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巴蜀·巴中丨“一粒米”上,望海山新景
简单350 发表于:2022-4-25 16:32: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8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巴中观察 白川东 施皓文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时期,4月19日下午,“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这里是恩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海山村就是巴中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的典范。



海山村航拍 施皓文/摄

汽车直接开到了育秧田的旁边,海山村一社社长陈庭辉满腿泥浆站在田里,正和村民们一起摆盘填浆。他们需要将谷种和有机肥混合搅拌,然后装进标准的育秧盘上覆膜催芽。

“我们目前有2800亩高标准农田,今年打算种2100亩水稻,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要育3000多斤谷种才够种。”海山村党委书记韩渭才务农大半辈子,也是第一次尝试这么大规模的水稻种植,但看他的表情十分淡定,“我们村全部是机器作业,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施、机收。”

韩渭才将记者带到田边一个带院坝的房屋前,这里是村里机耕队的储藏室。门口,一套色彩醒目、高达14米烘干设备非常抢眼,一次可以烘100吨稻谷。推开门进屋,耕田机、育秧机、抽水机、收割机、植保飞机一应俱全。

屋外,高标准农田间分布着各种田间小气候观测仪,24小时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温度、酸碱度等,由几公里外的“田园恩阳”智慧农业云平台汇总、分析并做出相应反馈。

“目前,村里的高标准农田都流转给巴中市恩阳区产业发展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由公司实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和销售,返聘我们的村民种地。”韩渭才说,通过标准化管理,公司成功创建“海山大米”品牌。

此时,水稻还处于育秧阶段,但土地可没闲着。聚居点附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种满了油菜。颗粒饱满的油菜籽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空气中还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油菜花香。

走进一条机耕道,记者发现好几处不同颜色的作物,“这是我们整的景观带,得从空中俯瞰。”韩渭才从手机里翻出一张航拍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里,绿色的小麦拼出“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几个大字。



海山村航拍 施皓文/摄

越往前走惊喜越多,钢琴模型、秋千、卡通雕塑……田间处处是景点。最后来到一个大米造型的观景平台,这里就叫“一粒米”,可眺望全景。“楼上是观景平台,楼下是游客中心。我们上个月还在这里举行了油菜花节,菜花地里烫火锅,巴适得很。”韩渭才说。

接着上车,采访小分队被领到一处村中“秘境”。田边树林里有一大片灰蒙蒙的区域,不时传出“咕咕咕”的叫声。走近一看,十多株树上栖息着成百上千只苍鹭、白鹭。村民张义修告诉记者,这些鸟儿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它们喜欢吃田里的虫子,旁边小河沟里还有鱼、虾。”

为了保护这些鸟,村委会专门请了住得最近的一户村民看顾,并计划在不影响鸟儿生活的区域建个观景平台,打造一道独特风景。

对此,村民许定宝举双手赞成,他今年刚把自家的两层楼小洋房改成了农家乐,时时盼着游客到来。“我就喜欢听他们夸我们村子美、村子漂亮。”在许定宝看来,海山村的发展,也是村民们脸上增光添彩的事。

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务工,2021年海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3000元。今年,通过园区分红、固定资产盘活等,海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到50万元。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汽车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