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一线:如何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
哈哈SE7 发表于:2022-5-3 02:01:3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1


图为丁斌为入住老人讲解法律常识

民政部在2016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

毋庸置疑,近年来,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然而,老人由于年龄、身体素质问题,本身属于高危人群,养老机构作为高危人群的聚集地,伴随着数量的增加,各种事故、安保、疾病、伤害、纠纷等意外事件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四十出头的丁斌是北京龙振养老集团的法务主任,丁斌在三里屯养老驿站的办公位置在一进门的位置,从丁斌的工位往外看,是养老院外的大门,往里看,是养老院老人们活动的阳光房,但凡进养老院,必定要经过丁斌的工位。丁斌说,法务在养老机构的职责就像自己工位的位置,也正是这种设置,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发现、警惕、梳理、完善各项风险防控的措施、流程、预案、标准。防控各种意外的发生,守护老人,同时保障养老机构的权益不受损失,为养老院的正常运营保驾护航。

守护老人,预防意外。丁斌的话不无道理,养老机构不同于一般的机构,它运营中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入住老人切身的利益和必要的需求。在丁斌近十年的法律工作中,一直与社区、老人有着紧密的接触。如何保护老人的安全,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丁斌深谙于心。

丁斌说,老人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老人的意外受伤,第二是老人突发意外的及时处置。面对这两个棘手的环节,丁斌的做法是防患于未然。

龙振养老集团运营的多家机构,在制度建设上、服务标准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随着服务需求的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依法办院、标准化管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三里屯养老驿站的服务为例,丁斌不断修订了一系列“标准”。标准涵盖护理员的服务标准、服务内容等各个环节。丁斌说,有了标准,才能让员工拿着“尺子”去为老人服务,不能懈怠一丝一毫,从而降低老人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比如说保健医生的护理记录,护理员交接班记录,这些日常行为的规范,一方面能保障老人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意外发生后的处置提供完善的根据。”

丁斌说的“标准”,在三里屯养老驿站随处可见。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到“师带徒”式的试上岗,从失能老人的喂饭频率到自理老人的运动量调节,从入住老人的一日三餐营养标准到居家养老的“小饭桌”。

三里屯养老驿站从细微之处着手,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转移了经营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是,相对于机构本身的努力,丁斌认为,如果有保险和政策的托底,养老机构将更容易减负前行。

其实,早在2014年,民政部、中国保监会、全国老龄办已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来转移养老机构的风险,保证机构可以持续的运营,从而减轻此类事故导致的一连串负面影响。

但政策出台至今,我国保险市场对于养老机构 的投保险种仍是少之又少。丁斌说,这仍然和养老机构本身的运营风险脱不了关系。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行业正在探索阶段,顶层设计到政策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政策与保险尚未完善之前,养老机构只能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风险把控。

现在,在丁斌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项不变的内容就是对合同、协议的不断完善、修补。丁斌说,随着三里屯养老驿站对居家养老的不断探索,护理员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协议,也在不断有所变化。丁斌笑着把这项工作称为“体现时代痕迹”。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丁斌总结说,如何防患于未然,养老机构里法务的工作就像在一点点的织补一张“网”,把老人们的安全和养老院的运营安全紧紧包裹在这张“网”里。一个养老机构对法务工作的重视,正是对敬畏岁月、珍爱生命的最好诠释。

编后:丁斌说,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行业正在探索阶段,顶层设计到政策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要多久,我们不敢确定,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政策与保险尚未完善之前,作为养老最前沿的养老机构能够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风险把控,把运营风险最高的养老服务行业做成具有“家”的味道的夕阳红。(文\佀晓洁)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