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战士殉职,毛主席亲自安排后事,并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文章
清风吹袭断 发表于:2022-4-8 08:30:3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6
第一:把人给抬回来,身上洗干净,穿上新衣服。

第二:搞口好棺木,把他的东西全都装在里面。

第三: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抗战时期身,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的一名战士在远离延安几十里烧炭时发生意外,因公殉职,主管领导准备就地掩埋。但毛主席对于这位普通战士的后事亲自安排,并给有关领导作出了三条指示。



烧炭时殉职

1944年,抗日战争正处关键时期。

当时,由于受日寇和蒋军的双方面封锁,延安的物资十分匮乏,军民的生活很是艰苦,从某些方面讲,他们的生活甚至赶不上前线作战的将士。

前方打了胜仗,如有缴获物资,官兵们就能改善一下生活。但身处敌后的延安不行,将士们全部要自给自足,全部要进行生产劳动养活自己。

另外,每个人(包括毛主席在内)每年还有交公粮的任务。所以在延安留守的部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生产劳动,丰衣足食。

中央警卫团直属警卫队是负责毛主席安全保卫的部队,他们也同样必须在业余时间完成生产劳动任务。



1945年4月中央要召开党的七大会议,全国各解放区的代表及随行人员将云集延安,这一来,又给延安的物资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先行到达延安的代表们的取暖问题,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山烧炭。

负责保卫领导人安全的直属警卫队也不能例外,他们也被抽调出三人参加烧炭工作,其中就有烧炭经验比较丰富的张思德。

张思德他们的炭窑建在土黄沟,偏僻荒凉,离延安有几十里的路程。

1944年9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小雨。

张思德三人正在炭窑内工作,也许是雨水导致土壤松软的原因,窑顶突然坍塌,毫无准备的三个人全部被埋入土中。

附近的官兵闻讯后,立即赶来展开救援。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抢救,三个人最终先后被官兵们扒了出来。

靠近洞口工作的两个战士经过救治幸免于难, 但一贯在窑洞最里面工作时间最长的张思德,却不幸以身殉职。

窑洞是建在山坡上,越往里面窑顶的土层越厚。而在窑洞里面工作时,也是越往里面越热。每次干活,张思德都是在里面时间最长的,这次窑洞坍塌时,他仍然是在最里面。

张思德的人生定格在29岁。



军龄十一年的战士

张思德是朱德总司令的同乡,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出生六个月后母亲病故,他是由婶子抚养大的。

红军打到了张思德的家乡,建立了红色政权。在知道红军是为贫苦百姓打天下后,在苦难中长大的、18岁的张思德毫不犹豫参加了红军。

张思德参加的是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入伍后,他跟随部队驰骋疆场,南征北战,表现优秀,几次立功受奖。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进行艰难困苦的长征。张思德随部队艰苦跋涉,一路转战,期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曾三过草地,多次经历了生死考验。

张思德机智勇敢,坚定顽强,表现突出。他曾经在一次战斗独自独夺得当时对红军来说很是珍贵的机枪,战友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为“小老虎”。

长征途中的战斗,张思德的身体曾多处受过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张思德所在的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但他因为有伤病而遗憾地未能上前线杀鬼子。

留在后方的张思德先是在某部警卫连任副班长、班长,后来因表现突出被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讯班班长。

1942年,延安的留守部队进行整编,张思德所在的警卫营与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他被分到负责保卫领导人的警备团直属警卫队当战士。

已参军九年的张思德重新做回了战士。而此时曾经与他同时期入伍的许多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战友,很多已经当上了团长、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

但张思德却没有丝毫的不平衡,无怨无悔,继续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态度,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直到牺牲,张思德仍然是一位有着十一年军龄的普通的战士。



平凡而伟大的楷模

在十一年艰难困苦的军旅生涯中,张思德表现出了可贵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平凡而伟大。

过草地时,张思德是通讯营的班长。一望无际的大草滩凶险万分,行走艰难。张思德每当接到送信、传令的命令后,便立即出发,拔腿就走。

三次过草地,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但因工作的需要,张思德每次过草地时,来来回回要走比别人更多的路程,作为班长,每次行军时,他都走在全班的最前面。

