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上海,做对了什么?
快乐人L 发表于:2022-4-10 09:42:4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30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艺术知识(关注:baokuchina)

上海的疫情还在继续,从最早被隔离的区域算起,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面对每天2万的新增病例,许多人开始迷茫了,怎么做才能出现拐点?
瘟疫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难题,“疫,民皆疾也。”据统计,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大疫”,周代有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明 周臣 《流民图》 局部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在这些“大考”中,中国人是如何顽强抗争的呢?
建方舱、控制传染源

湖北省出土文物《睡虎地秦墓竹简》记录了秦代的战“疫”制度:乡长平日负责留心调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刻向郡守报告;郡守接报后,马上派出医官进行检查,经核查属实,当即组织隔离治疗。
这不就是现在所说的“网格化管理”吗?



《睡虎地秦墓竹简》 湖北省博物馆藏
确诊病例被隔离在专门的“疠所”里,由政府派专人医治和照顾,病愈之前不得与外界接触,这就是中国设立隔离治疗制度的开始。
汉代不但延续了秦制中的“疠所”,还设有专门的军中隔离医院——“庵庐”,以及后来唐朝设“病坊”、宋代设“安乐坊”、明清设“养济院”,都跟如今上海在建的方舱如出一辙。
这些隔离机构由中央政府视疫情分拨经费,由地方政府采购药物,招募专人照料病患。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施工现场图
另一种隔离方式,是把健康人主动从疫疠中隔离开来,即“摄生者,惟静坐简出,足以当之”。
政府鼓励在疫区的居民深居简出,甚至足不出户,以待疫情消解。
从历史经验看,隔离病人、控制传染源是最好的防疫方式之一,同时,疫区居民也应该尽量少外出、不聚集,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安全有效的战“疫”良方。
驰援疫区

当每日有大量新增确诊病例时,为了增援疫区会从各地调派医疗队支援,这是自古就有的共同战“疫”举措。
明朝正统年间,淮扬发生瘟疫,明英宗派40多个太医奔赴疫区,划片分人负责,带领并指导当地医生救治百姓;明万历十五年,京城大疫,明神宗从太医院调出大量医生,在北京及周边免费诊治并施药。



不仅要“医救”、“赐药”,还要“颁方”,这是中国古代政府面对疫情时所必须承担的任务,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医疗力量驰援疫区,仍旧是战“疫”决胜的重中之重。
这些天,不断有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抵达上海,迎接他们的是一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



安徽援沪医疗队



天津援沪医疗队
尤其是江浙地区,他们实事求是,谦虚低调,不仅身体力行奔赴前线,还敞开胸怀为上海提供6万间隔离房。身处疫情包围圈中,看过了狼狈不堪的丑态,才更容易被这种奋不顾身的付出所感动。



江苏援沪医疗队
发放物资

疫情肆虐,居民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保障基本生活也是战“疫”的重要内容。
为了减轻百姓们的负担,汉政府采取减免赋税、发放物资等措施。宋代,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发生大疫,苏轼曾减价销售地方粮仓中的大米,还筹备兴建了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救治患者不计其数,《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作饘[zhān]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



大疫时,最直接的支援应该是发放物资,这一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汉顺帝曾在大疫时给鳏、寡、患绝症等无法生存的人每人发粟五斛,给守节的妇人每人发帛三匹。东汉时期也曾开仓放粮,给百免费姓提供粮食。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疫区的居民也收到了五花八门的政府物资,米面粮油、蔬果肉禽、乳品蛋类……八卦各地区的抗疫物资也成为疫区人民宣泄紧张情绪的一大途径。



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阳光总有照不到的角落,我们必须看到还有许多人正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便利店员工为了保障运营在店内打地铺(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发放药物也是对抗疫情的常规手段。宋代临安发生瘟疫时,宋孝宗令和剂局研制防疫汤药,免费分发给百姓;明朝嘉靖年间,京城暴发“疾疠”,明世宗亲自研制《济疫小饮子方》,向民间印发药方。
不同的是,过去发放药物主体是朝廷,今天,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企业,主动承担起了抗疫物资供方的责任,比如大家最近收到的来自河北医药企业的抗疫物资。



连花清瘟专列发往上海



上海发放抗疫物资
注重个人卫生

最后一个途径,主要侧重于个人防疫。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指出:“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可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说明,熏燃也是战“疫”的妙计。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薰火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薰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



出门除了佩戴口罩外,回家后还要勤洗手、口,而且要每日沐浴,衣服要保持洁净、干爽。



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
以上这些战“疫”手段和今天相比,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只不过我们今天发现病例并不是通过观察而是核酸检测。



清明上“核”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上海最终一定会战胜疫情,但疫情之后,中国又很可能会存在谈“沪”色变的问题,这一点,宝哥哥是从34年前上海战胜甲肝疫情事件中得出的结论。
1988年,甲肝病毒向上海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上海本地所有医院的床位加在一起却只有5.5万张,上海当时的医疗资源已濒临崩溃。



许多病人和家属一开始还排队办入院手续,后来干脆看到空床位就直接抢,以致于一些医院被迫叫来警察维持秩序。
同当下上海疫情形势相似,1988年的上海每日病例出现井喷式增长,始终维持在1万以上。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挺过来了!但在这场疫情过后,上海风评急转直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运出的果蔬被扣留,上海人在外地出差没旅馆接收,就连上海人大代表去北京参加「两会」都不得不在食宿上「享受特殊待遇」。
2022年这个春天,上海又因为疫情大爆发喜提“咖市”、“爱丁堡”、“东孟买”、“东方巴黎”等外号,疫情过后,有过上海旅居史的人,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不得而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