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此降将比吴三桂还要卑鄙,围堵英雄李定国,毁灭20万抗清大西军
李焕发 发表于:2022-4-27 07:41: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6
历史上,许多原先很有战斗力的军队,由于将帅猜忌心重,导致了不和、分裂,甚至相互残杀,使亲者痛、仇者快,使广大官兵为之舍身奋斗的事业中途夭折。《曾胡治兵语录》总结几千年战争史上无数血的教训,痛心疾首地说:“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猪忌之所致。”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古代史上还是在近代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在古代史上,明宋农民起义军著名首领张献忠的余部将领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分裂和厮杀,是相当典型的。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同时封将,合称“四将军”。1647年1月,张献忠在四川西充中箭牺牲后,孙可望、李定国等四将军率领大西军余部,转兵南下,破乌江天险,下贵阳,平土司沙定洲之乱,占昆明,不久,云南18府除两府外皆平,大西军士气复振,兵力复苏,增至20余万之众。“四将军”同时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然众将皆以孙可望为首领。



可是孙可望领袖欲太重,随着地位的变化,个人野心逐渐滋长,他为了改变“各领一军,不相上下”的局面,揽权自专,臣服诸部,遂与王尚礼共谋,先刹一刹兵多将广的李定国的威风。一天,孙可望借故命人将李定国执押到演武场,罚杖责军棍100,当杖至50时,又与李定国拥抱。哭泣说:“我以大义辱弟,此后,勿相戕也。”然孙、李二人从此感情有隙,相互戒备。1649年,孙可望自称“秦王”,其下属人员称之曰“国主”。每逢聚会,李定国、刘文秀等俱左右列坐。

1652年,李定国率师北伐,获桂林大捷,逼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杀。李定国再获衡州大捷,阵斩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因之,李定国受到南明永历帝册封为西宁王。孙可望对此抱持嫉妒心理,下令扣压永历帝的封册,将犒赏李定国的8万两银元削减到4万,还千方百计掣肘、限制李定国。 更甚者,密令部将冯双礼违犯事先商定的协同。作战部署,在清军大举进攻之时偷偷地撤军,企图陷李定国于孤军无援的绝境,假借清军之手锄掉李定国。由此,孙、李矛盾日益激化。野心勃勃的孙可望,想取代永历帝,自登皇帝宝座,而李定国则坚持联明抗清。



孙可望把李定国视为称帝擅权的主要障碍,便于1653年春,借故召李定国到沅州聚会,阴谋杀害李定国。李定国应召前往,即将到达沅州,孙可望部将潜出军营迎住李定国,告之此项密谋,李定国匆忙折回,致书孙可望说:“今虽大局稍有转机,而敌势方张,成败尚未逆睹,正吾侪同心协力,共策复兴之秋,不宜妄听谗言,自相残杀,以败坏国家,愿明公深长思之,耿耿寸心,指天为誓!”清军乘孙、李内讧,大举反攻,迫大西军节节败退。同年八月,孙可望派部将冯双礼率兵袭击李定国,只因事前泄密,冯双礼被俘,不久放还。



1655年,孙可望闻李定国遭清军攻击败退,便趁火打劫,派4万军队进行堵击。凡李定国后撤必经之路,所有粮草全部烧毁。同室操戈。不得人心,孙可望部将纷纷密谋帮助李定国。



1657年,孙可望合兵6万(一说合兵14万),大举进攻李定国,两军遇干交水。尚未对垒交战,孙可望部将白文选单骑投奔李定国,继后,部将马宝、张胜及冯双礼等人也纷纷投奔李定国,诸路与李定国合兵掩杀,迫孙可望全军瓦解。孙可望携带妻子财富投奔清军大将洪承畴乞降。此后清军根据孙可望提供的情报,分兵三路大举围攻李定国。1662年,大西军余部被清军全歼。一支威震南国的农民起义队伍,终因孙可望不顾民族大义、同室操戈,导致全军覆亡。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