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亦称嫁娶,客家人称女人结婚为“嫁老公“,男人结婚为“讨老婆”。因为婚姻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传统说法为”传宗接代”)所以“洞房花烛夜”在民间被视为“小登科”,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红好事。炎陵客家民系的婚姻礼仪,基本上就是依照古制所规定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来进行的。
提 亲
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渠道初步认识,彼此有了好感,就请人(雅号叫红娘、月老,俗称媒人,现在叫介绍人)到女方家里去提亲。就连当代自由恋爱的男女青年,即使要举行婚礼了,也得请一个朋友充当介绍人(媒人)。因为古训有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媒人提亲
男女青年相互认识的机会在炎陵农村主要是利用在逢墟(赶场)、文艺宣传、群众大会、各种庆典礼仪等场合,通过亲戚朋友可以认识到很多素不相识的男女青年。若有好感就互赠信物,建立恋爱关系。但还是处于“秘密”阶段,要等到男方来提亲,女方家里初步同意后,恋爱关系才能公开。而今指腹为婚、童养媳、娃娃亲、换亲等陋习已不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也已罕见。
订 婚
提亲后男女双方才开始来往,恋爱关系也由秘密转为公开。双方家庭都会着手调查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
在这个阶段中,男方要和女方相亲。男方一般请姑妈、婶婶备礼去女方家相亲,主要是察看对方的门风女德,身材相貌。如果中意,就会主动邀请女方到男方家“看屋场”。约定时间后,女方家庭届时派出4—6人到男方家里“看屋场”,实际上也是女方派亲属实地考察男方家庭的生活水平、家庭环境,男方要请出姑姨姐妹作陪,热情款待。女方客人返程时,男方家庭要馈赠一人一份礼物(金),意为双方家庭同意订婚,如若女方拒绝接受礼物(金),则说明女方不中意,双方也就了结这层关系。订婚后,每逢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日男方要去女方家里送礼,称为送节。
定 婚
旧时订婚后双方家长将儿女的名字和年庚(出生年月日时)用书面形式(红纸书写,字数成双)告诉对方。
双方都会请术士推算,看是否有相冲相克的现象,民间叫做“合八字”。如果两人八字相克,那就得慎重考虑,一般来说合八字也合不出什么名堂,因为有缺陷的一方,事先就会作好调整。如果双方相生的话就会请媒人携带礼物告知对方,正式决定联姻,民间称定婚。这种旧俗己经抛弃,现在只要男女双方有意,通过订婚这项“互相实地考察”活动后,就可以去领取结婚证书,正式确定了夫妻关系。
送彩礼
定婚之后,男方要正式送彩礼给女方。彩礼多少由媒人到双方家庭去沟通。彩礼中除了给女方的之外,还要给女方的主要亲戚,如舅舅、伯叔、姑姨、分居的哥嫂、已婚的姐姐等,一人一份礼物(份额由女方提供),民间称为“送水礼”。接纳了水礼的亲戚到时要在水礼(折合人民币)的基础上加码或成倍的金额购置物品给新娘作陪嫁。
女方接受彩礼后,随即着手准备嫁妆。困难的家庭就以彩礼的金额做嫁妆,富裕的家庭则以超过彩礼的金额做嫁妆。 客家人有句顺口溜:“下等之人赚钱嫁女,中等之人将钱嫁女,上等之人垫钱嫁女”。早年嫁妆,一般是箱柜衣被(一物一杠,杠数越多越体面),后来讲究是三小件,即单车、手表、收音机或缝纫机,现在则升级到三大件,即背投电视、电脑、摩托车或农用车。
报日子
男方请算命先生选择好迎娶的黄道吉日,书写在红纸上,备上礼物,派亲戚或介绍人通知女方(至少要提前一个月时间),叫“报日子”。
