年3月,该村在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大会后,决定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12名村、组干部,成立仪陇县回龙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头复耕复种土地“村集体推行的这种代管模式,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绝不让土地闲置,甚至二次撂荒。”王强说,有村民突然想种了,村集体可以归还他种;有村民种了又不想种了,村集体又接管过来继续种。

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田地,如今得到了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反复生“金”。



机械育秧

机械育秧促进增产增效

时下正是水稻育秧时节,位于仪陇县赛金镇高家坝村的仪陇县帅爽农机高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0万元,引进并使用机械化水稻育秧播种机,开启“工厂化”水稻集中机械化育秧新模式。

“‘工厂化’育秧切实提高了机插秧出苗整齐度和出苗率,为高产奠定了基础。”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帅说,“工厂化育秧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有力保证,在减少投资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水稻产量,亩增加经济效益可达到150元。”

“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经营模式,规模小、投入高、产出少、效益低。今年,仪陇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项目,在全县范围内推行‘集中机育(秧)、机耕、机种、机防、机收、机烘’等服务,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种植水稻,同时县上出台支持政策,对水稻集中育秧需要的种子、肥料等物资进行补助。”仪陇县农技站站长杨建华介绍,目前该县在水稻上重点推广优质良种、水稻直播、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据了解,仪陇县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大户)”模式,大力推广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实行统一良种、统一供应、统一栽(机)插、统一管理“四统一”,在全县已建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基地12个,水稻集中育秧栽插大田面积将达12.5万亩。

仪陇记者站张明唐明平文/图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