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成都都市圈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分析数据(以下简称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全省的比重为4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为33.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展现了哪些可喜的变化?今年成都都市圈发展又有哪些新动作、新亮点?
图为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都江堰至德阳路段。(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新变化
“四圈”建设成效明显
分析数据显示,成都都市圈内协作共兴的产业圈、开放合作的朋友圈、快捷高效的通勤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正在形成。
在产业协作方面,成都都市圈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整合构建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和重点产业链。2021年,成都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增速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5495.2亿元,增长9.6%;服务业增加值15487.9亿元,增长9%;工业投资增长11.9%,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
在开放合作方面,成都都市圈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推动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消费场景升级。2021年,成都都市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达11336.8亿元。同时,成都都市圈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中欧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初步实现两港一体化运营,境外城市站点增加10个达68个。
除了在经济方面取得可喜成效外,在民生方面也可圈可点。稳定开行10条跨市公交,“天府通”在都市圈实现一卡通刷、一码通乘、优惠共享;都市圈日开行动车119对、日均客流2.4万人次,分别是动车公交化运营前的2.9倍、2.2倍……2021年,成都都市圈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运输服务共建共享,便捷高效的通勤圈切实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此外,便利共享的生活圈也在加速形成。教育方面,成都优质网教资源覆盖德眉资学校近150所。医疗方面,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实现“一码通”。社会保障方面,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医保参保关系异地转移“一站式”通办。文化体育方面,联合打造三星堆、大熊猫等天府文化名片,加强体育赛事和户外运动资源统一规划开发。政务服务方面,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城无差别受理。
新亮点
今年建设194个重大项目
今年,成都都市圈将实施194个重大项目,紧扣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基本实现、产业创新协作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服务共享水平稳步提升、绿色低碳公园城市形态充分显现四大发展目标。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显示,194个项目总投资1224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0.1亿元。
从地区来看,涉及成都市项目98个、德阳市项目47个、眉山市项目53个、资阳市项目48个;从项目类别来看,包含基础设施项目72个、产业发展项目81个、公共服务25个、生态环保项目16个;从建设情况来看,有前期项目19个、开工项目52个、续建项目105个、竣工项目18个。
具体来看,涉及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投资规模最大——72个项目,总投资7393亿元,包括成都外环铁路、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市域(郊)铁路等 “一环三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成绵、成南、成乐高速扩容等“3绕17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天府大道北延线及眉山段、东西城市轴线及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等成德眉发展轴、成渝发展主轴,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等一批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将加快实施。
而涉及产业发展领域的项目数量最多——81个,总投资3040亿元,包括成德产业协同示范园区、成眉跨区域泡菜调味品产业集群、西南地区专用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项目,涵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
新助力
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2022年工作计划》日前正式印发,以推动成都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趋于一致,助力成都都市圈发展。
上述计划显示,今年成都都市圈将围绕构建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圈,在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建设上发力。加快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都市圈“两环三射”轨道交通骨干项目;规划建设“3绕17射”高速公路网,推进城市轴线和快速通道建设,实施打通交界地带“断头路”行动计划。
同时,在成都都市圈毗邻区市县持续开行跨区公交,推进公交—卡通乘、一码通乘和跨市域多场景应用。统筹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界区域相关公用设施规划衔接和重大项目选址协商机制,协同推进5G网络建设,统筹布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等。推动数据信息同城共享,推进电子证照全面应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此外,今年成都都市圈还将发布第三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清单,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达50%以上,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共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一件事”标准,将企业开办环节从5个整合为1个,企业开办所需提交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时间压缩至0.5天。共同深入推进“照后减证、多证合一”,推动实施“一照多址”企业开办经营模式,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推动不动产登记同城化,共同优化纳税服务、用水服务、用电服务、用气服务。共同降低市场准入标准,统一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共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共同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招投标跨区合作,共同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
规划范围
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成都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面积2.64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2761万人;规划范围拓展至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2966万。
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东部发达地区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形成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球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