女方接到日期通知后,主要考虑避开女儿的月经期,有“骑马(兜月经带)拜堂,家败人亡”之说。如果刚好是这个时候,女方就会与男方商量调整日期。日期确定后男女双方进入结婚礼仪的准备阶段。
执事单
不论红白好事,在举行礼仪的前一天上午,帮忙的亲戚朋友都会到主人家集中。
凡是长辈、亲戚,主人家则要提前恭请光临。朋友和小字辈,得到信息后会主动前去帮忙。主人家会在墙壁上贴出“执事单”(又叫“撑壁单”),罗列帮忙人员的分工。红好事用红纸(白好事则男用黄纸,女用绿纸。执事人员名字一律用一指宽的红纸条写好贴上去)。分工从总管(由本族长辈担任)、提调、司翰(账房)、陈设、管厨、营厨、帮厨、理客、茶水,到管车、管酒、管水、管灯(炭)火……每件事都有人具体负责,分工明细,各司其职。帮忙人数,视酒席场面规模而定,现在时兴到宾馆、酒店去包席,帮忙人员相对少一些。
过 礼
迎亲前一日,男方须过礼到女方。过礼一般是猪肉,鸡鸭、鲜鱼、糖果、烟酒等,给女方办酒席宴请宾客之用。具体数量视男方的大方程度,但无论多寡,必须是偶数。客家乡亲会与女方父母开玩笑说:“快把锅头洗干净,等肉下锅啦。”客家乡俗是“嫁女的朝(早饭),讨亲的昼(中饭)”。男方一般要等到新娘进屋后,才能开宴(有的还规定了时辰)。
女方的宴席如果开得大迟,会影响男方的宴席开餐时间。如果新娘不按时出亲,到了时辰也得开席(因为路程远的宾客吃饭后要返家),但男方家厅堂上几桌贵宾席,还是要等到新娘到了后再开席。如若开席后新娘才到,这叫“吵席”,就只好让迎亲队伍先在路上休息,待酒席结束后再进亲。所以男方过礼会大方一点,女方也会按时出亲。笔者在炎陵县曾碰到这么一个情况,男方过礼在约定的数量上打了折扣,女方认为受了欺负,丢了面子,就推迟出亲。一直拖到下午六点才出亲。婚后不久小两口离婚,两家失和。
配轿对
在以轿子为迎亲工具的年代,炎陵客家人有配轿对的习俗。即男方派轿子去接新娘时,要在轿门上贴上半边对联(上联)。女方要先把轿门对联的下联配上,再鸣炮出亲(意为成双配对)。倘若女方到时还配不出下联,那末吹鼓手就会吹吹打打请一次,女方主人就得打红包给吹鼓手们。所以吹鼓手也希望男方的上联出得难度大一点,他们趁机可多得几次红包。为了应付配对,女方事先要恭请本族中的读书人担任司翰一职,以免到时配不出下联,不仅多出了红包,还会给本家族出丑。女方家族中的读书人也乐意去帮忙,届时可以显露一下文才。
配好轿联起轿出亲
听老人讲,民国初年有张姓与叶姓联姻,张姓(男方)的上联是:
张清河,旗擎清道,鼓奏河岳,旗鼓张张迎淑女;
上联嵌入张姓、张姓堂号(清河堂),而且一连用了三个“张”字。据说女方的司翰先生接到上联后,感到非常棘手,吹鼓手已吹请三次了,还没有想出个头绪来。司翰先生踱着方步,信步来到大门口,只见阳光下,嫁妆中有一油漆梳妆台,上面有两面圆镜,圆镜上贴着剪纸的红花绿叶,灵感顿生,飞快地写出下联:
叶南阳,镜挂南窗,花插阳台,镜花叶叶照良人。
女方主人大喜过望,即令鸣炮出亲。
还有一个配桥对的故事也十分有趣。说的是沔渡镇张姓与地名叫对环垅的梁姓对亲,张姓去的轿对上联是:
沔水流清河, 鹊架桥梁双星渡;
在上联中以沔字开头, 渡字结尾, 还将张姓的堂名和女方的姓氏嵌进联中,联中还含有一个鹊桥相会的典故, 对联比较精巧。
女方的司翰先生见上联有一定难度, 左思右想对不出下联, 只好央求主家另请高明。女方主人只好带上礼品去请一教书先生。这位先生见到了这个时候才来请他, 心中己有几分怪意, 但为了整治主家的傲气, 便提出要一个字一块银洋的润笔费。女方主人无奈只好答应。先生看了上联, 略微思索了一下, 便挥笔对上了下联:
对婚天安定, 雀屏铺张中连环。
下联按照上联的要求,对仗工整, 实属妙对。
虽然现在已经用轿车代替轿子,但客家人对婚嫁中的对联还是十分讲究的。
(文/张观怀 炎陵县档案史志局原局长)
转载自“方志株洲”微信号,想了解更多株洲文史,请关注“株洲发布”、“方志株洲”微信号。
编辑/黄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