在草地上宿营时,饥寒交加、疲惫不堪的战士们一不小心都会陷入泥沼中。

为了战友们的安全,张思德在夜里几乎没睡过整觉,他打个盹就起来看看,把睡在危险草地的战友唤醒,换一个安全点的地方。更多的时候,他守着篝火,不时的添加柴草,给战友们取暖,为他们烤干衣服。

每一次过草地都要面对饥饿的困境,而张思德一旦发现能吃的植物时,一定是自己先试吃,在确认无毒后才让战友们吃。为此,他曾中过毒,昏迷了很长时间太转危为安。

三次都能走出草地,张思德算是幸运的。



没能奔赴抗日前线,让张思德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他要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弥补不能上阵杀敌的遗憾。

能给毛主席担任警卫,对战士来说是无上光荣的事情,张思德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除了认真完成保卫任务,他每天早晨还会早早起床,悄悄把主席窑洞附近的鸡鸭牲畜赶远一些,用小石块把附近树上啼叫的鸟儿赶走,创造一个清静的环境,以让一贯在夜间工作,凌晨才上床的毛主席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除了站岗放哨、警戒保卫,张思德同时对上级交给的打井修路、开荒生产、建窑烧炭等各项任务都能够尽职尽责的出色圆满完成。

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给战友们做桦树皮本子学习文化,时常在轮休时带头帮助当地群众进行生产劳动。

张思德高贵的品质,充分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上。



毛主席亲自安排后事

窑洞塌方事件发生后,警卫队队长古远兴第一时间很快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赶快组织人抢救,把人挖出来”。毛主席听完立即做了指示。

时间不长,古远兴又来报告:“抢救出来两个,张思德同志埋得太深牺牲了。”

主席听完后面色凝重,神情悲伤:“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生产死人是不应该的。”他对发生这样的事情很不满意,对古远兴提出了批评。

“要派人放哨看好,山中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队长就当不成了。”毛主席严令古远兴保护好张思德的遗体。

谷远兴答应着要出去安排时,主席又叫住了他:“怎么处理后事?”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每有牺牲人员,按照惯例都是就地安置。

所以古远兴也没多加考虑就答道:“就地掩埋。”

没想到,毛主席听了却有些恼怒,他很生气地喝道:“你敢!赶快把人抬回来。”



随后,毛主席让古远兴把此事上报给上级中央警备团领导,并作出了三条指示:第一把人给抬回来,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木,把他的东西都装在里面;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毛主席还特别要交代,把张思德最喜欢的那双只有打蓝球才舍得穿的胶鞋装进棺木里。

毛主席喜欢和战士们拉家常,他对身边的每一个警卫都很熟悉。张思德平常非常节俭,衣裤帽子都打着补丁,那双只有打篮球时才舍得穿的胶鞋是他的宝贝。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央警备团和中央机关部分同志为张思德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

这天一大早,就有很多同志纷纷上山采摘松枝、野花扎花圈。毛主席也特意让警卫员以他的名义扎了一个花圈,并亲笔写下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花圈摆满了追悼会现场,周围白布素裹。在当时延安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组织上能弄到如此多的白布,真是不容易。

毛主席、任弼时和好多首长都来了。

追悼会开始后,毛主席神情悲伤,他亲自摆放好所献花圈,并向张思德的灵柩和遗像三鞠躬。



警备团团长吴烈主持追悼会,在警备团政治部主任张廷桢致悼词并介绍张思德的生平后,毛主席在追悼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没有讲稿,主席有感而发,洋洋洒洒讲了很多: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我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追悼会结束后,秘书整理了毛主席的讲话内容并送给他审阅,毛主席在记录稿上挥笔写下了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随即,《解放日报》全文刊登了这篇讲演稿。



在不久后的“七大”会议上,“紧紧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被认定成为我党我军唯一的宗旨。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他只为两个人发表过纪念文章,一位是白求恩,一位是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普通之中却散发着伟大的光芒,他质朴谦和、友善真诚,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功名利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这样的人是“好人”,也是在任何时代都值得弘扬的楷模。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仪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